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9008篇 |
免费 | 19685篇 |
国内免费 | 1033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8336篇 |
大气科学 | 5560篇 |
地球物理 | 7790篇 |
地质学 | 29022篇 |
海洋学 | 8395篇 |
天文学 | 461篇 |
综合类 | 3485篇 |
自然地理 | 5975篇 |
出版年
2025年 | 87篇 |
2024年 | 1609篇 |
2023年 | 1803篇 |
2022年 | 3011篇 |
2021年 | 3495篇 |
2020年 | 2938篇 |
2019年 | 3123篇 |
2018年 | 2753篇 |
2017年 | 2577篇 |
2016年 | 2595篇 |
2015年 | 3191篇 |
2014年 | 2930篇 |
2013年 | 3540篇 |
2012年 | 3854篇 |
2011年 | 3685篇 |
2010年 | 3683篇 |
2009年 | 3360篇 |
2008年 | 3388篇 |
2007年 | 3250篇 |
2006年 | 3076篇 |
2005年 | 2528篇 |
2004年 | 1960篇 |
2003年 | 1397篇 |
2002年 | 1438篇 |
2001年 | 1281篇 |
2000年 | 1037篇 |
1999年 | 436篇 |
1998年 | 167篇 |
1997年 | 118篇 |
1996年 | 78篇 |
1995年 | 57篇 |
1994年 | 50篇 |
1993年 | 41篇 |
1992年 | 39篇 |
1991年 | 24篇 |
1990年 | 40篇 |
1989年 | 23篇 |
1988年 | 25篇 |
1987年 | 45篇 |
1986年 | 52篇 |
1985年 | 36篇 |
1984年 | 29篇 |
1983年 | 24篇 |
1982年 | 24篇 |
1981年 | 20篇 |
1980年 | 6篇 |
1979年 | 23篇 |
1978年 | 5篇 |
1957年 | 16篇 |
1954年 | 3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60 a来塔里木河流域耕地面积净增100×104 hm2,在流域内部形成众多生态环境安全问题。通过选取水资源生态环境指数、社会生态环境指数和生态环境压力指数,运用ESDA空间分析方法和GWR模型对塔里木河流域35 a间土地开发与生态时空演变特征和空间响应关系进行研究,构建"土地开发-生态风险预警"模型,得出以下结论:1980-2015年克孜勒苏州和喀什地区生态等级正向转移比例较大,有84.86%的比例由较低等级(I)正向转移为低等级(Ⅱ);和田地区的克里雅河流域,阿克苏北部区域以及塔里木河末端且末县等级退化严重,负向转移比例23.46%。和田、阿克苏、喀什地区每增加1.0×104 hm2未利用地开垦规模,综合生态环境分值下降0.60到0.35,而克孜勒苏州则上升1.3~2.1;上游喀什与中游阿克苏两地区每1.0×104 hm2生态退耕,每年将分别化解32.06×104 t和15.60×104 t化肥污染压力。阿克苏地区与巴音郭楞州土地开发生态风险达到环境资源承载力指数的75%以上,预警程度超过Ⅱ级,而克孜勒苏州土地开发处于生态安全范围。每1.0×104 hm2未利用土地开发,全流域风险指数增长均值为0.003 4,下游巴音郭楞州在增加15×104~20×104 hm2耕地后,生态风险将逼近并超过环境预警界限,上游克孜勒苏州将在15 a之后进入中度警告阶段。 相似文献
132.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区域主导产业一直是地理学与经济学共同研究的热点,已有的各种选择方法广泛应用于不同等级地域单元主导产业的确立和培育.在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背景下,区域内涵发生变化,区域主导产业呈现出新的特点,区域主导产业选择方法也在快速发展.其方法体系正在形成.文章总结了不同发展阶段区域主导产业的内涵,归纳出13种区域主导产业选择方法.根据选择基准的特点划分了两类选择模型:单基准模型和多基准模型,并结合具体案例对其中比较典型的DEA模型、钻石理论修正模型、灰色聚类模型和层次分析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DEA模型能较客观精确地分析区域主导产业:钻石理论模型在理论上有所突破,是今后区域主导产业选择方法发展的新方向:灰色聚类模型和层次分析模型是现有较准确刻画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模型.但目前的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理论与方法都不完善,从发展趋势看,基于功能分区理论和GIS技术的研究应用将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133.
134.
135.
应用VAN法、波形分析法、潮汐谐波分析等对华北地区观测资料质量较好的地电场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华北地区地电场波形日变幅度范围为2.35—11.12 mV/km;VAN法在华北地区有一定的震例对应,如2003年5月22日河北唐山ML 4.1、2006年7月4日河北文安ML 5.1、2010年3月6日河北滦县ML 4.7... 相似文献
136.
三峡工程永久船闸高边坡岩体卸荷松弛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工程永久船闸高边坡岩体卸荷松弛特征明显,采用地质调查、钻孔声波测试、内外部变形监测、现场变形试验、钻孔芯样力学试验、压水试验、孔壁录像、钻孔弹模测试等手段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边坡岩体可划分为强、弱、微三个卸荷带,强、弱卸荷带岩体力学性质有明显弱化,微卸荷岩体力学性质无明显变化。在卸荷带内未产生新的结构面,但卸荷引起了结构面的进一步扩展和张开。岩体变形是结构面张开和岩块变形的综合反映,主要受开挖卸荷影响,锚索对于限制结构面张开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37.
企业空间扩张对企业效率与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基于2009—2018年北京市制造业上市企业及其子公司微观数据,通过子公司空间分布变化分析了企业空间扩张模式,并分析了扩张带来的企业总部与子公司之间距离的变化,进一步采用动态面板计量方法,实证检验了总部与子公司之间地理距离与经济距离的变化对不同扩张模式的制造业企业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① 在样本期内,北京市制造业上市企业扩张规模较大,空间扩张模式由等级扩散转变为等级扩散与接触扩散相结合,且以接触扩散为主;总部与子公司之间的地理距离呈上升趋势,经济距离先下降后上升。其中,技术密集型企业与非国有企业倾向于等级扩散,非技术密集型企业与国有企业倾向于接触扩散。② 对以接触扩散为主要扩张模式的企业来说,总部与子公司之间的地理距离与企业效率负相关,而以等级扩散为主要扩张模式的企业效率受地理距离影响不显著。③ 无论企业扩张模式如何,总部与子公司之间的经济距离均与企业效率正相关。因此,不同类型的制造业企业应选择不同的扩张策略。 相似文献
138.
139.
为掌握江苏盐城滨海湿地獐(Hydripotes inermis)的最新种群数量与分布状况,于2007年3~5月,在江苏省盐城滨海湿地用样线法对獐的春季种群数量与分布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獐在盐城滨海湿地有2个分布区,一个在射阳县境内,以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核心区为中心,扩散至射阳芦苇公司及其周边区域;另一个位于大丰县境内,从大丰麋鹿保护区的第一核心区至第三核心区及周边荒地.獐在盐城滨海湿地的总数量在372只左右,其中盐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分布獐的数量和密度最高,其数量约为327只,密度为1.9只/km2.与20世纪90年代调查数据相比,獐的分布范围和数量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