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8篇
  免费   136篇
  国内免费   127篇
测绘学   66篇
大气科学   84篇
地球物理   125篇
地质学   320篇
海洋学   78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56篇
自然地理   5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47 毫秒
241.
介绍了面向对象的地物提取技术,从地理国情监测工程化应用角度出发,阐述了面向对象提取地理国情地表覆盖在生产中的作业方法和技术流程。通过实验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并探讨了参数设置的相关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42.
243.
基于作者多年地图制图和渲染的工作经验介绍了基于ArcGIS的电子导航地图道路层次融合显示解决方案。针对导航地图数据提出了正确数据处理方法及渲染方法,介绍了求取道路层次的算法,对于使用导航数据的相关人员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44.
天津滨海地区G2孔磁性地层年代及其构造指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建立可靠的地层年代标尺对于研究滨海地区晚新生代沉积物记录的沉积环境变化、新构造运动及古气候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对位于天津滨海地区迄今所获得的最长的全取心钻孔G2(深1226m)进行了详细的磁性地层学研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该孔年代地层划分及其区域构造意义。结果表明,G2孔的底界年龄约为8.5Ma。其中,1226~658m为晚中新世,属馆陶组上部,658~303m属上新世明化镇组,303m以上属第四纪马棚口组、佟楼组、塘沽组和天津组,全新统天津组底界深度为19.4m。G2孔包含2个沉积速率较高(大于200m/Ma)的时期,分别为8.5~6.43Ma和3.58~3.03Ma。这2个时期与晚中新世以来青藏高原的扩展隆升在时间上有很好的可比性,指示高原隆升可能对华北地区的沉积和构造演化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45.
黔南坳陷安顺1井在中泥盆统独山组钻遇了600多米厚的层孔虫礁滩溶孔溶洞型白云岩。该套储层的发育主要受控于高能沉积环境、海平面升降变化及后期深埋热液作用。溶孔溶洞主要是准同生期海平面频繁进退、局部暴露与淡水淋滤溶蚀作用以及后期深埋热液白云石化作用叠加的结果。白云岩主要为深埋热液白云石化作用的结果,鞍状白云石、斑马状构造、次生颗粒状黄铁矿以及白云石碳氧同位素明显偏离背景值等均是热液作用的证据。独山组白云岩的这种独特发育机制,对预测本区生物礁滩良好储层发育带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46.
随着贵州省自动化综合气象观测设备的不断增加,为改善我省气象装备保障综合管理工作,实现全省各类气象装备备件库存的三级管理,中心建立了一套全省现代化气象装备保障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初步实现了对全省各类气象装备全寿命的跟踪,提高了我省气象装备备件库存管理的科学性和现代化水平以及我省气象技术装备配置、调拨供应等技术保障体系的运转效率,同时也提升了各类气象装备备件的实际运行效能。  相似文献   
247.
为厘清错那洞穹隆的成因机制,本文开展了详细的变质变形演化及独居石U-Pb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错那洞地区发育了两期主要构造变形.早期变形以发育近水平变质面理为特征,而晚期变形以普遍发育轴向近东西的褶皱和高角度轴面劈理为特征.变质岩相学表明,早期面理伴随云母、石榴石、十字石等巴罗型特征变质矿物组合的发育,暗示地壳埋深加厚的...  相似文献   
248.
王强  周侃  林键 《地理学报》2022,77(2):457-473
能源转型是中国如期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目标的必然路径,也是缩小城乡居民能源消费差距、实现能源平等的关键举措。基于2013年和2017年的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运用基尼系数、局部加权回归以及逐步回归等方法,在揭示中国城乡家庭能源平等的时空特征、能源转型效果基础上,定量评价影响地区间、城乡间家庭能源平等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① 中国城乡家庭的能源消费水平总体呈明显不平等特征,但随着能源转型政策实施以及城乡融合进程加速,城乡家庭间能源不平等程度有所减小。② 对10609个城乡家庭样本、9类分区的比较显示,除长三角地区的家庭能源平等性较高外,其他地区均呈不同程度的非均衡性,尤其在云贵等西南地区的家庭能源不平等现象尤为突出。③ 家庭收入、家庭规模、城乡居住区位、气候条件以及现代化能源可获得性显著影响家庭能源支出,进而对区域间的家庭能源平等性造成影响,而当地的能源资源禀赋对家庭能源支出的影响并不显著。④ 尽管农村地区气态能源、电力资源普及有效推动了城乡家庭能源转型,但农村家庭需担负相较于城镇家庭居民更大的能源转型经济压力。  相似文献   
249.
王强 《北京测绘》2013,(1):102-103,110
高速铁路是指通过改造原有线路(直线化、轨距标准化),使营运速率达到每小时200公里以上,或者专门修建新的"高速新线",使营运速率达到每小时250公里以上的铁路系统。"十二五"期间,我国大力加强高速铁路交通的建设力度,使得高速铁路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日益增加。结合近几年承接的高速铁路轨道交通的测绘工作,以京石高速铁路北京段14~48千米拨地的实际工作情况来谈谈在建设高速铁路过程中的测绘工作的应用,简单介绍作业方法、基本流程、质量控制措施以及经验和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250.
The research and achievements made on seismic subsidence of loess, obtained over the past 30 years, were reviewed. Seismic Subsidence of Loess (SSL) has been verified by micro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dynamic triaxial experiments, and in-situ explosion tests, and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subject in the field of seismic loess engineering research. While, the research is still in the stage of theoretical study of saturated soil, and there are no representative cases of seismic subsidence of loess in historical earthquakes. It is difficult to express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using microstructure morphology. While, soil mechanics are available methods for this. Seismic subsidence judgment is absolute in some certain value ranges for several parameters. Therefore, probabilistic judgment should be developed. The seismic subsidence ratio is estimated mostly by empirical formulas or semi- empirical and semi-theoretical formulas, which are based on laboratory data. These formulas are not established on the basis of physical process and mechanics of seismic subsidence, and this leads to more variables, complicated computation, and poor practicability.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we need to distinguish the main factors and corresponding variables, to establish a mechanics model for seismic subsidence estimation, and to characterize its physio-mechanical process. The key of anti-seismic subsidence treatment is to reduce the seismic subsidence property of soils, and to lower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soil body and underground structur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