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48篇
测绘学   45篇
大气科学   57篇
地球物理   42篇
地质学   121篇
海洋学   18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3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敖光 《地质与资源》2016,25(6):533-538
张广才岭是中生代花岗质岩浆作用较为发育的地区,但关于该地区花岗岩的形成时代,缺少精确的同位素年龄资料.本文通过“黑龙江1:5万大贯屯(L52E023007)等四幅区域地质矿产调查”项目,对工作区内的花岗质岩进行了锆石U-Pb同位素测年,结果显示:三叠纪花岗岩形成于224~229 Ma,侏罗纪侵入岩形成于202~193 Ma.  相似文献   
52.
在连续梁桥的智能控制研究中,大多以控制梁的加速度和墩顶与梁间的相对位移为目的,而忽略了对桥墩损伤的控制。本文提出一种改进的半主动控制策略,通过在限界Hrovat最优半主动控制算法中引入桥墩的损伤指数,使桥梁的地震反应和桥墩的损伤同时得到控制。本文以一设置了磁流变(MR)阻尼器的两跨连续梁桥为研究对象,采用MATLAB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对所提出的半主动控制策略进行了多种工况下的验证。计算结果表明,采用考虑损伤的半主动控制策略,能够在较好控制桥梁地震反应的同时,有效降低桥墩在强震过程中的损伤指数。  相似文献   
53.
GML作为GIS数据共享标准,单机环境下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而面对海量数据的存储管理需求,迫切需要研究GML在分布式环境下的相关技术。在当前分布式技术和开源数据库MongoDB支持下,对MongoDB的内部存储数据结构作详细说明,设计GML云存储结构,从而提出共享式核心模式存储、隔离型GML文档和应用模式存储的GML云存储构建方案,并用MongoDB设计GML文档的存储,具有一定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4.
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支持下,本项目成功研发了国土资源典型要素精细化检测与解译,要素变化自动发现与提取技术成果.成果包括任务驱动的空天地多源遥感影像快速获取与协同处理,渐进增长机制驱动的海量样本数据集自动制作,顾及场景-目标-像素层次关系的国土资源典型要素智能识别与解译,语义信息增强的国土资源典型要素变化鲁棒检测等关键技术,解决了国土资源专题要素自动识别不准,国土资源变化发现慢、检测难、查不全等瓶颈难题,在涉及国土资源违法行为监测等领域应用效果显著.该成果获2020地理信息科技进步特等奖.本文主要从国土资源典型要素变化遥感智能监测技术创新、系统应用等方面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55.
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与RTK相结合建立开采沉陷观测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维激光扫描与RTK都是现代测量技术,本文从精度方面分析说明了二者结合建立开采沉陷观测站是可行的;介绍了布站方式、数据采集及处理方法;并与常规观测站进行比较,新观测站具有节省成本、时间,效率高,获取数据量多等优点,且不易有测点的维护和缺失等问题,是一种可供借鉴的的观测方法;最后以实例进行说明此方法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56.
对青海湖南盆沉积中心钻取的一根长18.6 m的高取芯率沉积岩芯(1F)进行磁化率测试显示,该岩芯在8.15~8.96 m和15.50~17.28m两沉积段具有非常高的磁化率.详细的岩石磁学测量和矿物分析表明这两段沉积物中有大量的胶黄铁矿存在,其磁畴特征主要以单畴(SD)为主,并显示少量超顺磁(SP)颗粒特征,这是导致磁...  相似文献   
57.
南海中北部陆缘横波速度结构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纵横波联合勘探可以得到更多关于岩石圈层岩性、物性等介质属性方面的信息,有效提高地壳物质组成的约束性.在纵波速度结构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射线追踪和走时拟合对OBS2006-3地震剖面径向分量的转换震相进行了横波速度结构模拟.结果表明:沉积层1、沉积层2的横波速度分别为0.7~0.9 km/s和1.6~1.7 km/s,波速...  相似文献   
58.
Numerous lenses of eclogite occur in a belt of augen orthogneisses in the Gubaoquan area in the southern Beishan orogen, an eastern extension of the Tianshan orogen. With detailed petrological data and phase relations, modelled in the system NCFMASHTO with thermocalc , a quantitative P–T path was estimated and defined a clockwise P–T path that showed a near isothermal decompression from eclogite facies (>15.5 kbar, 700–800 °C, omphacite + garnet) to high‐pressure granulite facies (12–14 kbar, 700–750 °C, clinopyroxene + sodic plagioclase symplectitic intergrowths around omphacite), low‐pressure granulite facies (8–9.5 kbar, ~700 °C, orthopyroxene + clinopyroxene + plagioclase symplectites and coronas surrounding garnet) and amphibolite facies (5–7 kbar, 600–700 °C, hornblende + plagioclase symplectites). The major and trace elements and Sm–Nd isotopic data suggest that most of the Beishan eclogite samples had a protolith of oceanic crust with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n enriched or normal mid‐ocean ridge basalt. The U–Pb dating of the Beishan eclogites indicates an Ordovician age of c. 467 Ma for the eclogite facies metamorphism. An 39Ar/40Ar age of c. 430 Ma for biotite from the augen gneiss corresponds to the time of retrograde metamorphism. The combined data from geological setting, bulk composition, clockwise P–T path and geochronology support a model in which the Beishan eclogites started as oceanic crust in the Palaeoasian Ocean, which was subducted to eclogite depths in the Ordovician and exhumed in the Silurian. The eclogite‐bearing gneiss belt marks the position of a high‐pressure Ordovician suture zone, and the calculated clockwise P–T path defines the progression from subduction to exhumation.  相似文献   
59.
利用2005年"绿洲系统能量和水分循环过程"野外观测实验(JTEX)资料,分析了夏季不同天气背景下的金塔绿洲小气候特征、辐射和能量平衡特征的日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天气和土壤湿度背景下的辐射和能量平衡特征有较大差异.观测中发现有较大的能量不平衡差额,晴天时的能量亏损大于阴天的.  相似文献   
60.
根据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等特征,对小兴安岭北部石林林场A型花岗岩进行了构造环境研究。石林林场A型花岗岩为高钾钙碱性系列、过铝质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La、Ce和轻稀土元素。岩石化学成分特点及Na2O--K2O图解表明,花岗岩为铝质A型花岗岩。通过对Nb--Y构造环境判别图解、R1--10 000 Ga/Al判别图解及构造环境讨论表明,石林林场花岗岩形成于陆内拉张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