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48篇
测绘学   45篇
大气科学   57篇
地球物理   42篇
地质学   121篇
海洋学   18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3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CT图像中裂纹缺陷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由于易受到其它因素的影响,用CT图像直接分析材料服役过程中损伤状态的变化往往比较困难.本文从混合体的质量衰减系数的计算角度出发,分析了质量衰减系数的计算原理,得到了它的另一个等价表示;并推导出材料服役环境下,只包含单杂质的情况时,微裂纹群的出现所带来的裂纹缺陷体积百分数、密度变化与CT图像值之间的关系式,最后得到了裂纹缺陷体积百分数与损伤变量的关系式,为后期利用CT进行材料疲劳寿命分析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2.
夏季金塔边界层风、温度和湿度结构特征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利用2004年6~7月在河西走廊金塔陆-气相互作用试验的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夏季夜间和中午风、温、湿的垂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夏季夜间,当地面风较小时,金塔绿洲高空可能为偏西风气流,夜间稳定层高度大致在100~190m。夏季中午,当低空为偏东风时,风速随高度的变化比较复杂。总的来说,存在着东风急流,急流高度在1000-4000m之间,大气边界层顶盖(即逆温层底)约在3000-3600m高度,在500-800m高度以下存在绿洲内边界层;当低空为偏北风或西北风时,高空都为偏西风或西北风气流,低空风速随高度的变化比较平缓,风速有时存在极大值,大气边界层顶盖(即逆温层底)在3500m左右,在1200m以下可能存在绿洲内边界层,绿洲内边界层高度有时会很低。  相似文献   
163.
辽宁省不同等级降雪变化特征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利用辽宁省52个站逐日降水量及降雪天气现象资料提取出逐日降雪数据,采用多种统计方法分析了近53 a(1961-2013年)不同等级降雪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表明:降雪量和降雪日数空间分布上山地要大于平原地区,由东部山区向沿海地区减少;降雪强度中心位于辽宁中部城市群所在的平原地区。降雪量、降雪日数年内分配分别呈双峰型和单峰型分布,中雪等级以上的降雪多发生在冬末春初。年降雪量增加,年降雪日数(降雪强度)显著减少(减小);降雪日数的显著减少主要表现为微量降雪日数和小雪日数的减少,尤其是微量降雪日数,降雪强度的显著增大主要是暴雪强度的增大。1960s和1970s为降雪偏多时段,1990s以来降雪量增加,降雪日数减少。不同区域各级降雪占总降雪的比例,辽东地区以微量降雪日数最大,其他区域均以小雪日数和暴雪降雪量最大。全省降雪量有65.4%站点呈增加趋势,降雪日数96.2%的站点呈减少趋势,降雪强度90.4%站点呈增大趋势,辽西地区降雪变率要大于辽东山区。小雪降雪量和微量降雪日数贡献率均呈下降趋势,其他不同等级降雪贡献率均呈上升趋势。随着纬度升高(海拔增高),总降雪量(降雪日数)和各等级降雪量(降雪日数)均增加,总降雪强度和小雪强度减小。  相似文献   
164.
根据矿井、失火办公大楼等灾区自然环境特征,结合基站信号多重覆盖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改进自适应遗传算法(IAGA),对基站组网部署进行优化。首先介绍灾害环境下的时间到达差算法(TDOA),用精度因子(DOP)刻画精度指标,提出了基站组网部署原则,以定位综合性能作为目标函数求解基站坐标。仿真试验表明,IAGA模型能够较好地应用于应急组网优化的部署,该算法基本能够达到最优解或次优解。  相似文献   
165.
2014年云南鲁甸M_S6.5地震异常及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2014年云南鲁甸MS6.5地震前震情跟踪过程中的显著异常,认为云南境内M≥6.5地震的长时间平静、M≥6地震的丛集活动以及M≥3地震月频次高值是震前云南地区地震活动异常的显著特征;滇东北地区M≥5地震活动的韵律特征、2008年后3、4级地震活动显著增强以及2014年以来滇东北地区的高水位异常是判定滇东北地区存在M≥6地震的主要依据。在多个地震同时孕育的过程中,对判定哪个危险区先发震是困难的,但每次地震都有新的前兆异常出现,为成组地震连发过程中,新地震的识别提供了依据。云南地区3级地震月频次异常和前兆突变异常增多是鲁甸MS6.5地震短期阶段最显著的异常特征。  相似文献   
166.
综合物探法在柳州泗角村岩溶塌陷区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岩溶塌陷往往具有不确定性,隐蔽性及突发性。基于岩溶塌陷的上述特点,文章选取高密度电法、主动源面波法、微动法对泗角村岩溶塌陷区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高密度电法能较好地的区分岩土层界面及划分岩溶发育带,但分辨率较低;主动源面波法能较好划分岩土层界面且分辨率较高,但探测深度浅;微动法能较精准地确定岩溶塌陷位置,但抗干扰能力较弱;高密度电法、主动源面波法及微动法结合才能有效查明塌陷区内岩土层结构、确定岩溶发育带位置,并预测划分出塌陷危险区、塌陷潜伏区和相对稳定区,为后续灾害治理工作确定具体范围,给治理施工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另外,通过对高密度电法、主动源面波法及微动法解译异常特征的分析,查明了塌陷区塌陷的形成和机井的长年抽水有关。  相似文献   
167.
敖光 《地质与资源》2017,26(3):245-247
辽宁凤城大堡岩体由花岗闪长岩、中细粒二长花岗岩、中细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组成.其中细粒二长花岗岩SHRIMP年龄为126.2 Ma,时代为早白垩世.  相似文献   
168.
郑星  敖大华  李裕忠  张胜  宋晓伟 《岩土力学》2018,39(5):1805-1810
粗粒土颗粒的外形特征是影响其力学特性及渗流特性的重要因素之一。采用室内试验分析的手段对颗粒的外形特征进行了研究。选取粒径分别为10~20、20~40、40~60 mm的两种不同形状的砂卵石粗粒土颗粒,在风干状态下通过排水法分别测定其体积,通过蜡膜厚度估算法测定其表面积,对颗粒体积及表面积关系进行数学拟合,建立了一定粒径范围内两种不同外形砂卵石粗粒土颗粒体积与表面积之间的函数关系。通过类比,发现试验所得出的两个拟合函数关系式和同体积标准球体的体积与表面积关系式具有十分相似的形式,据此提出了类圆度的概念及类圆度系数的计算方法,为颗粒外形特征的定量描述提供了一种方法与思路。  相似文献   
169.
肖家营子斑岩体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肖家营子斑岩体是由辉长辉绿岩、中粒闪长岩及似斑状细粒闪长岩所组成的复式岩体,岩枝(舌)发育,和同类岩石相比具有富硅、碱和富含Mo,Cu等成矿微量元素的特点,钼金属矿床的形成主要与该斑岩体有关。  相似文献   
170.
沙绍礼  敖德恩 《云南地质》2001,20(4):361-368
大理-剑川地区分布一套新生代火山岩,称剑川组。以洱海断裂带为界,东侧主要为基性,超基性岩,西侧主要为粗面岩。据火山岩系沉积特征及所含植物化石判断,喷发期为中新世,原划分的双河组,剑川组应是同期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