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49篇
测绘学   45篇
大气科学   58篇
地球物理   42篇
地质学   121篇
海洋学   18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3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道路中线线型组合形式众多,但其都是由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这三种线元组成。目前,通用的线路坐标计算公式都是近似推导公式,计算公式繁杂,参数多,难以满足其他一些特殊线型坐标计算的要求,如卵形曲线,复合型曲线等,给野外测量技术人员带来了极大的麻烦。因此,为了方便、快捷准确的进行坐标计算,本文通过曲线积分模型推导出一种通用的计算公式,解决不同线元组合的线路坐标计算方法。该方法计算公式简单,计算精度高,便于计算机编程计算,是一种适用、逻辑性强的计算方法.在公路、铁路坐标计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工程施工单位和勘测单位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2.
介绍了上存水库库区地质背景、构造应力场、地震活动背景等诱发地震条件。应用诱发地震条件类比与概率预测法,对上存水库进行诱发地震可能性分析。结果表明:①根据水库诱发条件类比分析认为上存水库发生诱发地震的可能性小。②从概率预测和最大诱发地震估算看,上存水库存在发生4级以下诱发地震的可能。极震区地震烈度可能会达到Ⅵ度,尚未达到当地地震基本烈度。水库建设可不用考虑水库诱发地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3.
福建水口库区地震活动及其动力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水库蓄水后地震活动的时间分布特征,将水库诱发地震分为三个阶段,通过对三个阶段地震活动的震中分布、震源深度、震源机制解等活动特征进行分析,同时考证震中区历史上曾发生过的强烈有感地震,得出以下认识:①库区三个阶段地震动力成因各不相同,第一阶段主要是水库蓄水引发的初始应力释放,第二阶段地震动力来自东南方向,第三阶段地震动力来自西北方向。②水库诱发地震震中区历史上曾发生过强烈有感地震,震中区将成为区域构造应力场调整释放的"窗口",因此应加强水口库区的地震监测与防御。③在讨论福建地区地震动力成因时,不能只强调来自台湾岛弧碰撞对福建地区地震的控制作用,而忽略来自喜马拉雅碰撞带对福建地区的作用力。  相似文献   
154.
疲劳裂纹扩展高分辨率CT分析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材料疲劳破坏的本质是疲劳裂纹的萌生和扩展,采用高分辨率CT研究疲劳裂纹是当前国际上的研究热点。本文首先总结了高分辨率CT设备的发展现状,指出国内也具备了开展相关研究的设备条件。其次总结分析了高分辨率CT在疲劳裂纹扩展中的应用及国内外研究现状。最后对高分辨率CT在疲劳裂纹中的应用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5.
煤中硫是多种有害微量元素的重要载体。基于形态硫分析、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及X射线衍射等方法分析沁水盆地晚古生代煤中硫和有害微量元素的分布规律,探讨了煤中硫对有害微量元素富集的影响,运用带能谱的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划分煤中硫化物的微观赋存特征。结果表明,沁水盆地煤中硫整体上以有机硫为主,平均占全硫的78%,只有在太原组个别高硫煤中以黄铁矿硫为占优势。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可识别出煤中黄铁矿的微观赋存状态包括莓球状、薄膜状、晶粒状、结核状、团窝状黄铁矿和细粒黄铁矿集合体,白铁矿的微观赋存特征包括聚片状、板状和矛头状白铁矿,部分白铁矿与黄铁矿共生。沁水盆地煤中有害微量元素含量整体较低,黄铁矿是有害微量元素As、Se和Hg的重要载体,而有机硫决定了煤中U的富集。研究认为,成煤时期海水对泥炭沼泽的影响导致太原组煤中全硫和黄铁矿硫较高,太原组煤中硫的来源具有多样性,煤中黄铁矿具有多阶段演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6.
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专项工作在南岭地区共安排项目30 项,累计投入总经费4.7143×108 元,其中中央财政 2.4796×108 元,地方财政投入2.595×107 元,矿山企业投入资金1.9388×108 元。新增332+333 铅锌金属资源量5.737×106 t, 三氧化钨资源量3.94×105 t, 锡金属资源量2.62×105 t,钼金属量资源量2.75×105 t,金金属资源量35.5 t,锑金属资源量4.2 ×104 t,铁矿石量3.968×107 t,银金属资源量5149.7 t,铜金属资源量2.26×105 t。 9 个项目取得重大找矿突破,新增资源 量达到大型矿床规模;6 个项目取得重要进展,新增资源量达到中型矿床规模,平均延长矿山服务年限17 年,稳定职工就 业49 464 人,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同时,在深部找矿获得了一些新认识,对该区矿山深部找矿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7.
煤中矿物可以影响煤储层物性,进而影响煤层气的开发。运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研究沁水盆地南部煤中矿物的种类、含量和赋存特征。基于煤储层的平衡水等温吸附实验和压汞实验,研究了沁南地区煤中矿物对煤储层吸附性能和孔渗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柿庄北区块3号和15号煤平均矿物含量分别为10.68%和12.81%,且15号煤硫化物含量较高。扫描电镜下可观察到充填煤储层胞腔孔、粒间孔隙和微裂隙的方解石、黄铁矿、高岭石和石英。孔隙度和渗透率以及兰氏体积和煤中大中孔比例均随灰分产率的增加而减小,表明煤中矿物的存在会降低煤储层的吸附性能和孔渗性能,煤储层中矿物充填主要影响煤的大中孔和裂隙,影响煤层气在割理和裂隙中的渗流,导致孔隙度和渗透率下降,而少量粘土矿物充填微孔可导致煤的吸附性能下降。  相似文献   
158.
CT图像中裂纹缺陷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由于易受到其它因素的影响,用CT图像直接分析材料服役过程中损伤状态的变化往往比较困难.本文从混合体的质量衰减系数的计算角度出发,分析了质量衰减系数的计算原理,得到了它的另一个等价表示;并推导出材料服役环境下,只包含单杂质的情况时,微裂纹群的出现所带来的裂纹缺陷体积百分数、密度变化与CT图像值之间的关系式,最后得到了裂纹缺陷体积百分数与损伤变量的关系式,为后期利用CT进行材料疲劳寿命分析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9.
夏季金塔边界层风、温度和湿度结构特征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利用2004年6~7月在河西走廊金塔陆-气相互作用试验的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夏季夜间和中午风、温、湿的垂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夏季夜间,当地面风较小时,金塔绿洲高空可能为偏西风气流,夜间稳定层高度大致在100~190m。夏季中午,当低空为偏东风时,风速随高度的变化比较复杂。总的来说,存在着东风急流,急流高度在1000-4000m之间,大气边界层顶盖(即逆温层底)约在3000-3600m高度,在500-800m高度以下存在绿洲内边界层;当低空为偏北风或西北风时,高空都为偏西风或西北风气流,低空风速随高度的变化比较平缓,风速有时存在极大值,大气边界层顶盖(即逆温层底)在3500m左右,在1200m以下可能存在绿洲内边界层,绿洲内边界层高度有时会很低。  相似文献   
160.
辽宁省不同等级降雪变化特征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利用辽宁省52个站逐日降水量及降雪天气现象资料提取出逐日降雪数据,采用多种统计方法分析了近53 a(1961-2013年)不同等级降雪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表明:降雪量和降雪日数空间分布上山地要大于平原地区,由东部山区向沿海地区减少;降雪强度中心位于辽宁中部城市群所在的平原地区。降雪量、降雪日数年内分配分别呈双峰型和单峰型分布,中雪等级以上的降雪多发生在冬末春初。年降雪量增加,年降雪日数(降雪强度)显著减少(减小);降雪日数的显著减少主要表现为微量降雪日数和小雪日数的减少,尤其是微量降雪日数,降雪强度的显著增大主要是暴雪强度的增大。1960s和1970s为降雪偏多时段,1990s以来降雪量增加,降雪日数减少。不同区域各级降雪占总降雪的比例,辽东地区以微量降雪日数最大,其他区域均以小雪日数和暴雪降雪量最大。全省降雪量有65.4%站点呈增加趋势,降雪日数96.2%的站点呈减少趋势,降雪强度90.4%站点呈增大趋势,辽西地区降雪变率要大于辽东山区。小雪降雪量和微量降雪日数贡献率均呈下降趋势,其他不同等级降雪贡献率均呈上升趋势。随着纬度升高(海拔增高),总降雪量(降雪日数)和各等级降雪量(降雪日数)均增加,总降雪强度和小雪强度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