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2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75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潘蔚  程捷  王树红 《铀矿地质》2003,19(6):333-338
本从吐鲁番盆地第四系典型剖面的岩性岩相和孢粉组合特征入手,分析了这些特征所反映的气候类型和性质。结果表明,吐鲁番盆地第四纪以来以干凉为主,间有温和湿润的气候,比较有利于砂岩型铀矿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22.
四川省九寨沟景区道路灰尘及土壤重金属含量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了研究以交通为主的旅游活动是否对九寨沟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简称"景区")造成重金属污染,在景区内公路采集灰尘样44个、表层土壤样16个,并在景区外的公路采集灰尘样15个以进行对比.以Innov-X Alpha Series 6500便携手持式X射线荧光(PXRF)测试仪测定样品中的Zn、Pb、Cu、As含量,以地质累积指数Igeo评价污染程度,并计算元素Spearman相关系数以分析重金属来源.结果显示,九寨沟景区内道路灰尘的重金属含量最高,Igeo污染级别达中度污染.景区内表土重金属含量最低,基本处于背景值水平,平均小于灰尘中含量的几倍,道路灰尘是九寨沟环境质量的潜在威胁.通过对比元素相关性及景区内外的灰尘重金属含量发现,交通是道路灰尘的主要重金属影响源,其中Zn是表征交通影响的主要元素,其次是Cu和Pb.  相似文献   
23.
颜翠翠  康凤新  韩建江  杨询昌 《地质论评》2021,67(Z1):67z1043-67z1044
正基于GIS平台,从水文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生态环境保护以及人类工程活动5个方面,对德州市地下空间开发的地质环境适宜性进行了评价研究。在此过程中,建立了德州市地下空间开发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二级评价指标分别为:对工程有影响的地下水最小埋深、地下水赋存条件、地下水水质、地形地貌、断裂构造、岩性组合、软土厚度、粉土、砂土液化程度、  相似文献   
24.
以郯庐断裂带渤海段和沂沭断裂带的衔接点潍北凹陷为切入点,依据高精度大地电磁和地震剖面,解析了潍北凹陷的多条断裂,并结合地层发育等特征,研究渤海段中生代断裂活动及其与沂沭断裂带的构造关系。研究认为这些断裂可能属于不同的断裂体系。在潍北凹陷解析出的郯西(Fa)和郯东(Fb)两条断裂为古近纪正断裂系,呈现上陡下缓的勺状形态,消失在中地壳,切割部位较浅,主要控制新生界沉积。新生代正断裂系下部发育有6条显著的中生代断裂(F1—F6),为中生代伸展断裂系,其中东(F6)、西(F1)两条断裂的断裂面整体近直立,切穿深部的下地壳,并向下继续延伸,与中间4条断裂共同控制中生界沉积。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和重磁延拓等资料,推断其向南分别与沂沭断裂带西支鄌郚—葛沟断裂和东支昌邑—大店断裂相衔接,向北伸入渤海湾盆地深部,并对浅部古近纪正断裂系的形成演化具有明显的约束作用。   相似文献   
25.
2006年上半年全国生态气象监测与评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留喜  李朝生  侯英雨  钱拴  唐世浩 《气象》2006,32(12):88-95
为了对2006年上半年全国生态环境进行以气象条件为主要驱动因子的监测与评估,研究创建了基于植被第一性生产力(NPP)估算的生态气象监测与评估指数(EMI)模型。通过计算生态气象指数、划分生态气象等级,进行生态气象监测与评估。2006年上半年全国大部地区生态气象条件较差,平均生态气象优劣评价指数仅为-30;生态气象等级好、中、差的比例大约为2:45:53。对我国生态及生产起重要作用的林地、草灌、农田的生态气象等级在中等以上的面积较2005年上半年显著减少。1—6月平均生态气象指数在逐月降低,虽处于正常等级范围之内,但5、6月份处于临界状态已接近较差等级。其主要原因是持续干旱和低温冷害的影响,多起森林与草原火灾和大范围高频度的沙尘天气与生态状况互为因果。所构建的生态气象监测评估模型,有良好的理论基础和科技含量,也有较好的时空分辨能力,可以进行生态气象定量监测和评价,监测与评估结果科学、客观、合理,能够反映气象条件对生态环境的作用。  相似文献   
26.
长江武汉江段水体中稀土元素的含量和形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立军  李岫霞 《地理学报》1994,49(4):353-362
本文采用中子活化分析技术同步研究了稀土元素在长江武汉江段水-悬浮物-沉积物中的地理含量分布及其赋存形态。结果表明,稀土元素在河水中溶解态含量极微,而悬浮态含量较高变幅较大。沉积物与悬浮物中稀土元素含量相近,其含量高低与粒级大小呈负相关,与矿物组成密切相关;稀土元素分布模式均为轻稀土富集、Eu亏损型。各元素赋存形态均以结晶态为主,各形态所占比例的排序为结晶态≥有机硫化物态>铁锰氧化物态>碳酸盐态≥可交换态。各稀土元素相对比较,5种形态的分配比例有一定差异,中稀土Eu、Sm、Tb较轻,重稀土的结晶态所占比例低,而其它形态则相反。  相似文献   
27.
第1期滇西昌宁—孟连带南部孟连—曼信地区晚古生代地层若干问题………………………………………………王义昭(1-黑龙江嘉荫地区古近纪早期古气候分析……………………………………………………………………全成,张林(10-1华北地块东部晚中生代至新生代岩石圈不均一减薄与改造模式………………………………………闫峻,陈江峰(16-2琼北全新世火山区熔岩流流动速度的恢复与火山灾害性讨论………………………………………………………………………………………………魏海泉,白志达,李战勇,孙谦,樊祺诚,史兰斌,张秉良,徐德斌,胡久常,肖劲平,卢永…  相似文献   
28.
作者通过神经网络的任务分解在抽油泵故障诊断神经网络系统的研究 ,分析了神经网络任务分解的理论依据 ,并通过实验得出了神经网络任务分解时所需遵循的几个结论 ,以及通过实验证明神经网络任务分解对于减少网络的收敛迭代次数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9.
针对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积 (MICP)固化钙质砂脆性强、抗拉强度低等问题,通过制备“8”字形MICP固化钙质砂试样并开展直接拉伸试验,对纤维加筋的改善作用、纤维-MICP联合加固机理及纤维掺量、纤维长度等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纤维加筋能够显著提高抗拉强度、峰值位移和残余强度,减轻峰值强度点的脆性破坏现象,但受纤掺量和长度的影响,总的来说,抗拉强度随纤维掺量的增加和长度的加长呈先增后减的趋势。相比无纤维试样,添加最优纤维掺量(0.6%)时,试样的抗拉强度增长了172.4%,峰值变形提升了158.1%。机理可解释为纤维增加了微生物的吸附量,促进碳酸钙在纤维与钙质砂之间以及纤维表面的沉积,增大纤维与钙质砂之间的界面作用力,整体提升钙质砂的抗拉强度特性。纤维的添加能够显著改变试样的变形特征,无纤维添加试样曲线仅有初始误差阶段和弹性阶段两个阶段,添加纤维后曲线表现为四个阶段包括初始误差阶段、弹性阶段、损伤破坏阶段和残余阶段。纤维掺量影响的内因是纤维与钙质砂的界面作用力和纤维空间分布状态随纤维掺量的变化而变化,纤维长度的影响主要和破坏面附近纤维数量和单位长度所能承担的拉应力相关。研究成果对以钙质砂为地基的岛礁工程的稳定性、安全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0.
我国是一个盐碱地大国, 在广大西部和北部地区, 土壤盐碱化异常严重, 导致土体工程性质显著劣化。为了研究干旱气候条件下土体中盐浓度对水分蒸发过程及裂隙发育过程的影响, 配置了浓度分别为0moLL-1、1moLL-1、2moLL-1和3mol,L-1的NaCl溶液, 并加入土体中搅拌均匀制成初始饱和的泥浆试样, 在室内条件下使试样蒸发失水., 在整个干燥过程中, 定时测量试样的含水率变化并用相机记录裂隙发生及演化过程, 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所获得裂隙图像进行定量分析, 从而得到表面裂隙率、节点个数、块区个数、分形维数等裂隙量度指标。结果表明:土体中盐分的含量对干缩开裂过程有重要影响, 随着NaCl溶液浓度的增加, 土体的蒸发速率有递减趋势, 干燥过程中裂隙出现时间逐渐延迟, 对应开裂时的临界含水率逐渐减小。此外, 含盐越多的试样表面裂隙发育程度越低, 裂隙宽度、长度、分形维数等也随盐分含量的增加而不断减小。这些现象与盐分-黏土颗粒相互作用及黏土双电层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