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6篇
  免费   358篇
  国内免费   419篇
测绘学   180篇
大气科学   150篇
地球物理   339篇
地质学   788篇
海洋学   169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83篇
自然地理   224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92篇
  2021年   117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122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101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5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2篇
  1969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4年   1篇
  192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81.
经过多年的区域地质调查和第四纪环境演变的分析, 对庐山芦林盆地大校场谷口剖面松散沉积物中变形砾石进行岩石显微构造学的研究。发现变形砾石内部存在特殊的微裂隙组构, 呈现出错裂-横裂-劈裂-爆裂-复裂-应力矿物等的复杂组合, 其结构面特征反映出显微构造形迹的力学性质是互为转变的。通过物理模型分析和试验变形比对等综合材料证明, 变形砾石是遭受了既密集、又分散、还具有同时发生作用的长时期的多边界外力条件及平衡力系, 内部形成破裂其应力传递过程和性质改变与变形形迹转变及其做功连续扩展, 是由低于疲劳极限的具有脉动性作用微弱应力造成的。地球陆表过程和地质环境要素及其动力学机制的研究认为, 只有第四纪晚期地质事件的低温、低应力及其分散密集的多颗粒平衡力系的缓慢长期及间歇脉动作用的边界条件才能满足、符合及形成这种特殊的岩石变形构造, 为中国东部山地可能遭受第四纪冰冻环境及冰川作用提供了新的科学证据。  相似文献   
582.
硅藻群落对环境变化十分敏感,是自然河流水质变化的指示生物。为了解黄龙风景区藻席及藻席嗜冷硅藻群落结构与环境变量的关系,对景区内8个典型景点进行水样和藻席的采集并分析。结果表明,黄龙风景区藻席是以钙华作为基底,丝状藻作为骨架,栖息着大量硅藻的高寒岩溶微生态系统,共鉴定出25属72种硅藻,其中优势种13种,以桥弯藻属(Cymbella)为主。通过冗余分析发现,水温(F = 2.8,P = 0.02)和溶解硅(F = 2.3,P = 0.04)是影响黄龙风景区藻席嗜冷硅藻群落结构特征的主要驱动因子,TN是潜在驱动因子。硅藻可以为高寒岩溶区地表水监测提供重要的补充信息,建立完整的硅藻物种数据库,有利于区域水质监测。  相似文献   
583.

铍矿石是中国的紧缺金属矿产之一,已在多领域有广泛应用,但其组分复杂,铍含量差别较大,且常与其他金属矿物伴生,给分析测试带来诸多挑战,制约了铍矿产的勘查开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目前用于分析铍矿石仅针对单一类型样品,且存在基体干扰、分解不完全等不足,需建立适用于多种类型的铍矿石样品、仪器分析溶液基体干扰小的多元素同时测定方法。本文选用绿柱石、香花石、日光榴石样品,比较了电热板、高压密闭、微波消解、不同种类消解酸和提取酸等8种酸消解条件对铍矿石的分解效果,优化了称样量、加酸量、消解时间和仪器测定参数,建立了ICP-OES测定铍矿石中铝铍钙铁钾钠镁锂锰9种主次量元素的分析方法。结果表明,电热板消解的混合酸为硝酸-盐酸-氢氟酸-高氯酸最佳,提取酸为盐酸优于硝酸或王水,高压密闭法不能完全消解绿柱石Al、Ca、Mg元素,微波法对绿柱石Mg元素消解效果较差。通过优化现有方法的混合酸消解条件和仪器测定条件,建立的方法对精矿样品也能准确测定,仪器测定溶液的基体简单。本方法Be元素检出限0.0001%,低于铍矿石边界品位,其他元素检出限均优于现有的标准方法,主量元素精密度(RSD)均<5%,经标准物质验证,准确度满足铍矿石测定需要。该方法适用于不同类型和不同含量铍矿石样品的多元素同时分析。

  相似文献   
584.
青藏高原生态环境地质调查与填图技术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了生态环境地质调查与填图的指导思想及主要内容后,提出了适宜于青藏高原牧业环境下的生态环境地质"自然综合体多属性叠加填图法"的新方法。即针对生态环境地质条件复杂区的调查要素,摒弃了以往单一方法,有机地协调气候、土壤、植被、景观与众多的地学要素,避免了不同学科对同一生态环境地质现象单打一的调查现象。具有一定的推广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85.
西藏羌塘盆地中部发现中高级变质岩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羌塘盆地至今没有片麻岩系基岩点位的报道,长期以来关于该盆地是否具有前古生代的结晶基底分歧较大。最近在羌塘盆地中央隆起带北缘兰新岭附近的俄久卖一带找到了具有中—深变质特征的片麻岩,追索确定片麻岩系沿逆冲断裂带出露,基岩出露宽度为50~200m,断续延伸长约4km。岩相学研究结果显示,片麻岩中含有典型的区域变质矿物矽线石和蓝晶石,结合附近发现的奥陶系仅经历了浅变质作用和新近的地球物理资料揭示盆地内可能有结晶基底,初步认为俄久卖片麻岩系为羌塘盆地的前奥陶系结晶基底岩片,羌塘盆地深部具有稳定的结晶基底。  相似文献   
586.
川西坳陷圈闭分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川西坳陷有着复杂的形成与演化历史,从而导致油气成藏、圈闭类型复杂的局面。通过对川西主要气藏圈闭分析,把圈闭成因作为分类的基础,圈闭形态及遮挡方式作为划分各大类中次一级亚类的依据。按形成油气圈闭的主导成因差异,将川西坳陷圈闭划分为构造圈闭、地层圈闭和成岩圈闭三大类型。其中,岩性圈闭和古构造-成岩圈闭是川西坳陷的优势圈闭。  相似文献   
587.
在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m以上的沱沱河地区,发育了一套新生代始新世特殊的侵入体.依据岩石组合系列和地球化学特征,将其划分为灰白色闪长玢岩和灰白色石英闪长玢岩两种侵入岩,由13个侵入体组成,出露总面积为26.85km2.这些岩石具有高铝、高锶而贫重稀土的特征,与区域上其他时代、类型的侵入岩形成显明对比.这套岩石组合的特征与埃达克岩的特征一致,却与典型的埃达克岩形成环境又不同,其为挤压消减环境,值得关注.笔者重点探讨这套新生代埃达克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时代和环境分析,以及对区域地质研究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88.
GPS技术在化探工作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GPS全球定位系统是由24颗卫星组成的一套连续不断地向地球GPS接收机发送时间和位置信息的卫星系统,经解算后,可以给出运动物体各种信息.现今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在化探工作中主要用于定点、导航、航迹监控等,为化探工作野外施工质量监控提供保障,其与MapSource、MapGis软件相结合实现了地球化学资料的信息化管理及各类地球化学图件的编制,大大的降低了化探工作者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589.

帕米尔弧形构造带东北缘晚新生代沉积特征的研究对于理解帕米尔构造带弧形扩展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帕米尔弧形构造带东北缘的晚新生代沉积地层的沉积特征对比研究和重矿物采样与组份分析,建立了帕米尔弧形构造带东北缘地区的晚新生代沉积联合柱状对比图和重矿物组份变化曲线。研究结果表明,晚新生代沉积与重矿物变化主要记录了帕米尔弧形构造带东北缘的两期构造活动。第一期构造活动发生在安居安组沉积时期,帕米尔弧形构造带东北缘的和什拉甫剖面、英科1井表现为粗碎屑沉积和对应的不稳定重矿物爆发,而南部的甫沙2井中则并未观察到,这一事件可能反映了喀什-叶城走滑系统在和什拉甫剖面附近的中新世构造启动。第二期构造活动发生在阿图什组沉积期间,帕米尔弧形构造带东北缘全区域出现了一套粗碎屑沉积和对应的不稳定重矿物爆发,反映了帕米尔弧形构造带东北缘在上新世以来大规模向北楔入塔里木盆地内部的构造过程。

  相似文献   
590.

通过对贵州绥阳麻黄洞洞内6处非典型钟乳石进行详细测量和统计学定量分析,描述其发育形态和空间分布特征,并探讨其形成演化过程及影响因素。主要结论为:从发育形态上看,麻黄洞洞内非典型钟乳石共计分布6处,最大面积5.06 m2,最小0.18 m2,由于洞道结构的差异性及洞穴风的作用,非典型钟乳石的生长方向各有不同,但主要方向与洞道的走向呈近似平行状态;发育过程来看,麻黄洞非典型钟乳石的形成主要是附着于洞穴顶板的基岩或已形成的洞穴次生化学沉积物表面,由滴水在洞穴风的影响下不断进行脱气沉积而形成;总体上,麻黄洞洞内非典型钟乳石的形成主要是水动力条件、基岩性质、洞道结构及风动力条件等因素耦合的作用,其中,洞穴风是形成非典型钟乳石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