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95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26篇
地质学   164篇
海洋学   13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59年   1篇
  1937年   1篇
  1927年   2篇
  192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1.
<正>Objective Climate fluctuations over suborbital or millennial timescale display significant instability during the last glacial period,which are often superimposed upon the orbital periodicity.They triggered some abrupt climate events,such as the Dansgarrd/Oeschger(D-O)events recorded in the Greenland ice cores and the Heinrich(H)  相似文献   
92.
华北滹滏平原地下水位下降与灌溉农业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华北粮蔬主产区滹滏平原浅层地下水位不断下降成因问题,基于大量实测资料和相关分析方法与MapGIS技术,通过对近50年来区内地下水位、粮蔬播种强度、有效灌溉面积变化特征和降水量、气温变化下地下水位下降对粮蔬播种强度响应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980年前粮蔬播种强度每增加0.01或夏粮和蔬菜播种面积每增加1万hm2,研究区地下水位下降幅度为0.36 m或0.43 m;1980年以来随粮蔬播种强度增大,地下水位下降幅度明显增大,粮蔬播种强度每增加0.01或夏粮和蔬菜播种面积每增加1万hm2,地下水位降幅分别达0.69 m和1.15 m。不仅与因播种强度增大导致农业开采量增加有关,而且还与1980年以来降水量不断减少密切相关。降水量减少100 mm,区内农业开采量增加35.7 mm。  相似文献   
93.
岩土非饱和性对毒性金属镉在包气带中迁移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大量实验研究基础上,揭示了岩土非饱和性对毒性金属镉在包气带中迁移转化的影响特征,阐述了产生这种特征的作用机理,提出了岩土处于亏缺水分状态下和非亏缺水分状态下吸附作用机理不同的观点,指出了这一研究成果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4.
为了解环渤海低平原微咸水灌溉的土壤容盐能力问题,对大量野外监测和采样测试数据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平原的土壤盐分剖面分布特征具有表聚型、中聚型和底聚型3种类型,其与蒸发、降水或灌溉入渗影响和潜水位埋深变化相关。不同聚型剖面形成的水动力特征各不相同:表聚型土壤盐分剖面的水势梯度指向地表,其绝对值远大于1.0 cmH2O/cm;中聚型土壤盐分剖面上部的水势梯度指向地下水面,剖面下部的水势梯度指向地表;底聚型土壤盐分剖面的水势梯度指向地下水面,水势梯度大于1.0 cmH2O/cm。表聚型土壤盐分剖面不利于微咸水灌溉农田和作物生长。  相似文献   
95.
滹滏平原地下水系统脆弱性最佳地下水水位埋深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笔者以滹滏平原为研究区, 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 分析了地下水防污性与地下水资源脆弱性随地下水位埋深之间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 当地下水位埋深增大时, 地下水防污性增强的地区, 地下水资源脆弱性也增高;通过二者之间变化关系, 认为受地下水位埋深制约及地下水位埋深对二者的不同影响, 存在使地下水系统脆弱性最佳的地下水位埋深区间;通过地下水位埋深对地下水防污性与地下水资源脆弱性影响及其制约关系, 确定滹滏平原淡水区和咸水区地下水系统脆弱性最佳地下水位埋深分别为27~30 m和15~19 m。  相似文献   
96.
大量实际资料和综合研究表明,在西北内陆区当人类活动影响强度超过37%时,地表径流过程由天然状态转变为以人为干扰为主,不仅造成下游区获得的地表径流量大幅减少,而且中游区地下水补给也失去自然特征,补给量明显减少,同时还影响地下水径流过程及其溢出量衰减,进而导致下游区生态环境需水更加紧缺和退化。调控中游区安全引水量和调整中游区种植产业结构,发展节水型农业,是解决黑河流域下游区生态环境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97.
从土壤侵蚀角度诠释泥沙连通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光辉 《水科学进展》2021,32(2):295-308
泥沙连通性是近10年来国际上的研究热点,从土壤侵蚀角度准确理解泥沙连通性至关重要。泥沙连通性表征流域内不同地貌或景观单元间的泥沙级联关系,受气候、地质地貌、流域特性、地形条件、土壤属性、植被特性、水文过程、土壤侵蚀以及人类社会活动及其时空变化的综合影响,泥沙连通性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异特征。研究泥沙连通性的方法包括野外调查法、图论法、指标法和模型模拟法,不同方法的理论基础、数据要求、实施过程与结果存在一定差异,连通性指数目前应用最为广泛,但该指数更多强调结构连通性。亟需加强泥沙连通性概念与物理含义、影响因素及其动力机制、研究方法与指标体系等方面研究,明确泥沙连通性与水文连通性、土壤侵蚀和泥沙输移比的关系,分析水土保持措施对泥沙连通性的影响及其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98.
This study documents simulated oceanic circulations and sea ice by the coupled climate system model FGOALS-f3-L developed at the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Numerical Modeling for Atmospheric Sciences and Geophysical Fluid Dynamics,Institute of Atmospheric 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under historical forcing from phase 6 of the 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CMIP6). FGOALS-f3-L reproduces the fundamental features of global oceanic circulations, such as 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 ...  相似文献   
99.
针对德州长期过量开采深层水导致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地面沉降等环境地质问题,以深层地下水动态、地面沉降监测及其对应的粘性地层为主要研究对象,应用水文地球化学、地下水动力学和同位素技术方法,初步查明深层水主要形成于末次冰期盛期的大气降水补给;考虑地面沉降条件下,开采资源中20.6%的侧向径流补给和越流补给来自区域径流系统,反映深层地下水具有一定的更新能力;含水层弹性释水占17.5%,其中61.9%来自粘性土的压密释水,这是产生地面沉降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00.
Rock magnetism research on eolian deposits from the Chinese Loess Plateau shows that magnetite, maghe- mite and hematite are the main magnetic minerals in loess-paleosol sequences and red clay se-quences[1―8], and finds that the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increase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to the content of ultra-fine minerals and relatively strong pedogene- sis[7―15]. This offers significant information in studying the Late Cenozoic paleoclimatic history of Chinese Loess Plateau[1,5―8,10―2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