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101篇 |
免费 | 1132篇 |
国内免费 | 118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720篇 |
大气科学 | 841篇 |
地球物理 | 1106篇 |
地质学 | 3234篇 |
海洋学 | 395篇 |
天文学 | 100篇 |
综合类 | 347篇 |
自然地理 | 67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6篇 |
2023年 | 111篇 |
2022年 | 134篇 |
2021年 | 163篇 |
2020年 | 143篇 |
2019年 | 144篇 |
2018年 | 150篇 |
2017年 | 119篇 |
2016年 | 151篇 |
2015年 | 172篇 |
2014年 | 283篇 |
2013年 | 230篇 |
2012年 | 238篇 |
2011年 | 266篇 |
2010年 | 255篇 |
2009年 | 253篇 |
2008年 | 245篇 |
2007年 | 294篇 |
2006年 | 274篇 |
2005年 | 289篇 |
2004年 | 239篇 |
2003年 | 232篇 |
2002年 | 188篇 |
2001年 | 177篇 |
2000年 | 194篇 |
1999年 | 191篇 |
1998年 | 218篇 |
1997年 | 224篇 |
1996年 | 239篇 |
1995年 | 216篇 |
1994年 | 152篇 |
1993年 | 157篇 |
1992年 | 150篇 |
1991年 | 148篇 |
1990年 | 127篇 |
1989年 | 105篇 |
1988年 | 71篇 |
1987年 | 53篇 |
1986年 | 37篇 |
1985年 | 48篇 |
1984年 | 46篇 |
1983年 | 52篇 |
1982年 | 34篇 |
1981年 | 22篇 |
1980年 | 11篇 |
1979年 | 13篇 |
1978年 | 9篇 |
1959年 | 17篇 |
1958年 | 13篇 |
1957年 | 1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4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61.
根据近年来在全国开展的大城市活断层地震探测实践,在简要介绍各种地震勘探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法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不同地震勘探方法的适用范围、获得的主要成果和所解决的主要问题。讨论了现阶段用地震勘探获取地壳结构和对不同深度断层定位的最佳组合方法,即对于有沉积覆盖的隐伏数百米深度至地表的断层,可用浅层地震勘探对其进行追踪,基底(埋深数公里)以上断层可采用高分辨地震折射探测;对于地壳中、深断裂应用反射地震勘探和深地震宽角反射/折射联合探测方法;还可以进一步采用三维深地震测深方法获得城市下方的三维结构和构造信息。采用这样的组合探测方法能够较好地获得断层在不同深度的产状与展布以及由深至浅完整的分布图像,并给出了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62.
63.
本文通过对GFE(L)型雷达和GTS(1)型数字探空仪在我站使用以来,对业务运行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一些具体的处理方法和建议,以便探空员在工作中得到更好的掌握。 相似文献
64.
65.
66.
在系统清理海口ZK26井3个不同层位(-153 m、-336 m、-510 m)近10年观测资料对比的基础上,对比单井多层位水温动态多年趋势、年、月、日动态类型,并对其不同动态类型的成因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比观测结果表明,海口ZK26井不同层位的水温表现出不同的正常动态特征,与观测层位的水文条件、水力性质有着密切的联... 相似文献
67.
抽水地面沉降预计的随机介质模型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本文视抽水引起的地面沉降为一随机过程,应用随机介质理论和土力学基本原理,建立了随机介质模型,对抽水地面沉降及变形分布进行了分析预测,计算实例表明,该模型是有铲的。 相似文献
68.
近40年山西省初终霜日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山西省境内分布较为均匀的52 个地面气象站1970-2009 年的霜日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累积滤波器法结合非参数统计检验方法分析了初终霜日的基本特征及其变化趋势;利用M-K法分析了霜日的突变特征。结果表明:初霜日、终霜日的出现以及无霜期的长短与地理因素密切相关,随着纬度逐渐偏北、海拔逐渐升高,初霜日提前、终霜日推后、无霜期缩短。从全省平均情况看,初霜日呈现显著的推后趋势,无霜期呈现显著的延长趋势,而终霜日的变化则以波动为主,线性变化趋势不显著。从突变检测情况看,初霜日、终霜日和无霜期在40 年间均存在一次明显突变,初霜日的突变点出现在2000 年,终霜日和无霜期的突变点出现在1997 年。从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看,初霜日显著推后的区域大片集中在晋中东部、吕梁北部和忻州西部,以及分散在运城南部、临汾西北部和大同南部。终霜日显著提前的区域位于晋中东部山区、吕梁山东部和忻州西部。无霜期显著延长的区域位于西北部黄河沿岸、省境中东部和运城南段。变化趋势为初霜日提前、终霜日推后和无霜期缩短的区域未通过显著性检验。 相似文献
69.
70.
使用COSMIC掩星提供的NmF2数据,利用傅里叶分析方法,研究全球F2层峰值电子密度的周年和半年分布特征,分析2010年LT12:00 14:00 NmF2周年和半年变化幅度及2008-2011年年平均值变化.结果显示,电离层NmF2周年和半年变化幅度在中高纬地区相对较大;在赤道和低纬地区相对较小,且NmF2以半年变化为主.太阳活动增强期间,NmF2年平均值增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