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0篇
  免费   475篇
  国内免费   645篇
测绘学   331篇
大气科学   360篇
地球物理   409篇
地质学   1650篇
海洋学   357篇
天文学   24篇
综合类   207篇
自然地理   182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94篇
  2021年   104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135篇
  2018年   113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151篇
  2013年   105篇
  2012年   116篇
  2011年   110篇
  2010年   127篇
  2009年   133篇
  2008年   136篇
  2007年   151篇
  2006年   151篇
  2005年   131篇
  2004年   139篇
  2003年   123篇
  2002年   104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80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55篇
  1992年   72篇
  1991年   56篇
  1990年   61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23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6篇
  1978年   7篇
  1964年   7篇
  1959年   5篇
  1957年   5篇
  195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991.
根据札达盆地香孜组河湖相地层剖面的接触关系、沉积旋回、沉积体系和岩相岩性特征,可将札达盆地下更新统香孜组河湖相地层划分为2个沉积相、3个岩段。香孜组一、二岩段为一套砾岩夹砂岩的粗碎屑岩,属典型的冲(洪)积扇沉积物;第三岩段为砾岩与砂岩互层,属冰水冰缘相沉积。ESR法和古地磁法测年结果表明,札达盆地香孜组河湖相地层的形成时代为早更新世早期(2.68—1.36Ma)。札达盆地为一同生断陷盆地,在后期重新复活的过程中,盆地只经历了冲积体系域和水进体系域。冲积体系域形成于札达盆地早更新世早期重新复活层序发育的早、中期,水进体系域形成于札达盆地早更新世早期重新复活层序发育的晚期。  相似文献   
992.
遥感技术在湖泊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10年来湖泊的研究内容不断拓展,研究方法不断完善,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遥感技术作为科学、快速的调查和监测手段,在湖泊环境研究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介绍国内外遥感技术在湖泊水质监测、湖泊水文参数测试、湖泊变迁调查、湖冰监测、湖泊利用调查、湖泊地质环境调查、湖区生态环境调查、古湖与考古调查等8个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同时,综合评述了各种遥感数据源、各类遥感信息提取技术在湖泊环境研究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3.
乡村旅游开发与老年人环境感知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浙江省余姚市大岚镇柿林村国家4A级景区对29位老人与43位非老人进行分组问卷调查,对老年组与非老年组的自然环境感知、经济环境感知、社会关系感知、旅游及游客感知差异进行卡方检验(χ2).结果表明,两组人群对环境感知存在着明显差异.乡村旅游地老年人环境感知具有较强烈的乡土意识、对游客与旅游开发普遍持积极的支持态度、希望承担旅游地主人的角色、希望更多分享旅游带来的经济利益等特点.从旅游地老年人这一特殊人群的角度证实了旅游地居民支持旅游发展9个要素的结论,同时发现了中国老人的一些不同之处,提出了期待期的概念,提出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入手,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994.
深度学习提取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中的建筑物信息容易受到物体周围的阴影、植被等噪声干扰而使结果存在边界锯齿化、建筑物整体不规整等问题.本文提出了利用符合建筑物边界轮廓的最小外接矩形最大限度地拟合建筑物轮廓的思路.首先利用深度学习和建筑物验证处理得到的建筑物信息,对建筑物边界利用垂距法进行多边形的拟合;然后对多边形的最小外接矩...  相似文献   
995.
测井和地震联合解释CCSD先导孔反射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声波、密度、自然伽玛等测井曲线资料、配合录井资料划分CCSD先导孔变质岩岩性, 然后, 用声波、密度计算波阻抗, 与井旁VSP资料对比, 分析CCSD先导孔孔区反射体.分析结果表明(1) 岩性间波阻抗差异产生反射波, 如榴辉岩与副片麻岩之间波阻抗差异; 榴辉岩与超基性蛇纹岩之间的波阻抗差异等; (2) 破碎特别是韧性剪切带产生反射波, 而如果断层破碎带尺度很小(在1m以下), 也不一定能产生强反射波.这些研究结果对标定地壳中的反射地震信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构建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高效清洁的循环水养殖系统,并探究不同料泥质量比对刺参生长的影响,为刺参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提供新的工艺实验数据。【方法】通过测定养殖水体中的亚硝氮和氨氮浓度、刺参生长指标、肠道消化酶活性指标等的变化,分析确定刺参循环水养殖系统中饵料适宜的料泥质量比。【结果与结论】在120 d的养殖过程中,所构建的循环水养殖系统自清洁效果明显,养殖水质良好,NH4+-N(≤0.289 mg/L)与NO2--N(≤0.025 mg/L)质量浓度均在适合刺参生长的安全浓度范围内,刺参的平均增重率达43.70%。实验初期,随饲料中料泥质量比增加,刺参生长速率降低,但60 d后,料泥质量比1∶3和1∶2的实验组刺参保持快速生长,而料泥质量比1∶4和1∶1的刺参生长相对缓慢。实验结束时,料泥质量比1∶3和1∶2组的刺参肠道淀粉酶、脂肪酶、胰蛋白酶活力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 <0.05)。因此,刺参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具有可行性,且最优料泥质量比为1∶3,此时刺参肠道内的消化酶活性较高、生长速率最快。  相似文献   
997.
本文所述工程实例开始设计应用视电阻率测深来探测工程区的岩溶裂隙发育情况。实际工作中,根据电阻率测深时各种参数的变化来进行综合资料解释,发现在测深时随着测量极距的变化而电位差未变这一反常现象,从而判断在该极距范围内为一等势体,改用充电法圈定等势体范围,很好地探明了工程区的岩熔裂隙发育情况。  相似文献   
998.
栖霞山岩溶地面塌陷的成因演变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江西省地质灾害日益严重,岩溶地面塌陷严重危及工程及生命财产安全。本文借助栖霞山岩溶地面塌陷的成因分析、灾情预测等,探求该类灾种的勘查思路、防治对策,修正人为工程经济活动的方式、方法等。  相似文献   
999.
医巫闾山变质核杂岩构造特征   总被引:49,自引:5,他引:44  
经过野外宏观观测、室内显微分析及同位素年龄测定,基本厘定医巫闾山是一个白垩纪时形成的变质核杂岩。变质核杂岩中心为晚燕山期的医巫闾山二长花岗岩体,周围是由代表地壳深部变形特点的太古宇变质岩组成的变质核。变质核北面和东面以拆离断层与盖层下部中新元古界相接触,并为中新元古界组成的韧性流变的中间层所环绕。变质核西面以阜新盆地东南缘边界正断层( 孙家湾- 稍户营子正断层) 与盖层上部以脆性变形为特征的白垩纪碎屑岩相邻。变质核杂岩的变形片理、线理及运动指向说明该变质核杂岩为对称型变质核杂岩。  相似文献   
1000.
燕山南缘盘山岩体的热历史与构造-地貌演化过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应用热年代学方法,揭示了燕山南缘盘山岩体的热历史与隆升过程。结果表明,盘山岩体的侵位深度约为10km.岩体侵位以后,经历了快速冷却过程,在226.48Ma~204.95Ma期间,岩体温度由520℃冷却至300℃,平均降温速率为10.22℃/Ma.204.95Ma~118Ma期间为盘山岩体的缓缦隆升时期,平均隆升速率约为0.028mm/a,隆升幅度约2.5km.118Ma~96Ma为盘山岩体较快速隆升时期,隆升速率为0.035mm/a,隆升幅度约0.77km.96Ma~35Ma为盘山岩体与盘山山脉的快速隆升时期,隆升速率约为0.115mm/a,隆升总幅度达7km.35Ma以来,盘山岩体的隆升速率很小,仅约0.014mm/a,隆升幅度约为0.5km.盘山周缘环状构造系统的形成时代略早于226.48Ma,盘山南缘边界正断层的活动时代为中生代末~始新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