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3篇
  免费   231篇
  国内免费   309篇
测绘学   178篇
大气科学   179篇
地球物理   231篇
地质学   906篇
海洋学   248篇
天文学   47篇
综合类   112篇
自然地理   222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98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75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3篇
  1975年   2篇
  1958年   2篇
  1936年   6篇
  193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世纪之交的第八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于 2 0 0 0年 12月 1日至 7日在厦门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三大石油系统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海洋石油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 ,高等院校 ,国土资源部等 7个部门 4 1个单位的专家及国外学者 2 18人。中国石油集团石宝珩局长 ,中科院兰州分院原副院长范璞等领导和有关学会的代表应邀出席会议 ,并表示祝贺。开幕式由第八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主席梁狄刚主持 ,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廊坊分院马新华致开幕词。本次大会的主题为“天然气勘探中…  相似文献   
132.
133.
134.
歧深地区双超压系统发育特征及油气成藏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钻井实测储层压力(DST)、计算泥岩压力及地震资料解释的基础上,对歧深地区超压体系发育特征、分布规律和成藏效应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歧深地区具有"三层压力结构,两个超压系统"特征。压力结构在纵向上可以划分为常压系统、上部弱超压系统和下部超压系统。超压从东营组开始出现,歧口凹陷中心超压最强,北大港东翼、歧口凹陷及板桥凹陷超压次之。双超压结构对歧深地区油气聚集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从而形成了"上油下气"分布格局,由此建立了"双压控藏"模式。  相似文献   
135.
有效利用电磁法圈定和监测油气储,要求在其他方法的数据,臂如象地震数据和测井记录约束下的大的跨孔数据组的快速计算机化反演。理想条件下,一种反演算法可以对3维模型数据反演而不需要对模型的几何或电阻率分布有理论上限制。  相似文献   
136.
陈永良  刘少华  伍伟  刘大有 《地质论评》2000,46(Z1):200-203
本文概括了综合信息矿产资源预测地质体单元的基本概念和划分原则.论述了在GIS(MapInfo)中自动生成地质体单元的原理.研制了基于MapInfo软件平台的地质体单元自动生成的计算机算法.  相似文献   
137.
通过对芦塘坝矿段锡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的深入研究及实际资料的剖析,提出该矿床是由燕山晚期侵入于深部的花岗岩浆分异形成的岩浆期后含矿热液,经导矿断裂上升后,充填于构造溶蚀空间而形成。   相似文献   
138.
西藏中生代三角蛤科(TRIGONIIDAE)化石的分布及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39.
140.
非活动大陆边缘的天然气水合物及其成藏过程述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非活动陆缘是板块活动相对较弱的地区,也是水合物发育的有利地区。通过对世界各地非活动陆缘地区水合物富集情况的系统分析,发现断褶组合构造、底辟构造以及“麻坑”地貌(Pockmark)与水合物的关系密切。尽管模拟海底反射层(Bottom Simulating Reflector,简称BSR,下同)是最重要的水合物识别标志,但水合物与BSR之间并不存在严格的一一对应关系。非活动陆缘具有丰富的烃类物质来源和适宜的温压条件,而断裂-褶皱组合构造、垒堑式构造和底辟构造等则为烃类气体的运移、富集和成藏提供了有利的构造环境,便于最终形成水合物。非活动陆缘的深水区往往发育有多期叠合盆地,因其物源、温压、构造和沉积条件的内在关联性,常常形成深部石油、中部天然气、浅部水合物的“三位一体”烃类能源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