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7篇
地质学   5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超临界流体的快速泄出:来自霓辉石英脉的证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郝金华  罗照华  梁涛  卢仁  刘晓  白凤军 《岩石学报》2014,30(11):3481-3489
河南外方山地区熊耳群火山岩中新发现了一种霓辉石英脉群,脉表现出独特的矿物组合及晶体特征,如霓辉石英脉具有复杂的矿物组成,表现出强烈的不平衡特点;霓辉石英脉具明显的对称分带特征,各分带中矿物组成及特征显著不同;存在具熔蚀边结构的钾长石-霓辉石集合体团块;霓辉石具在明显核幔结构,内核化学成分与幔边部存在较大差异;钾长石晶体元素分布存在似"文象"结构,表现出Fe元素的熔体分离特征;脉中矿物普遍发育环带结构;霓辉石英脉交代致密火山岩围岩形成蚀变带,新生大量榍石、霓辉石等矿物且含量随着与脉壁距离的增加急剧减少,显示出强烈的流体/气体扩散交代作用.霓辉石英脉独特的矿物组合及晶体特征反映了其成因的复杂性以及生长环境的变化.根据霓辉石英脉矿物的特点,推测其源于流体、熔体和晶体的混合物,并经历了快速侵位、快速冷却的过程,因而能够保存流体演化各阶段的结晶信息,保留不同成因的晶体群.外方山霓辉石英脉矿物可划分为捕虏晶亚群、熔体晶体群、超临界流体亚群、热液晶体亚群和凝聚晶体亚群等.外方山霓辉石英脉矿物晶体群的深入研究可能有助于揭示岩浆熔体向流体转换的机制及侵位机制,进而可揭示岩浆-流体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32.
内蒙古莫若格钦铅锌矿预查区是中蒙边界地区南戈壁-东乌旗铜多金属成矿带中部新发现的一处铅锌矿化区.矿床地质特征研究表明,区内发育的二长闪长岩与铅锌多金属矿床的形成有密切的时空、成因关系.为了揭示成矿规律,笔者对二长闪长岩进行单颗粒锆石SHRIMP U-Pb定年,获得205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312.6±4.1)...  相似文献   
33.
岔路口矿床是迄今为止在中国北方发现的最大规模钼多金属矿床,钼、铅锌和银的储量分别为134万t、37万t和4200 t.考虑到大规模地质勘查工作仍在进行中,金属储量的增加只是个时间问题.为了进一步查明岔路口矿床的形成时间,笔者对主要钼多金属矿体8件辉钼矿样品进行了铼-锇同位素分析,所获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146.96±0...  相似文献   
34.
内蒙古赵井沟大型铌钽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内蒙古武川县赵井沟矿床是近年来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找到的一处大型铌钽矿床.铌钽氧化物储量为8000余吨(钽氧化物含量大于50%),其中,ω(Nb2O5)和ω(Ta2O5)的平均含量为0.011%和0.012%.铌钽矿化主要在早二叠世碱长花岗岩类侵入杂岩体内,呈浸染状和条带状产出,并且构成似层状、脉状和透镜状矿体.研究表明,碱长花岗岩、碱长花岗细晶岩和碱长花岗伟晶岩锆石U-Pb同位素年龄值分别为(277.14±0.82) Ma、(277.0±2.1) Ma和(276.6±2.1) Ma.鉴于铌钽矿化呈浸染状在含矿侵入杂岩体内产出,推测赵井沟矿床的成矿作用与海西期构造-岩浆活动有关.古大陆块体伸展构造条件下,富钠质钙-碱性岩浆作用为铌钽矿床的形成提供了动力和物质来源,而断裂构造为成矿物质沉淀聚集创造了空间条件.赵井沟矿床属富钠的过铝质花岗岩型铌钽矿床.  相似文献   
35.
采用变量控制法较全面地分析了各细观参数与宏观参数的定量关系,表明:弹性模量E随颗粒模量Ec、黏结模量 、平行黏结半径乘子 呈线性增长,随颗粒刚度比kn /ks、黏结刚度比 呈对数减小;泊松比则主要受kn /ks和 的影响,两者之间呈对数关系;颗粒键的黏结强度决定了材料的强度,室内材料黏聚力c和抗拉强度 主要受法向平行黏结强度 、平行黏结强度比 的影响,随 线性增长,随 对数减小;摩擦角 主要受颗粒摩擦系数u影响,两者呈对数关系。分析裂隙扩展特征,表明材料法向黏结强度 和切向黏结强度 的相对大小决定裂纹分布规律,随 增大,岩样的拉破坏区域减少,而压剪破坏区域增加,破坏面由剪切破坏向共轭破坏发展;材料的强度离散性越小,岩样破坏趋于集中,破坏面明显,强度均值标准差比值 >3.5为宜; 增加,宏观破坏形式向共轭破坏发展。细观参数的选取除了匹配强度参数,同时还需要考虑破坏形式的一致,考虑多参数相互影响,建立了宏细观参数之间的经验公式,对细观参数进行优化选择,并做了实例验证。室内试验和数值模拟获得的峰值荷载、变形参数、剪切强度等数值接近,应力-应变演化规律相同,破坏形态一致,表明细观参数结果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36.
柴少波  宋浪  刘欢  阿比尔的  柴连增 《岩土力学》2022,43(11):2993-3002
为探究酸性干湿循环作用对充填节理岩石的损伤劣化规律,首先对预制充填节理岩石进行酸性和中性环境下不同次数的干湿循环前处理,再采用万能试验机和分离式Hopkinson杆(split Hopkinson pressure bar,简称SHPB)装置对其进行单轴压缩试验和动态冲击试验,对充填节理岩石纵波波速、静态抗压强度以及动态抗压强度的劣化效应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分析酸性和中性环境干湿循环作用下充填节理岩石动态冲击的破坏形态。结果表明,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无论是酸性环境还是中性环境,充填节理岩石的波速值、静态抗压强度以及动态抗压强度不断减小,劣化程度不断加剧,其中酸性干湿循环作用对静态抗压强度的劣化最显著;此外发现干湿循环作用下充填节理岩石静态、动态抗压强度与波速值之间均存在一致性较强的线性关系;酸性环境干湿循环作用下充填节理层粉化程度和两侧岩石破碎程度更严重。研究成果可为酸性环境干湿循环作用下工程岩体稳定性分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7.
强制海退体系域由于可发育优质的储集层而备受石油地质学者关注,但关于强制海退体系域中烃源岩的研究仍然十分缺乏。根据岩性录井、测井曲线和地球化学分析数据,以尼日尔Termit盆地为例探讨强制海退体系域中烃了源岩的类型及其识别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并通过改进的ΔlogR方法建立烃源岩总有机碳(TOC)含量测井预测模型,初步分析了不同类型烃源岩的发育特征和质量差异。结果表明:强制海退体系域中可以发育煤/炭质泥岩、滨岸泥岩、三角洲泥岩和滨外陆棚泥岩4种烃源岩,其中滨外陆棚泥岩发育于强制海退体系域的底部,而煤/炭质泥岩以薄层状伴生于盆地边缘附近滨岸沼泽相和三角洲相。基础地球化学数据表明滨岸泥岩主要为Ⅱ2型干酪根的好-极好烃源岩,三角洲泥岩为非均质性强烈的差-好烃源岩,而滨外陆棚泥岩整体为Ⅲ型干酪根的差-中等烃源岩。应用lgRt交会图求取ΔlogR值,建立TOC测井预测计算模型,计算了其他井的TOC预测曲线,结果表明Termit盆地强制海退体系域中的泥岩基本为好-极好烃源岩,不同构造区块中差别不大,其中滨岸泥岩为主要的烃源岩类型,累计厚度大且生烃潜力高。从强制海退体系域的演化过程及Termit盆地实例研究来看,强制海退体系域中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育优质烃源岩,滨岸泥岩可能是其主要的烃源岩类型。  相似文献   
38.
中蒙边境塔林大型金矿化带发现对我们的启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蒙古国与我国内蒙古、新疆和甘肃等省 (区 )毗邻 ,同属相类似的大地构造环境 ,即西伯利亚与华北陆台过渡带。区内深大断裂纵横交错 ,岩浆岩发育 ,钼金铂矿床 (点 )星罗棋布 ,为世界上最重要的金属成矿带之一。 1999年底 ,距中蒙边境 4km的蒙古国一侧塔林大型金矿化带的发现 ,暗示了本区存在有巨大金矿床的成矿与找矿潜力。据有关专家预测 ,中蒙边境地区有可能是本世纪初全球金矿床找矿勘查的“热点”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39.
苏莫查干敖包萤石矿床是位于内蒙古四子王旗北部的一个世界级单一萤石矿床,产出于早二叠世大石寨组火山-沉积岩与早白垩世卫境花岗岩体的外接触带上.萤石的成矿作用分为早、晚2期,早期的萤石主要是纹层状、条带状和细晶块状萤石,晚期的萤石主要呈伟晶状、混合伟晶状;而含硫化物的纹层状、细晶块状萤石含量少且分布局限.不同类型萤石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可以分为3类:A类是早期萤石,其稀土元素配分模式表现为略呈轻稀土元素富集的特点,配分曲线近于平坦,没有Eu异常.B类萤石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不具有普遍性,在其配分曲线中自Tb-Er呈现顶背式突起(roof-like),并具有明显的Eu正异常,主要为含硫化物的纹层状、细晶块状矿石;C类是晚期萤石,稀土元素配分模式表现为重稀土元素富集的特点,既有Eu正异常,又有Eu负异常.A类萤石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代表了萤石成矿作用的早期热液活动的特征,稀土元素在成矿流体中主要以吸附作用存在和运移,成矿流体主要是岩浆来源的高温、高盐度流体,成矿流体与大石寨组流纹岩、流纹质凝灰岩和大理岩的水岩反应是导致萤石从成矿流体中沉淀的主要机制;C类萤石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反映了成矿流体经历了较为长期的演化和分异,稀土元素在流体中主要以络离子形式存在和运移,其成矿流体低温、低盐度,有大气降水的加入,指示该阶段萤石从热液中沉淀结晶的主要机制是2种不同端员流体的混合,即岩浆来源的高盐度、高温流体和以大气降水为主要来源的低温、低盐度流体的混合;B类萤石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反映了一次高含硫化物的局部热液事件,在萤石的成矿作用中不具有普遍意义,稀土元素在流体中是以络离子形式存在和运移的.微量元素研究表明各期次萤石的微量元素变化相似,都具有高的Ni含量,指示成矿物质源区的一致性.在Tb/La-Tb/Ca图解中,所有样品都分布在热液萤石区域,指示矿床属于岩浆热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   
40.
初论内蒙古长山壕金矿床的成矿时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长山壕金矿床是近年来在白云鄂博裂谷带上发现的一处具有代表性的超大型金矿床,是中国最大的金矿之一。对长山壕金矿区内含矿石英脉中的黑云母和白云母进行了40Ar/39Ar同位素年代测定,结果表明矿石中黑云母的形成年龄为256.3±1.8Ma,白云母的形成年龄为250.9±1.5Ma~246.0±1.6Ma。结合前人对该区域岩体的测年结果推测出大规模岩浆活动不仅为成矿提供重要的热源,而且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来源。岩浆演化后期的热液中成矿物质的出溶沉淀是主要的成矿过程,随着温度降低,压力减小,含矿热液中的黑云母和白云母相继结晶,含矿热液中的金及其他成矿元素也在此期间沉淀聚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