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57篇 |
免费 | 133篇 |
国内免费 | 13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70篇 |
大气科学 | 108篇 |
地球物理 | 62篇 |
地质学 | 310篇 |
海洋学 | 39篇 |
天文学 | 14篇 |
综合类 | 51篇 |
自然地理 | 7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篇 |
2023年 | 20篇 |
2022年 | 17篇 |
2021年 | 24篇 |
2020年 | 25篇 |
2019年 | 18篇 |
2018年 | 16篇 |
2017年 | 25篇 |
2016年 | 22篇 |
2015年 | 18篇 |
2014年 | 32篇 |
2013年 | 31篇 |
2012年 | 26篇 |
2011年 | 49篇 |
2010年 | 30篇 |
2009年 | 45篇 |
2008年 | 18篇 |
2007年 | 30篇 |
2006年 | 26篇 |
2005年 | 33篇 |
2004年 | 19篇 |
2003年 | 19篇 |
2002年 | 17篇 |
2001年 | 14篇 |
2000年 | 14篇 |
1999年 | 16篇 |
1998年 | 14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14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4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8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3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3篇 |
1974年 | 2篇 |
1965年 | 3篇 |
1964年 | 2篇 |
1960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基于RS和GIS的松花江流域植被覆盖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1989,1995年的Landsat TM数据和2002年Landsat ETM+三期遥感数据进行处理,反演和计算松花江流域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在此基础上,获取研究区域植被覆盖度。在ArcGIS9.2软件空间分析模块的支持下,对研究区域三期植被覆盖影像进行叠加分析,以流域尺度和栅格尺度分析植被覆盖变化的时间和空间特性,获取研究区域植被覆盖度空间格局分布特征,为该区域植被覆盖度的自动化监测提供很好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2.
平行小净距盾构与CRD法黄土地铁隧道施工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安轨道交通工程是目前首例在我国黄土地区修建的地铁隧道,一号线枣园北路站至汉城路站K12+792.744~K12+889.899区间隧道为同时满足双线正常行车和右线停车线扩大断面的功能需要,选取了左线小断面隧道为盾构法与右线大断面隧道为CRD法相结合的施工方案。针对该地铁隧道的施工过程,进行了三维动态数值模拟和施工力学分析,通过分析施工引起的地表变形、中间土体应力和围岩塑性区的特征和规律,从而研究得出CRD法与盾构法隧道先后施工相互影响的规律性成果:先行大断面隧道采取CRD法施工对后行小断面盾构隧道上方地表沉降的影响较后者对前者的影响大;后行隧道的贯通使得先行隧道开挖形成的地表变形轴线向后行隧道侧偏移了约0.5倍净距,并且地表变形的横向影响范围和地表沉降量均有增大,主要表现在靠后行隧道一侧;先行大断面隧道的开挖较后者对中间土体应力影响大,对相邻洞土体的影响在同掌子面处最为显著。结合西安地铁隧道工程实践开展的数值模拟分析研究,可为今后在黄土地区修建地铁隧道提供具有指导意义的研究成果和宝贵的工程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23.
中国GIS协会年会召开,全国政协副主席罗富和出席年会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国家测绘局局长徐德明作重要讲话2009’中国地理信息产业论坛暨第二届教育论坛就业洽谈会(即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年会)10月29日至31日在武汉召开。全国政协副主席罗富和出席年会。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国家测绘局 相似文献
24.
通过相应属性的叠加可提高油气勘探开发的分析效果,减少投资风险。在勘探中采用精细沉积微相分析技术,通过对勘探目标区各小层沉积微相分析,编制各层的砂体分布图,提取各层砂体中主力砂体,编制小层主力砂体的叠加图;通过对叠加图分析,确定优势储层分布区域,进行成藏风险评价,提高了布井效果。而在油田开发调整中,通过对各单层进行精细沉积微相分析,确定其平面分布特征,结合各成因砂体的控制和动用程度,确定成因砂体内的剩余油分布情况,进而确定剩余油富集砂体,并制作剩余油富集砂体叠加图,据此以成因砂体为单元部署高效聪明调整井,提高了油田的采收率和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25.
26.
通过对频率测深理论的研究,提出了水平电偶极场视电阻率改进滤波算法,并编制了正演计算的实用程序.理论模型计算表明,改进滤波算法效果好,计算速度快. 相似文献
27.
湖泊生态恢复的关键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是一个多湖泊的国家。由于经济快速发展及湖泊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中国湖泊的污染问题和生态系统退化相当普遍。特别是由于氮、磷等营养元素的富集造成的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蓝藻水华频繁发生,甚至出现了饮用水危机事件。由于缺乏基础理论的指导,中国湖泊富营养化治理曾经走过弯路。在没有实现控源截污的条件下,片面强调生态恢复来净化湖泊水环境,一度成为富营养化湖泊治理的主流思想。实际上,湖泊生态恢复是有条件的,而对这些条件的诊断和分析是开展湖泊生态恢复的前提和基础。通过对太湖水生植物分布及其影响因子分析,确定沉水植物恢复的核心条件是水下光照条件。水下光照条件受富营养水平、悬浮物浓度与水深等因子的影响。只有当一个水域的真光层深度接近水深的情况(比值>0.8),恢复水生植物才有可能。改善水下光照条件,包括降低水深,提高透明度,消除风浪等措施,实际上,都是增加真光层深度与水深的比值。在上述生态恢复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湖泊治理与恢复的工作更多地应该聚焦在控源截污方面。这对中国湖泊污染治理与生态恢复具有普遍的意义。 相似文献
28.
既有建筑下增层开挖对已有桩基础的影响不同于基坑开挖对坑内桩基的影响。基于工程实例验证的有限元参数,用硬化土弹塑性模型模拟土体,用接触面单元模拟桩土相互作用,建立了桩筏基础-地基-增层开挖三维有限元模型,对增层开挖后群桩基础的竖向承载性状进行研究。分析了桩顶刚度、桩身轴力、桩侧摩阻力、桩端阻比以及土体回弹的变化规律,并研究了不同桩端土体刚度和增层开挖深度对这些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层开挖后群桩中不同基桩表现出不同的承载性状,增大桩端土体刚度可明显提高单桩承载力和端阻比临界值;随着增层开挖深度的增加,侧阻和端阻的发挥程度也随之提高。研究结果有望为地下室增层开挖施工中的结构托换变形控制和补桩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9.
花(鱼骨)适应性强,生长迅速,肉味腴美,食性和栖息水层与主要养殖鱼类不同,所以增、移殖该鱼对发挥水体生产潜力具积极作用。 武昌南湖花(鱼骨)的生长特性:体长与鳞径关系为L=3.8105~(1.1277)。体长与体重关系为W=4.947×10~(-3)L~(3.4158)。生长指标跳跃性下降时的年龄落在性成熟后。Brody-Bertalanffy生长方程中的主要生物学参数为L_∞=33.14cm,W_∞=776.1g,K=0.4173,t_0=—0.7369,拐点年龄t_i=2.20龄,拐点体重W_i=236.8g。这是鱼类体重生长的转折点,可作为合理捕捞的依据。 相似文献
30.
针对移动GIS应用商业开发组件难以进行自由定制与分发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嵌入式Web服务器的Android移动端空间数据离线解决方法,该方法通过在Android设备中移植开源的NanoHTTPD服务器实现了地图瓦片服务和矢量要素服务,并通过编码读取bundle切片数据包和扩展Spatialite空间数据库的方式,解决了切片数据和矢量要素数据的存储,然后利用Webview控件内嵌HTML5页面加Leaflet地图库完成了前端功能实现,并进行了实际应用展示。该方案的实现可节省Android端移动GIS应用开发成本,具有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