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31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25篇
地球物理   18篇
地质学   92篇
海洋学   27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1篇
自然地理   3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本文以四川盆地二叠系栖霞组滩相白云岩为研究对象,充分利用野外剖面资料、钻井资料、测试分析资料,对栖霞组滩相白云岩成因机理及其叠加效应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盆地栖霞组白云岩的规模变化较大,从不到1米至几十米不等,区域上主要分布于盆地西部,盆内其它地区零星发育。白云岩的发育与沉积背景关系密切,其中分布于盆地西部的白云岩为台地边缘滩相沉积背景,而盆地内零星分布主要为台内滩沉积背景。栖霞组白云岩成因包括三种类型:(1)高能滩混合水白云岩化形成的白云岩;(2)埋藏白云岩化形成的白云岩;(3)热液白云岩化形成的白云岩。其中,高能滩混合水白云岩化形和热液白云岩化为主要的白云岩化作用。现今无论是在野外剖面还是钻井岩心中所看到的白云岩为多种白云岩化作用的叠加结果,叠加效应体现在白云石晶体形态上、碳氧同位素和包裹体温度上。在白云岩形成过程中,滩相沉积是白云岩化的基础;不同类型的白云岩化作用是关键;裂缝的发育为白云岩化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82.
近日,为进一步查清全省土地资源状况,有效监测各类土地利用动态变化,为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及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准确数据,经省政府批准,全省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和城镇地籍变更调查将在全省展开。  相似文献   
83.
本文应用Vail层序地层学原理,综合利用地震、钻井、测井资料,对内蒙古开鲁盆地陆东凹陷早白垩统九佛堂组进行层序地层学研究,进而分析了层序格架内岩性圈闭的发育情况。研究发现,九佛堂组顶、底分别为上超面和削截面,内部可识别出初始湖泛面和最大湖泛面。在层序格架内九佛堂组发育扇三角洲、近岸浊积扇、远岸浊积扇和湖泊相。研究结果表明:九佛堂组为一个三级层序,可划分出低位、湖侵和高位体系域。九佛堂组岩性圈闭的发育类型及分布模式受层序格架及沉积相带控制。在盆地陡坡带主要发育构造-岩性圈闭,在深洼带主要发育砂岩透镜体圈闭,在盆地的缓坡带主要发育砂岩上倾尖灭圈闭。  相似文献   
84.
利用1985-2018年汛期(5-9月)豫东地区20个国家站小时降水资料和2011-2018年同期豫东地区区域自动站观测数据、NCEP(1°×1°)再分析资料、高空地面观测资料等,统计分析了该区域小时雨强分别≥20mm/h、≥30mm/h和≥50mm/h的短时强降水时空分布特征,结果发现:豫东地区近34年汛期平均年降水量为458.9~577.5 mm/a,短时强降水次数为72.8次/a;2000年是短时强降水多发年份,≥20mm/h的雨强出现158次,是常年平均次数的1.17倍;主汛期的7-8月是不同强度短时强降水多发时期,34年来共计发生≥20mm/h的短时强降水1821次,占同强度短时强降水总次数(2476次)的近74.0%;在短时强降水的日变化中,05时是不同强度短时强降水多发时段,20时为次多发时段。对不同环流背景影响下短时强降水过程的水汽、动力、热力及能量等物理量作统计分析,低槽型短时强降水过程的动力条件优于其他两个类型的,850hPa涡度平均值达3.8×10~(-5)s~(-1),700hPa垂直速度平均值达-0.36 Pa·s~(-1);副高边缘型短时强降水过程不稳定能量条件优势显著,850hPa假相当位温平均值达354.1 K,500-850hPa假相当位温差的平均值达-17.80℃,K指数平均值为38.1℃、CAPE值平均值为2075.0 J·kg~(-1);而台风倒槽型短时强降水过程则在水汽输送方面更具优势,850 hPa比湿平均值为15.5g·kg~(-1),整层可降水量达70.0 mm。  相似文献   
85.
国土执法监察人员几乎天天在和违法用地、违法采矿者打交道,恐吓、威胁、殴打,贿赂、欺诈、诬陷,随时都有可能发生。近年来.土地违法违规呈现出许多新特点、新方式,给国土执法监察人员依法行政带来了新挑战。对此.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在前不久举办的第三期市县国土资源局长培训班上也特别强调:“红线要守住,执法要硬起来”。  相似文献   
86.
龙欣雨  唐杰  许文良 《岩石学报》2024,40(3):785-810
花岗岩作为大陆地壳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岩浆作用过程一直是地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传统上利用全岩地球化学和同位素数据来示踪花岗岩成因和演化过程的方法已不够准确, 为此, 本文系统总结了近年来报导的花岗岩中单矿物的原位微区成分——这些数据记录了全岩数据无法识别的单矿物颗粒内部和不同矿物颗粒之间元素和同位素组成的变异特征, 明显提高了对花岗质岩浆作用及后期演化过程的认识。首先, 矿物原位微区成分对花岗质岩浆的源区性质和混合过程具有指示意义。花岗岩中岩浆锆石Hf同位素组成的变异可能暗示其源区在深熔作用过程中发生了锆石的不平衡和选择性熔融, 而未必是壳幔混合作用的结果, 这是对"锆石效应"概念新的扩展; 同一花岗岩样品中分选出的磷灰石颗粒可以具有完全不同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Eu异常、Sr含量和Sr-Nd同位素组成等, 表明它们中的部分颗粒是岩浆形成和上升过程中从围岩捕获的, 是小规模地壳混染作用的产物; 榍石的微区成分分带记录了多种岩浆混合过程, 也反映了熔体成分、氧逸度和温度等因素的变化; 花岗岩与其中发育的包体、捕虏体和相关围岩的锆石Hf-O同位素和磷灰石Sr-Nd同位素组成可以记录上述岩石在形成过程中经历岩浆混合和同化混染等作用。其次, 矿物原位微区成分可以反映花岗质岩浆的分离结晶过程。岩浆成因磷灰石不同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可能指示它们受到了其他矿物分离结晶作用的影响, 如帘石族、榍石、角闪石、斜长石等; 花岗伟晶岩系统中岩浆成因独居石Sm/Nd值在不同岩带中的规律性变化揭示了岩浆分离结晶程度的差异; 榍石的多种微区元素含量和它们之间的协变关系受控于花岗质岩浆的结晶分异过程和氧化还原状态; 岩浆成因绿帘石族矿物的震荡环带表明在绿帘石结晶的晚期阶段花岗质岩浆中的Fe3+含量降低, 且结晶过程中褐帘石和绿帘石并不能形成完全连续的固溶体, 因此晚期结晶的绿帘石环边与褐帘石核具有成分间断; 根据角闪石的电子探针数据可以计算得到花岗质岩浆结晶时的温度、压力和fO2, 并据此推断出岩浆起源的深度。此外, 矿物原位微区成分可以记录花岗质岩石晚期经历的构造热事件和矿化作用过程。经历晚期变质/交代作用改造的花岗岩中的磷灰石具有低的轻稀土元素含量和变化很大的Nd同位素组成, 导致花岗岩具有Nd-Hf位素体系解耦的特点; 晚期变质/交代作用同样会改变磷灰石和榍石的δ18O值, 造成各副矿物之间δ18O值相互解耦的现象; 蚀变独居石的元素和U-Th-Pb同位素体系指示流体交代过程中多种置换反应的发生以及普通Pb混染和Pb丢失的过程; 热液成因绿帘石族矿物的成分环带表明氧化环境下热液流体成分会不断演化, 根据矿物-流体平衡模型, 可以利用绿帘石成分计算出成矿作用发生的温度以及流体的pH值, 研究表明绿帘石向流体中释放的大量Ca2+有效促进了硫化物矿床的成矿作用进程。综上, 单矿物原位微区成分分析技术的不断提高使我们对花岗质岩浆作用及后期演化过程的认识有了很大进步, 在未来的研究中, 如何取长补短, 将这些数据进行良好地运用是本领域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87.
陕西韩城-旬邑地区中奥陶统马家沟组豹斑白云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曦  吕波  黄素  何施雨  杜亚曦  朱讯 《新疆地质》2011,29(2):222-225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白云岩是重要的油气储集层.从野外露头观察,白云岩斑块多呈管状、不规则状,是生物扰动后留下的虫孔遗迹.从镜下观察,斑块主要沿虫孔分布,成分为半自形-自形细粉晶白云石或具雾心亮边,基质为泥晶白云石.对研究区全岩C,O同位素和白云石有序度进行分析,得出白云石δ13C平均值为-0.26‰,δ18O平均-5.06‰;白云石CaCO3摩尔百分含量平均为50.4%,有序度为0.81~1.结合白云岩形成于半局限云质洼地沉积环境,认为豹斑白云岩发生了两期白云石化.一期是通过渗透回流生成泥晶白云岩;二期是在浅埋藏环境下,随着白云石化流体继续供给,虫孔中的泥晶白云石更易继续生长或发生重结晶,形成由细粉晶白云岩构成的斑块.因此,掘穴生物活动形成的潜穴,是造成不均匀白云岩化,形成豹斑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8.
利用2014-2016年高空、地面气象资料和大气环境监测资料,对开封市空气重污染日持续时间和发生月份特征、 500 hPa高空环流和地面气压场形势、污染物浓度与气象要素的相关性和分布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开封市重污染日主要发生在11月至次年1月,重污染日的首要污染物为PM_(2.5)和PM_(10),出现频率分别为97%和3%;秋冬季重污染常具有连续性,连续1~2天的重污染累计频率为44%,连续3~6天的累计频率达到56%。发生重污染时500 hPa形势主要分为平直纬向环流型、低槽型和西北气流型,出现频率分别为47%、43%和10%;地面气压场形势主要分为高压前部型、均压场型、低压南部型、倒槽型和东高西低型,其中高压前部型出现频率最高,达63.4%,其次均压场型占18.3%,其他3种类型出现频率都在5%~7%。重污染日逆温层高度主要分布在925-1000 hPa,但当逆温层高度达到850 hPa时,其发生重污染的概率达到40%;重污染日850-925 hPa风速多在10m·s~(-1)以下,1000 hPa风速多在5 m·s~(-1)以下,地面早晚间风速多为1~3 m·s~(-1);地面早晚间相对湿度主要分布在60%~90%。根据统计结果,选取低层风速、逆温、地面风速、地面相对湿度、云量等作为预报因子,应用"配料"法,建立6个空气重污染潜势预报模型。经检验评估,24-72 h模型预测准确率达到85%以上。  相似文献   
89.
90.
为探讨阿尔金山前东坪基岩花岗岩的岩石成因类型和构造演化背景,对东坪花岗岩进行了岩石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东坪花岗岩体富硅(SiO_2均值为71.4%)、富铝(Al_2O_3均值为13.57%),其碱度率A.R.值为2.23~3.19,铝饱和指数A/CNK大于1.44,属于过铝质的高钾钙碱性花岗岩;其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稀土配分模式属于中等右倾型,铕负异常(δEu为0.44~0.61),轻稀土富集。其岩石成因类型为S型花岗岩,源自地壳杂砂岩重熔,没有地幔物质参与或参与较少。东坪花岗质岩浆侵入活动发育在加里东晚期的岛弧环境,指示南阿尔金山前地区存在大陆边缘的沟-弧-盆体系,其原岩形成于塔里木向柴达木地块的俯冲及碰撞演化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