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2篇
  免费   113篇
  国内免费   142篇
测绘学   63篇
大气科学   69篇
地球物理   63篇
地质学   541篇
海洋学   79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42篇
自然地理   14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6篇
  1963年   1篇
  1961年   2篇
  1959年   5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农作物生产结构与布局是农业地理学探讨的传统研究主题,开展农作物生产格局演变特征与机制研究,可为区域农业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提供参考依据。论文运用区位基尼系数、重心移动模型、比较优势指数等方法,揭示1995—2019年广西粮食、糖料、水果和蔬菜4类主要农作物生产格局的演变特征,剖析其形成机制,据此提出相关优化建议。结果表明:粮食作物“退”、糖果菜“进”构成主要农作物竞争的基本态势;粮食、蔬菜生产空间分布相对分散,糖料生产地理集聚趋势明显,水果生产由相对集中走向分散;主要农作物综合比较优势受规模比较优势主导,粮食生产劣势明显,糖料生产具有绝对规模比较优势和综合比较优势,水果、蔬菜生产规模比较优势突出但效率比较优势有待提升。资源禀赋的约束、市场供需和比较效益的主导、乡村社会发展要素变化的诱发、制度环境的引导/修正、集聚经济的循环累积等多种力量综合作用推动农作物生产格局的演变。特殊的区情决定了广西农作物生产应统筹经济功能、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通过结构调整、产业集聚、空间优化,推进农作物生产从规模扩张向综合效益提升转型。  相似文献   
992.
993.
粤北长江岩体的锆石U-Pb定年、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研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棉花坑矿区,通过钻孔采集深部长江岩体不同结构的花岗岩,并进行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和Nd-Sr同位素测试。通过分析和对比,长江岩体与浅部印支期油洞岩体接触的细不等粒、深部的中粒和更深部的中粗粒黑云母花岗岩具有相近的形成年龄、相同的矿物组成和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应为同源岩浆演化的产物。长江岩体的主量元素组成以富硅、富碱、钾大于钠为特征;微量元素以富集大离子元素Rb、Th,明显亏损Ba、Sr、P、Ti和轻微亏损Nb、Ta为特征;稀土总量偏低且变化明显,配分模式呈轻稀土略富集型,Eu明显亏损;(87Sr/86Sr)i值较高(平均为0.71066),εNd(t) 值低(平均为-10.1),Nd模式年龄古老(平均为1.77Ga),源区成分以砂质岩为主。上述特征表明,长江岩体是在伸展的构造背景下由古元古代地壳组分熔融形成,属于壳源型花岗岩范畴。  相似文献   
994.
粤北棉花坑铀矿床蚀变花岗岩副矿物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电子探针等测试方法,对采自棉花坑铀矿床特富矿体蚀变花岗岩中的副矿物,特别是富铀副矿物进行研究。蚀变花岗岩中的副矿物有锆石、直氟碳钙铈矿、铀石-钍石、磷灰石、磷钇矿、褐帘石等,其中主要富铀副矿物有铀石-钍石、磷钇矿、独居石。研究表明,热液作用能使副矿物的晶体结构和成分发生改变,甚至形成新的矿物,同时使富铀副矿物释放大量的铀进入成矿流体,如磷钇矿蚀变为磷灰石、铀钍石蚀变为铅钍石、独居石可蚀变为直氟碳钙铈矿等;磷灰石、锆石、褐帘石等副矿物铀含量较低,而且在蚀变过程中,它们保持相对稳定,且晶形完好,释放的铀量少;部分蚀变锆石出现相反情况,其铀含量不降反升。研究还表明,富铀副矿物受热液作用越强,即距热液活动中心越近,铀含量的降低越明显,释放的铀就越多,从而为铀矿床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铀源。  相似文献   
995.
凤太矿集区位于秦岭泥盆系铅锌等多金属成矿带的中段,铅锌矿床主要产于中泥盆统古道岭组和上泥盆统星红铺组之间的硅质岩中。对区内三个典型铅锌矿床中S、Pb同位素组成研究表明,铅硐山、八方山、银母寺3个铅锌矿床金属硫化物的δ34S值变化范围较小,均不超过10‰。区内硫化物的δ34S值总体变化于4.3‰~13.2‰,指示S主要来自海水硫酸盐的还原作用。3个矿床矿石矿物的Pb同位素中206 Pb/204 Pb变化于17.775~18.180,207Pb/204Pb变化于15.457~15.805,208Pb/204Pb变化于37.977~38.670。各个矿床之间Pb同位素组成均有较大的重叠,暗示3个铅锌矿床具有相似的铅源。通过Pb同位素构造模式图解以及Δβ-Δγ分类图解分析表明,矿石铅来源于早古生代中期到末期扬子板块向华北板块之下俯冲以及晚古生代扬子板块、秦岭微板块向华北板块俯冲的历程中。  相似文献   
996.
珠江组是珠江口盆地东部地区的主要产层,LH-3井23.8~18.5 Ma的下珠江组的取心段,包括浅海陆源碎屑岩,碳酸盐以及碎屑岩-碳酸盐混积岩,呈现一套硬石膏-褐铁矿-高岭石-白云石的矿物序列,且这套矿物序列在该井附近的同时代地层中也有发育,但完整程度有别。通过对这些矿物物质来源、形成原因以及形成时间的探讨,认为它们形成于沉积时期或者同生成岩阶段或准同生沉积期,均反映了氧化甚至暴露的沉积环境。同时也能提供气候的湿度方面信息,硬石膏以及白云石的发育反映气候干旱,而褐铁矿以及高岭石发育段反映了气候较潮湿。综合孢粉、同位素资料分析认为,取心段在珠江组下段沉积期的气候经历了炎热干旱-温暖潮湿-炎热干旱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997.
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显示,休瓦促Mo-W-Cu矿床含矿花岗闪长岩的形成年龄为202±3.5Ma,形成于甘孜-理塘洋壳向西俯冲时期;含矿二长花岗岩的形成年龄为83.3±1.7Ma,形成于燕山晚期造山后伸展环境。Hf同位素原位分析结果显示,花岗闪长岩中锆石的ε_(Hf)(t)值为-2.87~4.12(平均为0.09),T_(MD1)年龄541~828Ma,T_(DM2)年龄为719~1109Ma,表明岩体形成的物质来源除壳源物质之外,也有幔源物质的混入;二长花岗岩中锆石的ε_(Hf)(t)值为-7.96~-2.75(平均为-5.54),T_(MD1)年龄为820~1019Ma,T_(DM2)年龄为1102~1391Ma,ε_(Hf)(t)0,表明岩石是由古老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形成的产物。休瓦促两期含矿岩体的锆石U-Pb定年与Hf同位素原位分析显示,区内存在晚三叠世和晚白垩世两期构造-岩浆-成矿作用。晚三叠世花岗闪长岩岩浆侵入及Cu多金属成矿作用与洋壳俯冲造山有关;而晚白垩世二长花岗岩岩浆侵入及Mo多金属成矿作用主要形成于陆-陆碰撞造山的构造背景。研究表明,从晚三叠世洋壳俯冲造山至晚白垩世造山后伸展作用过程中都存在构造-岩浆-成矿作用的发生,且在晚三叠世构造-岩浆活动的基础上叠加了晚白垩世的成岩成矿作用,这为区内复合叠加成矿作用的研究提供了例证。  相似文献   
998.
诸广山南部高坪地区钻探工程揭露到较多细粒花岗岩岩脉,部分岩脉与矿体空间关系密切。本文利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法测得区内两组细粒花岗岩年龄分别为252.9±1.9 Ma(MSWD=1.8)和244±2 Ma(MSWD=1.4)。结合细粒花岗岩中晶质铀矿U-Pb定年结果,证实其形成于印支期。本文结合粤北地区铀成矿规律及区域铀成矿特征,对高坪地区铀成矿潜力及找矿方向进行初步探讨,认为:(1)印支期,诸广山南部先后广泛侵入粗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与细粒花岗岩,其中细粒花岗岩多沿断裂发育;(2)至燕山晚期,沿断裂侵入基性脉岩;(3)高坪地区细粒花岗岩与基性脉岩叠合部位为铀成矿的有利空间。  相似文献   
999.
云南格咱岛弧构造-岩浆成矿带是义敦岛弧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西南三江地区铜多金属矿床富集区之一。对格咱岛弧南缘铜厂沟成矿斑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及锆石U-Pb年龄进行了研究,系统分析了区内花岗岩的岩石成因、形成的构造环境及成岩成矿的地球动力学背景。铜厂沟成矿斑岩主要为花岗闪长斑岩,用LA-ICP-MS测得其中锆石的~(206)Pb/~(238)U年龄为87.62±0.59Ma。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铜厂沟花岗闪长斑岩具有高硅、富碱、富钾的特点,属于高钾钙碱性岩石系列;岩石具有较高的稀土元素总量;富集轻稀土元素,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δEu为0.89~0.97,具较弱的负异常;微量元素特征表明,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U、Th、Rb、Ba、Sr,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P、Ti;大离子亲石元素的富集和Nb、Ta等高场强元素的亏损,说明岩浆主要来源于壳源物质的部分熔融。本区花岗岩形成于碰撞后与伸展构造的转换阶段,属于碰撞造山过程的产物。碰撞诱发的岩石圈地幔物质上涌导致地壳发生部分熔融作用,形成富钾的初始含矿岩浆,岩浆沿深大断裂上升侵位最终形成了格咱岛弧燕山晚期的构造-岩浆作用及成矿事件。  相似文献   
1000.
袁丽发  谢宁  徐海龙 《地下水》2021,(3):160-162
墨玉县普卡村泥石流沟对居民房屋、通信、电网及当地村民构成了一定程度威胁.结合野外实地调查结果,对研究区泥石流灾害的发育特征及形成条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泥石流类型为暴雨型、沟谷型、泥流型、高频、稀性泥石流;泥石流的流域划分为形成-流通区和堆积区;泥石流正处于发展期(壮年期)的末期,正在向衰退期(老年期)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