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06篇 |
免费 | 67篇 |
国内免费 | 5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9篇 |
大气科学 | 81篇 |
地球物理 | 42篇 |
地质学 | 152篇 |
海洋学 | 67篇 |
天文学 | 13篇 |
综合类 | 14篇 |
自然地理 | 3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9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9篇 |
2017年 | 10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8篇 |
2014年 | 12篇 |
2013年 | 7篇 |
2012年 | 13篇 |
2011年 | 9篇 |
2010年 | 9篇 |
2009年 | 9篇 |
2008年 | 15篇 |
2007年 | 19篇 |
2006年 | 12篇 |
2005年 | 12篇 |
2004年 | 19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13篇 |
2000年 | 14篇 |
1999年 | 16篇 |
1998年 | 15篇 |
1997年 | 16篇 |
1996年 | 16篇 |
1995年 | 15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17篇 |
1992年 | 12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4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4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3篇 |
1975年 | 2篇 |
1964年 | 4篇 |
1963年 | 2篇 |
1960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1958年 | 3篇 |
195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针对山西省境内长期承受非对称交通荷载的公路拓宽路堤,采用FLAC~(3D)建立数值模型,土工格栅采用FLAC~(3D)内置土工格栅单元(geogrid)模拟,其余部分均采用实体单元,屈服准则采用Mohr-Coulomb准则。将交通荷载简化为半正弦波荷载,分析非对称交通荷载作用下不加筋和加筋两种工况下拓宽路堤的变形特性及稳定性,进而改变拓宽路堤部分填土参数、交通荷载幅值、频率和行车间隔等参数,分析其对加筋工况下拓宽路堤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非对称交通荷载作用下,设置土工格栅加筋对新、旧路堤变形的约束作用有限,但能提高路堤的整体稳定性;增大拓宽路堤填土的压缩模量和黏聚力,可减小新、旧路堤沉降差;增大交通荷载一侧幅值会引起新、旧路堤过大差异沉降;增大交通荷载频率和时间间隔,路堤沉降均逐渐减小,但沉降差保持不变。上述结论对受非对称交通荷载拓宽路堤的施工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2.
基于PSR模型的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以辽河三角洲滨海湿地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PSR评价模型为基础,选取人口、经济、环境、资源开发、政策法规和管理决策等指标,诊断和评估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在湿地开发和环境污染等一系列人类活动干扰下的健康现状,将健康等级分为优、良好、一般、较差和极差等5级.结果表明,辽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态一般,由于过度的围垦开发,自然湿地面积在1988~2007年间减少了11 072 hm2,其中,碱蓬湿地减少了75%(2 440 hm2),而水产养殖场增加了182%(9 359 hm2).流域及沿岸的工农业排污致使评价区域内水体污染较严重,COD、TIN、活性磷酸盐和Pb的含量分别达到3.06 mg/dm3、795.45、44.01和6.46μg/dm3,普遍为四类或劣四类水质.环境的恶化,导致碱蓬、芦苇湿地面积萎缩,鸟类种类和数量不断减少,底栖生物多样性降低.并据此提出了辽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的管理与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23.
前言1 999年 8月 1 7日发生的震源位于伊兹米特·格尔居克附近、 MW=7.4的地震 ,是近年来的一次特大灾害性地震 ,仅官方公布的死亡人数就高达 1 .7万人。在土耳其 ,强震观测由公共事业和住房部防灾局 (AFET)和博阿吉奇大学的坎提里(Kandilli)地震研究所承担。前者的强震观测是作为国家防灾行政工作的一环进行的 ,后者是以学术应用为目的。此外 ,还有其它机构 ,比如国家水利总局 (DSI)在其管辖的水库等建筑物上也设置了强震计 ,不过 ,所记录的数据一般是不公开的。本文只介绍笔者所供职的 AFET的强震观测情况。1 观测组织在 AFET中… 相似文献
24.
马德拉斯(Madras)麻粒岩的主要元素和痕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使用了帕拉瓦拉姆(Pallavaram)地区64个有代表性的样品,这些样品在地球化学上可以分为四种不同的岩类:变火成岩的辉石麻粒岩类,变辉长岩类和紫苏花岗岩类以及变沉积岩的孔达岩类(Khondalites)。变火成岩类岩石在一起显示了明显的富铁拉斑玄武岩趋势,而与苏格兰刘易斯麻粒岩所显示的总的钙碱趋势相对照。辉石麻粒岩类和变辉长岩之间的地球化学差异表明前者可代表原始玄武岩的液体组份,后者则较近似于堆积岩类。紫苏花岗岩类的大部分在成分上相当于石英二长岩,而缺少中性组份,这就突出了变火成岩组合的双模式性,双模式性在其它太古宙地区是一种常见的特征。根据Ba、Rb、Sr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的丰度,紫苏花岗岩质岩类总体上类似于现代安第斯山的同类岩石。然而其中钇的丰度很低,表明重稀土元素的减少虽然可变但很重要,也表明了石榴石或角闪石在其成因方面的影响。和其它麻粒岩地体一样,在某些岩石类型中K/Rb比值随K_2O减少而有增加的趋势,并记载有K/Rb比值为1700。然而,岩石中的K/Rb比值在矿物学方面有明显的依赖性,那些具钾相的岩石有较低的K/Rb比值。虽然如此,甚至富钾长石的紫苏花岗岩的K/Rb比值仍然高于地壳的平均值。在不同的矿物组合中共存辉石和石榴石电子探针分析提供了一致的温度压力数据 (据几种方法),确定变质结晶作用的条件为720—840℃和9—10千巴。长石温度计表明结晶作用的温度约为680℃。这些温度压力条件与其它前寒武纪麻粒岩相地体所记载的情况是很一致的。 相似文献
25.
长白山区泥炭沼泽磁化率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长白山区泥炭沼泽为研究对象,沿不同海拔选择赤池、锦北、大牛沟、金川和哈尔巴岭5个代表性采样点。通过对沼泽垂直剖面的精细采样,利用210Pb和137Cs方法对5个剖面进行高精度定年,综合研究和分析泥炭沉积物质量磁化率沿深度垂直分布特征,进而揭示其环境意义。结果表明,长白山区泥炭沼泽磁化率在表层具有明显的富集规律,富集时间始于20世纪初,并在20世纪后期达到峰值,且其富集含量可达以下层位富集平均值的5~10倍;长白山区泥炭磁化率的表聚性特征反映了在盛行西风等自然因素作用下,大气降尘和城市扩张等多种人类活动对区域环境的影响,很好地指示了区域磁性颗粒物污染扩大和加剧趋势。 相似文献
26.
通过1999年和2010年夏季同期7月在白令海(169°E~166°W,50°N~67°N)获取的94份浮游植物样品分析,获得了近十年的始末两个时间节点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时空变化,探讨了浮游植物群落动态及其与环境因素的关联。研究结果显示,共鉴定浮游植物(>10μm)5门58属153种,分为3个生态类群。硅藻是浮游植物的主体,种类多丰度高,占总种类数目的66.7%,占总丰度的95.2%。鉴于样品属性和空间范围的不同,物种组成有细微差别,丰度有较大差异且空间分布明显不同,高丰度区受控于上层营养盐供给和表层环流系统。优势种从北方温带大洋性硅藻演变为广温广盐性与冷水性硅藻,1999年以西氏新细齿状藻为第一优势种,柔弱伪菱形藻次之;2010年以丹麦细柱藻为第一优势种,冷水性的诺登海链藻次之并在陆架和陆坡占优。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较为稳定,由深水群落和浅水群落组成。深水群落分布于太平洋西北部和白令海盆,种类组成以温带大洋性的西氏新细齿状藻、长海毛藻、大西洋角毛藻和广布性的菱形海线藻、扁面角毛藻、笔尖根管藻为主,丰度低,种间丰度分配均匀,优势种多元化,物种多样性高;浅水群落分布于白令海陆坡和陆架,主要由冷水性的诺登海链藻、叉尖角毛藻、聚生角毛藻和广布性的丹麦细柱藻、旋链角毛藻组成,丰度高,种间丰度分配不均匀,优势种突出,物种多样性低。白令海夏季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及丰度变化直接受控于表层环流、营养盐、春季冰缘线等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27.
地下水库特征水位与特征库容的划分及确定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参考地表水库调控指标的划分方法,将地下水库的特征水位与特征库容划分为死水位与死库容、正常蓄水位与调蓄库容、腾空库容和已占库容以及总库容,并提出了特征水位确定的一般原则以及承压地下水库的库容计算原理与方法。以大庆市西部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区地下水库为实例,确定地下水库水量调蓄的死水位为115m,正常蓄水位为132m,结合现状地下水位,计算得出相应的死库容为1161.58×108m3,调蓄库容为1.75×108m3,腾空库容为1.57×108m3,总库容为1163.33×108m3。 相似文献
28.
29.
柴达木盆地西部油气藏的破坏类型与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气藏破坏是一种普遍的自然现象,地质历史时期任何类型的油气聚集都是短暂的动态变化史体,均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某些地质因素的影响下遭到破坏。根据构造演化史和成藏史研究,柴达木盆地西部上新世-第四纪是原生油气藏的破坏和次生油气藏的形成时期。野外地质考察发现油气藏破坏的地面显示类型多样,主要有:油砂、固体沥青和石蜡以及泥火山或油墩子。对油气藏的破坏因素分析表明:柴西油气藏破坏类型主要有断裂活动破坏、油藏抬升剥蚀破坏和异常高压作用破坏3种类型,而且油气藏破坏往往是断裂活动和汕藏抬升综合作用的结果。该研究对当地的油气勘探具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