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5篇 |
免费 | 31篇 |
国内免费 | 2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4篇 |
大气科学 | 62篇 |
地球物理 | 38篇 |
地质学 | 100篇 |
海洋学 | 13篇 |
综合类 | 13篇 |
自然地理 | 1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13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10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14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13篇 |
2011年 | 10篇 |
2010年 | 7篇 |
2009年 | 7篇 |
2008年 | 14篇 |
2007年 | 11篇 |
2006年 | 10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7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1955年 | 2篇 |
194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62.
黎青宁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85,(5)
在第一次会议召开两年后,第二次会议于6月6日至11日在南京召开。这次会议是由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委托南京大学地质系和化工部南京勘察公司主办的。有80余名同志参加了会议。提交会议的论文计35篇,论文摘要16篇。与第一次会议比较,本次会议的代表性更加广泛,特别是来自生产单位的同志和青年同志明显增多;会议紧紧围绕着第一次会议所确定的议题进行,体现了较好地延续性,促进了研究的深化,在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生产问题方面有可喜的进展,为土和土体结构理论的应用 相似文献
63.
1985年5、6月间,以俄克拉何马—堪萨斯为中心进行了一个暴风尺度气象业务和调查研究初步地区性试验(PRE-STORM)研究,应用了许多最新的探测技术。用两个中尺度飑线系统的实例描述美国高原初夏强对流环境的剖面特征。6月10~11日通过堪萨斯附近的Liberal和Mcpherson剖面的飑线系统是强列的,且排列结构也很完整。用以研究通过俄克拉何马的诺曼剖面的6月26~27目的系统连续性较小。对这种较强烈的活动,两个剖面提供了飑线系统过程较好的风资料。两系统中尺度结构的共同性,如强烈的逆转风剖面被飑线后面的中层后部流入急流和飑线前的低层顺转风覆盖,两个剖面及通常的雷达探测的时间系列都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64.
月歹帚没理摺必燕缈粼嘴嗽游……{ 口一一了丫了。埙. 龟一冲识老 王瞬‘ 擎‘ } {、拭}J、‘,瑰一教, Jt‘胡、扣 书认一1l{:{卜 卿 仁口 二怡, 哭一逛写 撬 又 卿 髯- 州_ 具一觑入拟!{}!吓}{二、二 绷)嫉入赘\、寸,矿’‘只)专、、{叫勺{龟卜-卜乙一丹粼)咨)‘阿一1七称侧马})创丫自_遗习l、吸卜l夕{;Lj一钊卜l一一缸_韧七飞乡奋一{一杯吃 ‘碱了)气目闷闷日\i{洲;月洲忆{飞、习月}1、{月习卜日口L犷{一}浦犷1阅{…」‘})洲卜{勺{」仁气断月厂\}…f赵当吸{汗(叹川闷闷 呀粼州卜l}l…}’L一}曰坦二:钊饭 ,二二,~闪八区一瑕碑{一捉入一日… 相似文献
65.
66.
为适应城市、工矿地区测图和各种工程的需要,无论采用GPS观测或是常规控制方法观测均需要建立一定精度和密度的控制网。根据任务要求,拟定合理的观测方案,在图上设计出一个图形结构较强、点位分布较好的网形。设计好的控制网,是否合乎实际,还需要到实地验证,最终确定控制点的适宜位置。在Visual Basic设计的选点系统里,对控制网的精度与可靠性进行估算,用AutoCAD读入地形图再一次进行图形的编辑与精度查看。正是由于省掉了不必要的选点工作,使得选点工作变得更具条理性。同时网点总数的降低,也节省了一定的经济开销.所以本系统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67.
69.
黎青宁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0,(02):22-24
文中扼要地阐述了我国一些地质灾害情况,初步探讨了地质灾害的内涵、范畴和属性。笔者把地质灾害定义为:由于地质作用(单独的或综合的)使地质环境产生突发的或累近的恶化(破坏)、并造成生命财产毁损的事件。提出将与地质灾害最密切的那部份地质环境称之为地表地质环境。初步归纳了地质灾害的若干属性,强调了地质灾害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可用“受灾程度”、“成灾程度’来说明,并建议用“减灾程度”和“防灾程度”作为反映减灾抗灾能力的标志。 相似文献
70.
对汕头近岸海域70个站位表层沉积物作了粒度分析和粒度参数计算,以探讨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表层沉积物可划分为9种底质类型,以黏土质粉砂(YT)、砂质粉砂(ST)和砂—粉砂—黏土(S—T—Y)为主;砾、砂、粉砂和黏土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4%,29.2%,51.0%,18.4%。平均粒径在0.12~7.30 之间变化,平均值为5.53 ;分选系数、偏态和峰态值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50~2.94,-0.65~0.30和0.63~2.67,对应的平均值为1.82,-0.02和1.11。根据粒度分析结果,结合系统聚类方法和因子分析方法将研究区分为四类沉积区,分别代表不同的沉积环境,并应用GSTA模型分析了沉积物净输运趋势。结果显示,在汕头港水深<10 m的海区,径流来沙和海域来沙有在榕江入海口和近岸汇聚的趋势;水深>10 m的海区,沉积物呈现出明显的沿海岸线东北向输运的特征;在柘林湾,沉积物主要表现为弱的由海岸/海岛向海湾输运的特征。粒径趋势模型所揭示的这种沉积物输运格局与研究区的物源和水动力状况较好吻合,可为研究区港口建设和航道管理的决策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