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37篇
测绘学   29篇
大气科学   61篇
地球物理   36篇
地质学   100篇
海洋学   13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5年   1篇
  194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91.
对广东省国土规划的几点认识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黎婴迎  曹小曙 《热带地理》2007,27(2):149-153
从解读国土规划及其基本任务、国土规划与其他规划的关系入手,认识到国土规划是国家和地区高层次、战略性、综合性的地域空间规划,它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指导,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依托,协调、整合经济社会发展及其建设布局与国土资源和生态环境承载力的关系,是指导城市规划、自然资源规划以及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依据。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广东省国土规划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措施。最后提出广东应以国土空间开发,国土整治为导向,编制一个创新的国土规划,并为全国国土规划编制工作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92.
利用山西地区6口观测井的水位资料,对水震波、前驱波记录次数进行了统计,并对各观测井的潮汐因子、气压效率进行了计算,分析了井-含水层系统对水震波、固体潮、气压、前驱波微动态信息的响应能力,利用井-含水层的特征参数以及含水层的岩性解释了不同观测井对微动态信息响应能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3.
论义县组尖山沟层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尖山沟层是辽西义县组火山-沉积岩系最下部的一个含化石沉积岩夹层, 由上、下两层灰黑色页岩、底部砂砾岩、顶部凝灰质砂岩、中部块状粉砂质泥岩和粉砂岩, 以及安山岩组成, 厚28~95 m, 富含火山物质; 以产早期鸟类、被子植物和长毛恐龙闻名于世, 还含有双壳类、腹足类、叶肢介、介形虫、虾、昆虫、鱼、两栖类、原始哺乳动物和其他爬行动物, 是东亚中生代晚期著名“热河生物群”的典型代表. 近几年新提出的“炒米店子组”、“四合屯组”等都是它的后出同物异名. 虽然热河生物群是东亚一个土著类群, 但它的地理分布几乎比半个欧洲还大, 其中有些种类与欧洲侏罗纪晚期的分子关系比较密切, 如孔子鸟与始祖鸟都是原始鸟类, 中华龙鸟的骨骼构造与美颌龙十分相似, 介形类与英国Purbeck层的组合面貌相近, 衍蜓则与德国Solnhofen所产是同一个属, 从生物地层学对比角度看, 它的地质时代似更倾向于晚提塘期(late Tithonian). 最新锆石U-Pb法测年尖山沟层的年龄是125.2 Ma, 与激光40Ar/39Ar法测年124.6 Ma接近, 英国过去在Purbeck层内部侏罗-白垩系界线附近用海绿石曾测出过125 Ma的年龄, 国际地质年表上的侏罗-白垩系界线值(130, 135, 137, 142或145.5 Ma)是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的.  相似文献   
194.
梧州的农业气候资源四季配置的主要特点是雨热同季、光温同期。夏季光、热、水均为峰值季节;春季水、热条件充足,光照后期稍少;秋季光、温条件好,但雨水不足;冬季为全年的低谷,但亦具丰富的资源可挖掘开发。  相似文献   
195.
贵州双河洞是亚洲第一长洞,该洞先后分辨出近30多具大熊猫个体化石,是目前世界上发现完整大熊猫化石最多的洞穴。其中一支洞中竖井下方至少聚集了10余具个体化石。以此为研究对象,结合洞道发育形态特征及化石埋藏学特征,初步推测出这些大熊猫深入该支洞内经由竖井跌落并死亡的过程,表明喀斯特洞穴可以为大熊猫提供良好的栖息场所及化石保存环境。选取一例化石表面沉积的碳酸钙样品进行了铀系法测年,表明该个体至少生活在5.1万年前;对另一例个体的牙齿化石进行AMS14C测年,发现其生活在距今2.5万年左右,推断该洞道中大熊猫主要生活在晚更新世时期。  相似文献   
196.
范正根  闵忠荣 《测绘通报》2007,(9):38-39,42
准确确定建筑结构位置,是保证建筑施工质量,保障结构安全的重要手段。与一般弧形建筑相比,"蚌形建筑"平面复杂,曲线繁多,结构定位工作难度大。结合具体工程项目的施工,探索"蚌形建筑"结构定位方法,可供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197.
天然红宝石和蓝宝石的包裹体中常见典型的含水矿物包裹体,这些含水矿物包裹体容易受外界环境升温而发生改变。微量含水矿物包裹体变化会对红宝石和蓝宝石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产生明显影响,该性质为宝石热处理的鉴定提供了检测思路。本文采集了天然红宝石和蓝宝石样品,用显微镜放大观察包裹体特征,结合红外光谱与显微共焦激光拉曼光谱测试研究了含水矿物包裹体的特征。结果表明:天然红宝石和蓝宝石样品中含水矿物包裹体的外观轮廓清晰,晶形完整;红外光谱在2000~3700cm~(-1)附近显示出2105~2110cm~(-1)和1977~1985cm~(-1)硬水铝石和3619cm~(-1)和3696cm~(-1)高岭石等水(H_2O或—OH等)的特征吸收峰;拉曼光谱中可见角闪石、云母、磷灰石和长石等结晶度较好的典型含水矿物包裹体的特征拉曼位移。该系列特征揭示了红宝石和蓝宝石样品中含有水的特征,可作为红宝石和蓝宝石天然成因且未经过热处理的鉴定依据。  相似文献   
198.
我国东部隐伏深埋条件下煤矿开采严重受下部岩溶水害威胁,分析其化学组分特征、查明其控制因素,是防治底板岩溶水害的重要前提。文章以安徽淮南顾北矿井A组煤层下部太原组灰岩岩溶水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元统计、水化学(piper三线图、离子比例系数)分析及以地下水系统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对巨厚松散层覆盖下的岩溶含水系统的水文地球化学组分特征及其控制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顾北矿井太原组岩溶水阳离子以Na~++K~+占主导,阴离子主要以Cl~-、HCO_3~-占主导,主要发生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脱硫酸作用,且表现出"咸化"与"硬化"特征。地质构造、埋藏深度、不同水环境(氧化-还原)、温度变化以及径流路径上的水-岩反应不同程度地控制着岩溶水的形成作用和水化学分布类型。  相似文献   
199.
基于CLM模式的青藏高原土壤冻融过程陆面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使用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若尔盖站的观测数据驱动CLM3.5模式,设计一组去除模式中冻融过程的"退化试验",进行为期一年的模拟研究。通过对比原试验与敏感性试验模拟结果,初步分析冻融过程在土壤温度变化、各能量通量分配中的作用,得到以下结论:(1)冻融过程是土壤温度变化的"缓冲器",冻结过程向周围环境释放能量减缓了土壤降温的速率,使土壤温度不至降得太低,而消融过程从周围环境吸收能量减缓了土壤升温的速率,使土壤温度不至升高太多;(2)冻融过程改变了地表辐射通量,土壤冻结改变了地表反照率,改变了向上短波辐射,且由于冻结过程减缓了地表温度的下降,改变了地表向上长波辐射,进而改变了净辐射通量;(3)冻融过程显著地改变了陆面能量的分配,通过相变能量的释放和吸收增大了地气间能量的传输,显著地增大了地表土壤热通量,且通过改变地表温度和地表蒸发,改变了感热及潜热通量。在冻结过程及完全冻结阶段,感热及潜热通量均增大,但在消融过程阶段,感热及潜热通量均减小。冻融过程对土壤热通量及感热通量的影响在冻结过程及完全冻结阶段更为显著,而对潜热的影响则是在消融过程阶段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00.
盾构机穿越邻近土洞区域是在岩溶区修建的地铁隧道常常遇到的问题,为降低盾构掘进对土洞的扰动,以防止盾构突陷、偏离轴线或发生地面塌陷,需对穿越时盾构的掘进参数进行优化控制。针对当前主要根据经验选取掘进参数的不足,根据弹性力学Mindlin解建立了盾构穿越邻近土洞的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以掘进速度为控制变量,以掘进引起土洞顶部能量密度变化为指标函数,提出了穿越时的掘进速度最优控制问题,并利用梯度法进行了数值求解,最后将该方法运用于广州地铁九号线花-马区间盾构穿越邻近土洞问题的分析中。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有效反映盾构掘进时正面推力对土洞顶部的扰动;在该模型上建立的掘进速度最优控制问题,能对掘进速度的控制策略进行优化,优化结果与工程经验相符,具有一定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