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81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23篇
地质学   175篇
海洋学   3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2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5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4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5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ICP-MS测定地质样品中37个元素的准确度和长期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10,他引:8  
对Elan6100DRC型ICP-MS近五年来所测得的国际地质标样BHVO-1(玄武岩)和AGV-1(安山岩)中的37个元素的测定值以及仪器灵敏度的长期漂移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共计146次)。结果表明,几年来ICP-MS所测数据的长期稳定性和准确度都较好,除个别元素Li(BHVO-1)、Be(BHVO-1))、Cr(AGV-1)、Cs(BHVO-1)和Pb(BHVO-1)的相对误差(与参考值比较)接近或略大于10%外,绝大多数元素的相对误差和相对标准偏差(RSD,测定值之间,n=146)都在5%以内;仪器灵敏度并不是随着时间一直往下漂,有的是往上漂的,也有上下漂的,即使是在同一时间内,有的元素灵敏度往上漂,而有的往下漂。常用的内标法无法较好校正这种漂移,而需要采用内外标相结合的校正方法。不同批次,210个各种地质样品中Rb、Sr、Zr和Nb的XRF和ICP-MS分析结果对比情况表明,绝大多数样品中Rb、Sr、Zr和Nb的ICP-MS和XRF的测定值的相对误差小于10%。以上的分析结果表明,我们实验室所建立的以密闭高温高压消解技术为样品前处理方法,以模拟地壳样品中元素天然丰度比的基体匹配校正标准溶液为外标和以Rh为内标结合外标校正的ICP-MS多元素分析方法具有非常好的准确度和长期稳定性。  相似文献   
32.
本文利用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MC-ICP-MS)进行了同位素稀释法Lu-Hf年代学研究,建立了全岩Lu、Hf的分离条件.  相似文献   
33.
用储层岩石抽提物的饱和烃色谱指纹识别油气层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陈世加  黄第藩 《沉积学报》1998,16(4):149-152
利用储层岩石抽提物的饱和烃色 质总离子图的指纹特征判识储层的流体(油、气)类型。油层或油饱和的储层,饱和烃色 质总离子流图的特征是正构烷烃碳数分布宽,碳数分布在C15~C38之间,与原油样品的正构烷烃碳数分布相似;凝析气层的正构烷烃碳数分布略窄一些,碳数分布在C15~C35之间,低碳数(小于C21)的正构烷烃相对于油层富集,高碳数(大于C21)的正构烷烃丰度明显低于油层;干气层的正构烷烃碳数分布最窄,碳数分布在C15~ C28之间,只有低碳数的正构烷烃,高碳数的正构烷烃丰度极低。据此可用来识别油层、凝析气层和干气层,也可用于一些测井资料不全或测井质量差的老井的油气层复查、测井难以识别的火成岩油气层的识别,还可用于地层评价,为油气酸化层位的优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4.
Mineral-bituminous matrix(MBM) makes up a major part of source rocks,but its potential in hydrocarbon generation is uncertain,Mineral and organic (Maceral and kerogen) compositions,organic maturity and fluorescence of MBM are studied based on source rock samples from eastern Jiuquan(Jiudong)Basin.The results show that MBM is dominated by inorganic minerals and among the small percentage of organic components those of secondary origins are predominant over the primary species.This strongly indicates that the significance of MBM in hydrocarbon generation is limited.  相似文献   
35.
该矿区的基性~超基性岩体不整合侵入于片麻岩中。东侧及中段出露地表,形成坡度40°~50°的山坡;西北部为厚30米左右的第四系砾石层覆盖;南端隐伏于数至数十米片麻岩之下,而片麻岩上又覆盖有厚达40至70米的第四系砾石层。岩体在平面上大体呈椭圆形,长约700米,宽约400米,剖面如图1所示,不同地段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36.
海皮杰克矿的大型铀矿床产于三迭纪的琴尔建造(Chinle formation)中的辛钠隆普(Shinarump)段中,该段岩层充填在切入下伏地层——三迭纪摩恩科比建造(Moenkopi formation)的古河道中。根据矿物学特征已将该矿床划分为硫化物带,过渡带和氧化带。在所有各带中都可鑑定出下列三种类型的矿石:木质“碎屑”的交代产物,较大木质碎块的交代产物和层状矿石。硫化物带的矿石由晶质铀矿和伴生的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斑铜矿、方铅矿等组成。这些原生硫化物矿石看来赋存在含较多碳化植物残体和粉砂质的透水性较好的岩层中。铀和铜提供了在硫化物带和过渡带内部有次生富集作用的证据。过渡带的矿石含有晶质铀矿和硫化矿物的残余,和大量的针铁矿及黄钾铁矾。氧化带的矿石以含铁的氧化物为主,并且不含硫化矿物。有些铀、铜和铁在风化作用中保存下来,但是大部分锰、锌和铅在氧化作用中被带走了。  相似文献   
37.
四川华鎣山的二叠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正> 四川华鎣山一带的二叠系,黄汲清、曾鼎乾(1948)根据珊瑚和腕足类化石,将二叠系从下而上划分为:阎王沟系,栖霞石灰岩,茅口石灰岩(下部称五十三梯系,上部称倒钻岩石灰岩),龙潭煤系,长兴石灰岩。他们认为,中国西南部之大垄层在华鎣山不存在,下三叠统飞仙关系与长兴石灰岩之间,应有一间断。1965年,笔者与地质部第二普查勘探大  相似文献   
38.
39.
海冰上积雪的分布是影响海冰与大气能量交换以及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当前的CMIP6气候模式(如CESM2和NESM3)采用定常的积雪密度,而专注于模拟雪厚度和密度变化的模式(如SnowModel-LG)则采用经验的变化雪密度公式。对比CryoSat-2卫星观测的积雪厚度发现,从积雪厚度的空间分布与平均值难以判断出变化雪密度对北冰洋积雪厚度模拟产生何种影响,对于变化雪密度模拟积雪厚度的改进及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采用随气温、风速等因子变化的雪密度经验公式模型,并利用SNOTEL单站的长时间序列观测资料,对不同影响因子设计如下敏感性实验:A. 考虑所有气象因子的变化雪密度模型;B. 常数雪密度模型;C. 在A中不考虑风对密实化的影响;D. 在A中不考虑气温对密实化的影响。实验A、B、C和D诊断计算的2018年11月1日至2019年5月10日积雪厚度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4.2 cm、4.8 cm、25.9 cm和4.2 cm。结果表明,变化雪密度方案A模拟的积雪密度、厚度在平均值上与常数雪密度的结果接近,但其模拟的积雪厚度均方根误差最小,并且能够模拟出积雪厚度在几天到十几天时间尺度上的高频变化,同时减小了这种高频变化对应时段雪厚模拟结果的相对误差,二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此外,还发现气温变化对积雪密实化的影响远小于风。  相似文献   
40.
内容主要涵盖了大型-超大型矿床成矿作用、斑岩型铜金矿床成矿作用、矽卡岩型矿床和铁氧化物-铜-金(IOCG)型矿床、卡林型金矿、三稀金属矿床成矿作用等全球矿床学研究和矿产资源勘探开发的19个热点领域,共822篇论文摘要。是从事矿床工作的科技人员不得不读的好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