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5篇
  免费   404篇
  国内免费   722篇
测绘学   385篇
大气科学   428篇
地球物理   246篇
地质学   1449篇
海洋学   440篇
天文学   70篇
综合类   273篇
自然地理   340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99篇
  2021年   102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98篇
  2018年   123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147篇
  2013年   126篇
  2012年   115篇
  2011年   123篇
  2010年   123篇
  2009年   114篇
  2008年   124篇
  2007年   115篇
  2006年   126篇
  2005年   126篇
  2004年   124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109篇
  2001年   94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81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74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62篇
  1991年   67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52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46篇
  1986年   46篇
  1985年   35篇
  1984年   35篇
  1983年   35篇
  1982年   32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13篇
  1978年   6篇
  1965年   8篇
  1959年   11篇
  1957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第二大沉积盆地,中生界延长组富含丰富的油气资源。陇东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延长组长3段是该区重要的含油层系。在长3油层组原油特征和油源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对长3原油中含氮化合物组成和分布进行了探讨,结合成藏期分析,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3油层组石油运移特征和注入方向。结果表明,长3油层组原油含氮化合物的分布与组成在纵向和横向上均存在明显的运移分馏效应,较好地指示了该区石油的运移。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优质烃源岩进入生烃门限,并开始大量生烃,且以垂向、侧向、垂向-侧向交替式混合运移的方式,从盆地中心和生烃中心向西部和西南侧向运移和充注,油气充注点位于M18、Z71和Z49等井区周边区域。  相似文献   
102.
桂西北天峨碳酸盐岩台地形成于早泥盆世晚期,于早三叠世末最终消亡,长期被深水海槽盆地所围限。晚古生代其是右江盆地北缘一个长期持续发育的孤立碳酸盐岩台地,地层沉积特征主要受基底沉降、海平面波动和盆地内生碳酸盐沉积速率的控制,可划分为孤立台地和斜坡—盆地两大相区,共识别出局限台地相、半局限台地相、开阔台地相、台地边缘相、台地前缘斜坡相和盆地相6种沉积相类型。各时期岩相古地理之间具有明显的继承性和发展性,并建立相应的沉积地层序列及孤立台地沉积模式。天峨碳酸盐岩台地的发展演化可划分为孤立台地孕育阶段(D31—D2)、孤立台地成型阶段(D3)、孤立台地持续发展阶段(C1—P2)和孤立台地收缩淹没阶段(P3—T1)4大演化阶段,与右江裂谷盆地(D31—D3)—被动大陆边缘构造演化阶段(C1—T1)的进程相对应,反映了右江盆地晚古生代剧烈扩张、沉降,扬子台地边缘拉伸、破裂,微地块向盆地内部滑移的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103.
研究建立油藏描述信息的管理,信息的可视化于一体的管理信息系统(MIS),在油藏描述研究中具有极其重要意义,由此,提出了以ORCALE数据管理系统为后台服务器,DELPHI为前端开发的编程语言,基于C/S结构的油藏描述管理信息系统研究思路,文章介绍了系统的结构特点,任务及其实现方法,最后应用该系统成功的实例阐述了系统的重要功能及其系统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4.
黄静宁  赵鹏大 《地球科学》2011,36(2):317-326
东天山成矿带是我国重要的铜金矿集区之一.复杂的地质演化历史导致了成矿地质背景的复杂性、成矿作用的多期性和多样性.本文分别应用地质统计学和多重分形滤波法(S-A法)对Cu、Au含量数据进行分析,获取了不同层次的致矿异常信息.结果表明:(1)东天山地区Cu、Au含量最大变程分别为80 km和47 km,最大变程方向与深大断裂走向一致,表明Cu、Au异常受深大断裂控制;Cu含量分布比Au具有更好的连续性,Cu的含量变化表现出较强的结构性特征,而Au的含量变化表现出更强的随机性特征.(2)泛克立格法和多重滤波分形分析中的低通滤波获取致矿异常信息具有相似性,均反映Cu、Au区域上的分布趋势和浓集特征.(3)多重分形滤波法能够提取不同层次的致矿异常信息,包括区域异常信息和局部异常信息,S-A法揭示的局部Cu异常突出了某些低背景中的隐蔽异常;而呈北东向串珠状分布的局部Au异常,可能暗示区内NE向次级断裂系统控制了金矿床的发育.   相似文献   
105.
起拔钻孔内的套管有时是要个别地割断而起拔的。由于水压割管器构造比较复杂,所以目前应用不广泛。建议用如图所示的、以废钻杆制成的“自磨式割管器”。它的结构是由直径为42毫米的钻杆(3),中间焊上割刀环(2),环上具有四组割刀(1)构成。  相似文献   
106.
中国钼矿主要矿集区及其资源潜力探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钼矿是中国的优势矿种之一,在全国范围内均有分布。矿床成因类型以斑岩型、矽卡岩型和热液脉型为主,成矿时代以中生代和新生代为主。新世纪,随着科技进步,钼的应用领域逐渐扩大,带动了中国钼矿的勘探和开采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找矿新突破,特别是在非传统的钼矿产区发现了许多大型和超大型钼矿,使中国钼矿资源量有了大的突破,基本上改变了过去"南钨北钼"的原有格局。本文在广泛搜集资料的基础上,总结了中国钼矿资源特点,并综合考虑岩浆、构造、地层、流体、成矿时代等因素,初步将中国钼矿划分为17个大的矿床集中区(矿集区),简单介绍了矿集区的基本地质特征和成矿特征,给出了几个最重要矿集区的区域成矿模式,同时根据已有资料和找矿新进展,对主要钼矿矿集区进行了资源潜力分析,并对中国钼矿找矿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7.
广西大厂矿田锡矿体主要赋存于上泥盆统,锌铜矿体主要赋存在锡矿体的下部,以中泥盆统为主。通过对拉么-羊角尖一带四个钻孔中不同深度、不同岩石类型样品成矿元素含量的系统分析,探讨了成矿元素在空间上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绝大多数成矿元素在岩体中含量最低,向上至各个地层中呈锯齿状变化,而且多数成矿元素的高值点并没有在岩体的内部或边缘,而是远离一段距离,Zn、Cu集中在罗富组灰岩蚀变后的透辉石绿帘石化矽卡岩中。这种元素含量的变化一方面反映了成矿元素运移的方向是由下而上,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成矿元素的富集与岩石类型密切相关,说明矿床为岩浆热液成因。  相似文献   
108.
湘东锡田垄上锡多金属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锡田垄上锡多金属矿床是湘东锡田锡矿田中的一个大型矿床。通过对锡田垄上矽卡岩型和破碎带蚀变岩型锡多金属矿石中的萤石和石英流体包裹体的岩相学、显微测温分析、包裹体成分的激光拉曼探针分析,结果显示锡田垄上流体包裹体可分为3类5型。3类:盐水包裹体(A类)、富CO2两相包裹体(B类)和含CO2三相包裹体(C类);5型:单相盐水溶液包裹体(A1型)、气液两相盐水溶液包裹体(A2型)、富CO2两相包裹体(B型)、均一成LH2O的含CO2三相包裹体(C1型)和均一成VCO2的含CO2三相包裹体(C2型)。3个成矿阶段的均一温度分别为:Ⅰ成矿阶段为290~380℃;Ⅱ成矿阶段为210~240℃;Ⅲ成矿阶段为90~190℃。成矿早阶段(Ⅰ阶段),CO2、NaCl-H2O和NaCl-H2O-CaCl2各类型均一温度相近的包裹体共生,成矿流体成分主要为CO2和NaCl-H2O,含少量H2S和CH4;成矿晚阶段(Ⅱ、Ⅲ阶段),成矿流体成分主要为NaCl-H2O。根据流体包裹体特征,结合高3He/4He比值以及在锡田花岗岩中存在大量镁铁质微粒包体,笔者认为:锡田垄上锡多金属矿床成矿物质是多来源的,成矿流体为地幔、地壳和大气水的混合产物;锡多金属来源受岩浆和围岩控制,而在成矿作用过程中尤其是成矿早阶段,地幔成矿流体可能起到了积极的甚至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9.
长坑-富湾金、银矿床硫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金、银矿石矿物的硫同位素组成及前人大量资料的综合研究,系统讨论了金、银矿床δ^34S的特征。在δ^34S分布图上金矿δ^34S的分布呈波浪式,说明硫源较复杂,银矿δ^34S分布呈塔式,反映硫来源较单一。运用平克尼-拉夫特法作△^34辉锑矿-黄铁矿和△^34S闪锌矿-方铅矿对δ^34SA和δ^34SB关系图,分别得到金矿和银矿成矿热液δ^34S2S为-1.0‰~ 1.6‰和0.8‰~ 6.0‰,进一步证明金矿硫来源以深源硫和 有机还原成因硫为主,银矿硫源为无机还原成因硫,揭示出金、 银矿床成矿物质硫来源上的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10.
全球变化与区域可持续发展耦合模型及调控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已经导致许多地区水资源短缺、生态系统服务退化和巨灾风险增加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如何有效地应对气候变化风险,促进全球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全球变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论题。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全球变化与区域可持续发展耦合模型及调控对策(2014CB954300)"以可持续性科学为主要依据,以有序人类活动理念为指导思想,以实地观测、模型模拟和情景分析为主要手段,揭示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定量关系,评估气候变化条件下人类活动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和人类福祉的影响,建立气候变化—有序人类活动—区域可持续发展耦合模型,提出景观及区域尺度上人类适应全球变化的综合策略。该研究项目将有助于发展和完善景观可持续性科学,促进我国半干旱地区主动适应全球气候变化的土地系统设计的理论和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