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9篇
  免费   132篇
  国内免费   127篇
测绘学   61篇
大气科学   192篇
地球物理   173篇
地质学   290篇
海洋学   101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60篇
自然地理   6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64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3篇
  194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81.
安徽北淮阳地区位于大别山碰撞造山带北坡,其南北分别以磨子潭-桐城深断裂和金寨-舒城深断裂为界,向东被郯-庐断裂带截切。区内晚侏罗世火山岩带中发育一系列金矿床(点),可划分为浅成侵入热液型、次火山热液型和火山热液型三类金矿床。火山岩带基底为古元古界大别群杂岩和震旦系佛子岭群变质岩系,其原岩为基性火山-沉积岩建造,夹有大量镁铁质和超镁铁质岩块,含金丰度较高,为良好的原生矿源层。磨子潭-桐城深断裂对本区的地质构造发展、中生代岩浆作用及金成矿作用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本区晓天金矿田三种类型金矿床在垂向上可能具有"三层楼"结构分布特征,这对本区找矿方向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82.
对北祁连山白银矿田和郭密寺矿田中主要矿床的矿石和矿石矿物组分特征研究表明,由于各矿田的成矿条件和地球化学背景存在差异,造成不同矿床的矿石和矿石矿物元素组合各具特色。但作为同一类型矿床,它们之间又有限多共性,特别是同一矿田内各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具有相似笥和过渡性,反映了成矿条件变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883.
林冠英 《铀矿地质》1990,6(5):278-286
本文试图在多年工作的基础上,以8411矿床和501矿床为例,对苏皖沿江一带具有代表性的两种类型铀矿床的地质构造背景、成矿特点、控矿因素、矿床产出特征、矿床物质组成、溶液成分、围岩蚀变与成因机制等问题进行论述,并以此总结其区域成矿规律,深入探讨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884.
885.
本文应用PC—1500计算机和BASIC语言,借鉴江西推理模块和冠县物理量计算模块,运用以往预报经验和研究成果,利用1982—1987年6年常规天气图资料和日本数值预告产品,共计372个样本,建造了宁津7—8月降水预报初级专家系统。  相似文献   
886.
广东莲花山断裂带的新构造运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玉昆  张珂 《华南地震》1990,10(2):25-34
莲花山断裂带是我国东南陆缘带中的一条重要的深大断裂带。本文从古夷平面、水系形态、河流阶地及断裂活动形迹等方面,探讨了该断裂带广东大陆部分的新构造运动特征,认为在新构造运动时期,莲花山断块隆起区至少上升了1000米;文中指出,莲花山断裂带的早期(E_3~N_2)主压应力方向为北东——南西向,晚期(N_2末—Q)转为北西西——南东东向,这一转变系与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的俯冲有关。  相似文献   
887.
何月英 《沉积学报》1988,6(1):118-127
以花海盆地花深一井下新民堡群11块岩心样品,用苯-甲醇抽提物的沥青质,经元素、红外光谱、电子顺磁共振波谱分析,并参照核磁共振资料,研究了沥青质的性质、结构、有机质类型、烃类的形成和演化的关系。 探讨该盆地原始有机质属以腐殖型为主的混合型,初步证实沥青质的结构是稠核芳烃为主、在其侧链上连有短的烷基。该井样品随深度的演化明显分阶段性,1800米为其生油门限的深度。  相似文献   
888.
液动冲击回转钻进是一种有效的钻探方法。特别是在不均质岩层,破碎岩层,致密打滑岩层,易斜岩层中钻进效果更为显著。冲击回转钻进具有如下特点。一、钻进效率高自1979年我局第一地质队首先使用射流式冲击器以来,二、三、四、五、六地质队也先后使用了冲击回转钻进。完成工作量4500m 左右,平均时效1.15m,比同径金刚石回转钻进时效提高61.7%,比钢粒钻进提高174%。最近四队对 SX-54-Ⅲ型冲击器进行了新的试验,进尺144.8 m,时效 1m,台效434.6米,比钢粒钻进提高200%。事实表明,冲击回转钻进已成为攻克硬质岩石、提高钻进效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89.
馬廷英 《地质论评》1940,5(6):483-492
引言日本東北帝國大學地質學教授矢部長克博士及其弟子等,近年來發表新生代以降的研究論文中,有不少關係整個亞洲新生代以降滄桑之變,或地史與氣候上極重要與普遍性的著作。日本近年來環日本羣岛,打捞的海底物質的研究與調查報  相似文献   
890.
南海北部沿岸全新世海面变动与近代地壳运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拟探讨南海北部沿岸最近6,000年来的海面变动与近代地壳运动.众所周知,全新世的海面变动,其中包括近6,000年来是否有高海面问题,曾引起广泛的争论.总的说来,大致有R.W.费尔布里奇和F.P.谢帕德两种有代表性的观点.前者认为大西洋期的海面比今天海面高出3-6米,并从那时起,海面具有多次的波动[1];后者认为全新世既没有高海面,也非波动的[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