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3篇
地质学   5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西藏多不杂斑岩铜金矿是在班公湖—怒江成矿带发现的第一个斑岩型矿床。通过对多不杂矿床蚀变钾长石进行40Ar/39Ar年代学测试获得,蚀变钾长石的坪年龄为(118.31±0.60)Ma,反等时线年龄为(118.30±0.79)Ma,它们代表多不杂矿床钾化蚀变的年龄为119~118 Ma,与成矿年龄同期。多不杂矿床形成的岩浆-热液过程为,由岩浆期(约120Ma)演化至钾化和成矿期(119~118 Ma),再演化至绢英岩化期(118~115 Ma)。  相似文献   
52.
生态地质调查以区域地质调查成果为基础,查明调查区生态地质现状和主要生态地质问题,研究生态环境与地质条件之间的联系,并开展生态地质综合评价。笔者利用在大凉山区和三峡库区生态地质调查的探索经验,总结了西南山区生态地质调查与评价思路和技术方法,主要取得以下认识:(1)地质条件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基础和孕育环境,地质条件通过制约土壤、水文、地形地貌、动力作用、地质灾害等生态地质条件,而制约生态系统质量和生态环境发展差异。(2)西南山区成土母质主要是下伏基岩原地风化或风化后近距离迁移形成的,存在明显的岩石-土壤-植被物质传导链条,地质条件是制约该地区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3)对地质建造和地质构造等地质条件的分析和研究,是在该地区进行生态地质调查的基础。(4)提出了西南山区生态地质调查的目的任务、工作思路、工作内容、技术路线和主要技术方法。该成果可为西南山区开展生态地质调查提供借鉴案例,同时对生态地质学科的建设和全国生态地质调查方法体系的建立也具有一定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