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晚三叠世及以前岩浆活动研究的缺乏严重制约了雅鲁藏布新特提斯洋演化模式的讨论.为探讨冈底斯西段打加错地区晚三叠世岩浆活动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对鲁尔玛二长闪长岩开展了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研究工作.利用LA-ICP-MS方法测得2件二长闪长岩样品的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212.1±0.6 Ma(MSWD=0.97)和212.8±0.2 Ma(MSWD=0.74),表明鲁尔玛中性岩浆活动发生在晚三叠世.二长闪长岩主要由斜长石、钾长石、普通角闪石等组成,并含少量石英、普通辉石、黑云母、磁铁矿、磷灰石等,具有中等的SiO2(50.75%~54.69%)含量,高的K2O(2.71%~3.99%)和总碱(K2O+Na2O=5.84%~8.65%)含量,以及中等的A12O3(13.77%~19.17%)含量,较高的CaO(4.90%~10.14%)含量.里特曼指数(σ43)为3.40~7.65,A/CNK值为0.56~1.00,表明鲁尔玛二长闪长岩属于准铝质钾玄岩系列岩石.岩石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和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相对亏损重稀土元素和高场强元素(HFSE),轻重稀土分异较弱(LREE/HREE=7.45~11.10),并具轻微的Eu负异常(δEu=0.83~0.95),无Ce异常(0.93~1.04).相对较低的87Sr/86Sr初始比值((87Sr/86Sr)t=0.705 532~0.706 135,平均0.705 852)、正的εHf(t)值(4.97~14.10,平均8.77)、年轻的地壳模式年龄(TDM2=348~930 Ma,平均为686 Ma),(143Nd/144Nd)t和εHf(t)分别为0.512 639~0.512 669(平均为0.512 657)和0.08~0.67(平均为0.43),(206Pb/204Pb)t、(207Pb/204Pb)t和(208Pb/204Pb)t分别为:18.235~18.521(平均为18.411)、15.593~15.651(平均为15.617)和39.948~38.579(平均为38.401),指示二长闪长岩起源于新生地壳.Sr-Nd-Pb-Hf同位素及微量元素特征表明鲁尔玛二长闪长岩为新生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研究结果揭示,鲁尔玛二长闪长岩体是晚三叠雅鲁藏布新特提斯洋北向俯冲初期,新生地壳熔融形成的准铝质碱性钾玄岩系岩石.该岩体的研究表明,在晚三叠世(~213 Ma),冈底斯西段的打加错地区,雅鲁藏布新特提斯洋壳已经向北俯冲到南拉萨微陆块之下. 相似文献
22.
西藏波龙斑岩铜金矿床钾长石和绢云母40Ar/39Ar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西藏波龙斑岩铜金矿床是新近在青藏高原中部发现的规模最大的斑岩型矿床。文章对该矿床内的蚀变钾长石和蚀变绢云母进行了40Ar/39Ar年代学测试,获得蚀变钾长石的40Ar/39Ar坪年龄为(118.33±0.60) Ma,反等时线年龄为(118.49±0.74) Ma (初始40Ar/36Ar=286.1±8.4),表明波龙斑岩铜金矿床的钾化蚀变年龄为118~119 Ma;蚀变绢云母的40Ar/39Ar坪年龄为(121.61±0.67) Ma,反等时线年龄为(121.1±2.0) Ma (初始40Ar/36Ar=279±19)。由于蚀变绢云母测试样品内可能混入了斜长石,受其影响,蚀变绢云母测年结果的下限可能代表了该矿床绢英岩化蚀变年龄。这些蚀变钾长石和蚀变绢云母40Ar/39Ar测年结果与波龙矿床的成岩年龄值和成矿年龄值在误差范围内基本一致,表明该矿床的钾化和绢英岩化与成岩、成矿同期,该矿床的岩浆-热液活动过程的时限为121~118 Ma。 相似文献
23.
为探讨中高山区土壤及成土母质理化特征及其控制因素,本文以四川省西昌市为例,系统性总结了该地区的地质建造背景,并在基于地质建造背景划分的成土母质类型基础上,讨论了成土母质、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土壤含水率、pH值、高程等之间的关系,通过对不同成土母质发育的同种土壤的数据分析及营养元素含量评价,我们认为地质建造背景直接制约了成土母质及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营养元素在成土母质—土壤之间的迁移存在继承性。本文研究成果为中高山区土壤类型和成土母质之间的关系以及成土母质单元划分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4.
生态地质调查以区域地质调查成果为基础,查明调查区生态地质现状和主要生态地质问题,研究生态环境与地质条件之间的联系,并开展生态地质综合评价。笔者利用在大凉山区和三峡库区生态地质调查的探索经验,总结了西南山区生态地质调查与评价思路和技术方法,主要取得以下认识:①地质条件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基础和孕育环境,地质条件通过制约土壤、水文、地形地貌、动力作用、地质灾害等生态地质条件,而制约生态系统质量和生态环境发展差异。②西南山区成土母质主要是下伏基岩原地风化或风化后近距离迁移形成的,存在明显的岩石−土壤−植被物质传导链条,地质条件是制约该地区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③对地质建造和地质构造等地质条件的分析和研究,是在该地区进行生态地质调查的基础。④提出了西南山区生态地质调查的目的任务、工作思路、工作内容、技术路线和主要技术方法。该成果可为西南山区开展生态地质调查提供借鉴案例,同时对生态地质学科的建设和全国生态地质调查方法体系的建立也具有一定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25.
在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通过详细的岩相学和矿物学观察,以及矿床对比研究等手段,初步探讨了罗布真金银多金属矿床成因类型和地质意义。罗布真金银多金属矿床位于冈底斯陆缘火山-岩浆弧西段,矿体受NWW向断裂构造控制,呈似层状、脉状、透镜体状产于帕那组火山岩中,或产于火山岩与始新世闪长岩的接触部位。金银矿体由石英脉、蚀变岩和角砾岩组成。矿石具有角砾状、条带状和网脉状等热液型矿床典型构造。金属矿物主要有自然金、碲银矿、黄铁矿、方铅矿、毒砂和闪锌矿等,非金属矿物有石英、玉髓、绿泥石、方解石等。围岩蚀变属于中、低温环境下的一套蚀变矿物组合,有绢云母化、硅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等;围岩蚀变具有从矿脉中心到围岩有绢英岩化到青磐岩化过渡分带,垂向上也有顶部伊利石、硅华、玉髓层,深部绿泥石、绢云母、微细粒石英-玉髓脉的分带。成矿流体显示出低温、低盐度的特点,主要来自于大气降水;而金、银等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围岩。通过矿床对比研究,初步确定罗布真金银多金属矿床属于低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该成因类型矿床在冈底斯成矿带西段尚属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26.
山区地形复杂,遥感影像地形效应明显,易造成"同物异谱"、"同谱异物"现象,增大了遥感地质填图的难度.但前人对适用于复杂地形条件下地质填图的地形校正模型讨论较少,特别是校正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时多缺少对应高精度数字高程模型,校正结果易受地形异常影响.在Richter"山区"校正模型基础上引入地形抹平模型,提出"Smoothed山区"校正方法,并与另14种地形校正模型在GF-1、GF-2、SPOT6山区影像上进行对比实验.结果显示,"Smoothed山区"校正模型在山区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的校正效果明显优于其他模型,校正结果地形效应减弱,影像信息丰富不失真,并且直接获取地表反射率数据,可为进一步的遥感蚀变提取等工作提供基础数据.该模型适用于复杂地形山区的遥感地质填图. 相似文献
27.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中西段造山型金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和找矿远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阐述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中西段成矿地质背景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达查、商旭等造山型金矿床成矿地质条件和控矿因素,综合分析认为木嘎岗日群混杂岩,区域构造转折部位和碰撞初期岩浆岩的复合地带最有利于形成规模较大的造山型金矿床。并以此为依据,划分出尼玛县北-商旭、洞错北-达查、改则县物玛乡北、夏布错北,以及热那错北等5处造山型金矿床成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28.
在中拉萨地块北部尼玛控错地区发育着一套碱性长石花岗岩,对该花岗岩体开展成因和形成背景的研究,能为探索班公湖-怒江洋的构造演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用LA-ICP-MS方法测得该花岗岩的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04.9±1.4Ma(MSWD=1.5)和104.6±1.3Ma(MSWD=1.3),表明该岩体形成于早白垩世。花岗岩具有高硅(SiO_(2)=76.75%~77.51%,平均77.27%)、高钾(K_(2)O=4.61%~4.85%,平均4.77%)、高碱(K_(2)O+Na_(2)O=8.24%~8.57%,平均8.44%)、低钙(CaO=0.28%~0.48%,平均0.35%)、低镁(MgO=0.11%~0.16%,平均0.13%)和低铝(Al_(2)O_(3)=11.79%~12.22%,平均12.09%)等特征,里特曼指数(σ)为1.96~2.15(平均2.08),A/NK值为1.06~1.09,A/CNK值为1.01~1.04。这些特征表明控错花岗岩为弱过铝质的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岩石。控错花岗岩相对富集Zr、Nb、Ce、Y和Hf等微量元素,相对亏损Ti、Ba、Sr和P等微量元素,分异系数(DI)为95.5~96.9(平均:96.3),还具有较高的FeOT/MgO值(5.61~10.22,平均7.26)、10000Ga/Al值(2.78~2.56,平均2.84)、Y/Nb值(2.29~4.97,平均3.57)、Rb/Nb值(11.6~18.2,平均15.2);此外,该岩体还具有较高的全岩Zr饱和温度(875~910℃,平均890℃)和锆石Ti饱和温度(848~919℃,平均890℃),明显的Eu负异常(δEu=0.04~0.09,平均0.06),以及向右缓倾的"V型"稀土元素配分曲线,这些特征表明控错花岗岩为产于碰撞后环境的A2型花岗岩。正的锆石εHf(t)值(4.26~6.38,平均5.16)、相对年轻的锆石Hf地壳模式年龄(tDM2=757~889Ma,平均833Ma)、下地壳与地幔混合特征的(^(87)Sr/^(86)Sr)t(0.7194~0.7407,平均0.7313)、εNd(t)(-3.39~-3.00,平均-3.24)和Pb同位素特征((^(206)Pb/^(204)Pb)_(t)=18.792~18.845,(^(207)Pb/^(204)Pb)_(t)=15.708~15.718,(^(208)Pb/^(204)Pb)_(t)=38.870~38.037),指示控错花岗岩熔融于幔源物质加入的新生地壳。研究结果揭示,控错花岗岩形成于羌塘-拉萨地块碰撞作用下,俯冲板片的断离后,软流圈上涌诱发的地壳部分熔融,并经历了显著的以钾长石和角闪石为主的分离结晶作用。 相似文献
29.
为探索适合中—高山区的土壤地质调查方法,选择兼具高寒山区、干热峡谷和中山宽谷盆地等不同地貌单元,以及沉积建造、岩浆建造和变质建造等不同地质建造类型的大凉山区西昌市进行试点研究。本次工作基于地质建造,将西昌市成土母质划分为7大类14个类,土壤地质单元分为31个类,并探讨了他们的互馈机制。研究认为,地质建造是土壤的物质基础,大体控制了土壤的平面分带,而海拔等地理因素则控制土壤的垂向分带。本项研究可为地方政府的规划布局提供数据支持和科学依据,也为高山区的土壤地质调查和生态地质调查提供了思路与范例。 相似文献
30.
生态地质调查是新时代地质调查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土壤厚度调查是生态地质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更准确地对土壤厚度开展精细探测,本文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法与地质雷达法在西昌市开展土壤与下伏基岩界线精细测量.测量结果显示:土壤层具有高阻视电阻率异常、电磁波反射信号较弱的特征,而深部基岩则表现为相对低阻视电阻率异常、电磁波反射信号表现较强.因此,高密度电阻率与地质雷达法能有效识别岩土层界线和土壤厚度,为生态地质调查中土壤厚度调查提供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