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岩溶地区枯水资源承载力概念与讨论——以贵阳市为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明确提出岩溶地区枯水资源承载力的概念和基于岩溶地区枯水资源承载力的计算模型及其分类系统,并以贵阳市为例进行实例研究。结果表明: ( 1)用水类型由温饱型过渡到初步富裕型,枯水资源对各种用水对象承载力总体呈下降的趋势; ( 2)目前贵阳市应采取“总体小康型”的用水类型,以能更好地发展贵阳市的经济; ( 3)从整个区域上看,修文县是最大的缺载区域,具有很大的枯水资源经济发展空间,人水关系呈可持续的发展状态;云岩区是最大的超载区域,枯水资源已经严重地制约着该区经济发展,人水关系呈不可持续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3.
4.
喀斯特流域径流量时序演变特征分析——以贵州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贵阳水文站近45年年径流量序列为例,利用Mo r let 小波变换对喀斯特流域径流量时序演变特性进行了分析预测。结果表明: ( 1)贵阳水文站年径流主要存在4a和25a 两个时间尺度的周期变化,在这两种时间尺度下,径流演变呈现出较明显的丰、枯交替振荡。( 2) 2000年以后的10a左右,年径流量有由丰转为枯、逐步下降的趋势。( 3)年平均径流量的丰、枯周期变化主要受年平均降水量的影响;人类活动对喀斯特流域年径流量有增加和减小两方面的影响,总体上会使径流量略有增加。 相似文献
5.
根据喀斯特流域孤峰和峰林在ASTER影像上表现为色调深浅不一的“桔皮状”和“花生壳状”图形,河流和湖泊色调较深,湿地和干谷色调相对较浅等影像特征,对贵州省内32个典型的喀斯特流域进行数字高程和地表水系提取。结果表明,利用ASTER影像提取喀斯特地表水系简便快捷、准确率高。与从1: 25万水文地质图提取的水系进行对比, ASTER所提取的水系其流域面积最大的相对误差为4. 5892% ,主河道长度最大的相对误差为3. 5693% ,河网密度最大的相对误差也只有7. 2564% ; 从地图提取的水系最多只能达到二级支流,提取的河流相对较短,而从DEM 提取的水系可达三级,有些甚至达四级、五级以上,且提取的河流更长,提取的水系更完整。 相似文献
6.
基于灰关联熵的喀斯特地区枯水资源演化趋势的探讨——以贵阳地区为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贵阳地区的枯水资源系统是一个耗散结构,同时也是一个灰色系统。本文把耗散结构中的熵和灰色系统、协同理论结合起来,并以贵阳地区的6个水资源分区为研究对象,建立枯水资源系统演化方向判别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贵阳地区1998年到2003年其枯水资源系统的有序度变化从增加到减小再到增加, 2003年以后灰关联熵又开始增加,系统有序度又有增强的趋势。因此,应采取有效的有序化调控措施,从而使贵阳地区的枯水资源达到有序状态,实现贵阳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DEM�Ŀ�˹�������ò���͵�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STER???????RS??GIS???????DEM???????DEM?????TM????CBERS????????????29???????????????????ò?????????5????????????24?????????Spss??Matlab?????????????????????????????????????????ò????????????????????????????????????飬?ó????????Ч???? 相似文献
8.
喀斯特地区地下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研究——以贵州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喀斯特流域具有特殊的地表--地下双重介质结构,使其地下水资源承载力与非喀斯特地区有巨大差异.本文以贵州省为例,选取了地下水资源耕地灌溉率、地下水资源开发程度率、生态环境用水率等7项综合评价指标,利用可变模糊集理论,建立喀斯特地区地下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模型,经评价得出:贵州喀斯特地区地下水资源承载力状态基本处在1~2级,表明贵州省对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已有相当的规模,但仍具有一定的开发利用潜力.最后对人口、GDP、地下水资源量和喀斯特面积与综合评价结果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得出以上4因素与喀斯特地区地下水资源承载力具有一定的关系,其关联程度大小顺序为:GDP>地下水资源量>人口>喀斯特分布面积;喀斯特分布面积对其地下水资源承载力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随着喀斯特地区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人们用水方式的改进,喀斯特对地下水资源承载力的影响将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9.
利用气象部门和水文部门的一些统计数据及研究成果,对贵州水资源开发利用及潜力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有利于加强人们对贵州水资源的了解与重视,对政府及部门建立合理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战略、技术思路,对贵州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水文干旱已成为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典型的自然现象, 是气象干旱和农业干旱的延续和发展, 是最终、最彻底的干旱.岩性是流域下垫面的重要组成物质, 其岩性类型及结构控制着地貌及水系的发育、促进流域储水空间的形成, 影响流域的储水能力, 关系到流域水文干旱的发生.本文在贵州省选择40个典型流域为研究样区, 利用面向对象分类技术, 提取流域岩性类型的遥感信息; 利用主成分分析及灰色理论, 研究岩性类型及其结构对流域水文干旱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 1)从岩性类型因素上看, 流域岩性类型对水文干旱影响总体较大, 影响从大到小排序(关联度)为: K(0.985) > Z(0.96) > O(0.924) > J(0.922) > S(0.806) > D(0.788) > ε(0.75) > C(0.69) > Pt(0.684) > P(0.568) > T(0.542); 2)岩性类型的主成分因素对流域水文干旱影响从大到小排序(关联度)为: Z3(0.48) > Z4(0.47) > Z1(0.44) > Z5(0.42) > Z2(0.39); 3)岩性类型组合方式对流域水文干旱影响从大到小排序为: Ⅰ、Ⅱ > Ⅴ、Ⅳ > Ⅲ.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