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地质学   19篇
  2019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1.
将福建省直接或间接与岩浆活动和热液作用有关的金属矿床划分为层控,岩控和脉型矿床三大类,总结了层控,脉型矿床成群成带,分区展布的规律和岩控矿床等距有序,集中分布的规律,建立了受不同构造环境,构造类型和构造性质控制的层控,岩控和脉型矿床的构造空间分布模式,提出了若干新的找矿思路。  相似文献   
12.
冈底斯泽当大型钨铜钼矿Re-Os年龄及陆缘走滑转换成矿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前人获取冈底斯成矿带泽当矿田冲木达铜金矿床条带状层矽卡岩型矿石浸染状辉钼矿Re-Os法等时线年龄40.3±5.6Ma的基础上,新获该矿田内另外两组Re-Os法等时线年龄:明则隐伏斑岩型钼矿床中辉钼矿Re-Os法等时线年龄为30.26±0.69Ma;努日层矽卡岩型钨铜钼矿床中与后期石英闪长玢岩体(E3δo)叠加改造成矿有关的斑点状辉钼矿Re-Os法等时线年龄为23.62±0.97Ma。以走滑型陆缘成矿新认识为出发点,总结了冈底斯成矿带陆缘走滑转换成矿作用的类型特征和时空分布:①斑岩型矿床和层矽卡岩矿床是区带内已知中大型铜多金属矿床的主要类型;②早期(68~38Ma)矿床受到"印-亚陆缘"会聚走滑阶段一、二级序左旋走滑转换构造控制,晚期(30~13Ma)矿床受到"印-亚陆缘"离散走滑阶段三、四级序左旋走滑转换构造控制;③斑岩型矿床的矿体形成受控于走滑推闭型转换断裂构造,层矽卡岩型矿床的矿体形成受控于走滑拉分型转换断裂构造;④区域走滑转换成矿构造应力场具逆时针旋转特征,显示68~13Ma间印度大陆相对亚洲大陆朝NEE作斜向对接作用,走滑主应力场被伸展主应力场替代时间以13~8Ma南北向碰撞裂谷的形成-活动为标志。提出"沿边找钼找钨、沿走滑转换构造带找铜金多金属矿,主攻斑岩-层矽卡岩复合型富-大矿"等今后区域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3.
福建中西部地区金矿带古构造环境的新认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提出福建省基底中有早前寒武纪尤溪古陆(核)、晚前寒武纪闽中裂谷及政和—泰宁裂陷带存在的看法。初步论述了古陆存在的依据、沉陷俯冲过程及其含金层(2713~1686Ma)与尤溪—上杭金矿带金矿物质来源的关系。分析了裂陷带的岩浆活动状况、沉积建造特征和构造性质,认为其中玄武岩—硅铁建造序列的上部含硅铁碳质火山碎屑沉积建造,是政和—泰宁金矿带金矿的矿源层(800—700Ma);早加里东期超基性岩,属含金侵入岩(500Ma)。讨论了裂谷的表现形式、活动特征和相邻构造关系以及两条金矿带古构造环境间的成生联系。对福建今后找金工作提出几点讨论性意见。  相似文献   
14.
政和石屯附近变质岩构造序次转化及与地层关系问题初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造地层法引入区域填图工作中的变质岩地层调查,正为人们普遍关注。笔者用地质力学观点分析了政和县石屯附近变质岩构造序次转化过程,并试图恢复区域相应阶段构造型式,推断其力学成因机制。讨论推知:政和石屯附近所见的震旦-寒武纪变质岩地层不是“巨厚的单斜层”,而是单层厚度十分有限的变杂褶皱地层。总体地层层序西老东新,而非“东老西新”。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闽东南麦饭石特征及功能特性,探讨了闽东南麦饭石在味精废水,养鳗池水水质净化处理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西藏山南铜多金属成矿系统及走滑转换构造应力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找矿思路和模式找矿方法是新时期寻找隐伏-半隐伏矿床、实现地质找矿重大突破的根本有效途径.本文以西藏山南地区泽当矿田主要铜多金属矿床地质解剖研究为基础,初步提出并总结了西藏山南地区泽当铜多金属矿田内走滑型陆缘构造成矿系统的矿床系列、构造系列和组成模式、成因(演化)模式、找矿模式,初步分析了控制西藏山南铜多金属成矿系统...  相似文献   
17.
18.
闽中裂谷系为转换-伸展型裂谷盆地系,其形成发展和复合-成矿作用是福建地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研究认为:闽中裂谷系在古元古代结晶基底上形成于新元古代-早古生代(850~500Ma),盆山反转于奥陶-志留纪(447~412Ma);沉降中心迁移、伸展轴向改变并复活发展于中石炭世-中三叠世(315~223Ma),构造动力反转复合于侏罗纪(188~137Ma)-白垩纪(134~90Ma);构造格局演化驱动了喷流沉积-改(再)造成矿系统与斑岩(矽卡岩)-浅成热液成矿系统之间的复合交融。研究提出:(1)裂谷体内“麻源群”(部分改划古元古代迪口组变质核杂岩系)与马面山群、万全群同归南华纪;(2)裂谷成矿系统时空结构所昭示的闽省找矿主攻方向:在伸展体制主导的裂谷纵向(NNW、NE)“先张后压”型断层带特定层位找中大型喷流沉积-改(再)造型矿床,在挤压体制主导的裂谷横向(NEE)“先压后张”型断裂带特定岩系找大中型斑岩(矽卡岩)-浅成热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   
19.
“熊山岩体”为笔者首称的一个新的地质岩体。本文着重总结了该岩体的基本特征—地质、岩石、岩石化学、微量元素、副矿物、蚀变(或自变质)作用特征。初步讨论了岩体的成因问题,并推断该岩体是由苦橄岩或富辉橄玄岩岩浆经过结晶分异作用后侵入浅成的产物,侵入时代属加里东期,控岩断裂(政和—大埔断裂北段)已经切穿地壳底层进入上地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