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8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50篇
海洋学   17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通过对南海北部陆坡下部ODPl148站位沉积物中陆源矿物组分的含量、堆积速率、粒度、石英氧同位素及石英扫描电镜的分析,探讨南海沉积演化及其构造响应.结果显示,根据综合指标的变化特征可将南海海盆的沉积演化划分为5个阶段:扩张初期(34~28.5 Ma)、构造活动剧烈期(28.5~23 Ma)、构造活动减弱期(23~16....  相似文献   
82.
2016年9月15日8时至17日8时,连续强降雨导致元谋全县境内多处发生泥石流灾害,特别是2016年9月17日9时黄瓜园镇海洛村及朱布村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简称"9·17"泥石流),造成严重损失。本文通过对雷弄大箐泥石流特征及形成机理分析,对预测未来泥石流的发生起很好的参考作用,为泥石流治理和防治提供依据。分析总结"9·17"泥石流灾害形成条件和特征,从降雨、地形和物源条件等方面对泥石流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丰富的前期降雨量,极高的日降雨量和短历时高雨强是泥石流的激发因素,充足的前期降雨量可以极大削弱物源地岩土体的强度;东山地区大部分泥石流沟的山坡坡度和沟床比降属于泥石流易发范围,地形条件有利于泥石流的形成;区内泥石流物质来源丰富,物源主要集中在区域性断裂和人类活动区附近,为箐沟暴发泥石流提供了必要条件。"9·17"泥石流是有利的地形、充足的物源和高强度的降雨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3.
张聪  黄杰  陈梅  杨经绥 《岩石学报》2015,31(12):3743-3754
本文提出一种对于造山带石榴橄榄岩的简单概念分类模型。该模型将造山带石榴橄榄岩划分为地幔楔型和俯冲带型两种类型,根据所记录温压条件及P-T轨迹的差异,地幔楔型石榴橄榄岩进而被划分为A-D四个亚类,分别对应不同厚度的克拉通型岩石圈地幔及普通大陆岩石圈地幔环境中冷的/古老的/稳定的地幔环境及与之对应的相对热的/年轻的/活动地幔环境。我们选择研究程度较高的斯堪的纳维亚加里东期造山带及我国柴北缘造山带中出露的石榴橄榄岩来检验该模型的适用性。出露于挪威西片麻岩地区的Mg-Cr型及Fe-Ti型石榴橄榄岩分别属于地幔楔型的A亚类(来自于古老的/冷的/厚的/亏损的克拉通岩石圈地幔)及壳源俯冲带石榴橄榄岩,而来自Seve,Troms和Linds地体的石榴橄榄岩则属于地幔楔型的C亚类(来自于古老的/冷的/薄的/亏损的大陆岩石圈地幔)后经历俯冲过程变为俯冲带石榴橄榄岩。对我国柴北缘超高压带绿梁山石榴橄榄岩的检验结果相对复杂。前人的研究表明绿梁山石榴橄榄岩存在三种不同的成因方式,对应分类模型中的:1)D亚类橄榄岩(阿拉斯加型岩浆岩堆晶体);2)壳源俯冲带型石榴橄榄岩;3)A亚类来自克拉通岩石圈地幔的太古代石榴橄榄岩。检验结果表明,该分类模型能较好的解释斯堪的纳维亚加里东期造山带中的石榴橄榄岩的出露规律,岩石学及矿物学特征及不同期次矿物之间的年代学关系,但对于我国绿梁山石榴橄榄岩的成因分类仍需进一步研究。假设该分类模型能适用于大多研究程度较高的造山带石榴橄榄岩,起到决定性作用的两个分类参数为地幔楔形成初期的平均温度(T)及造山带岩石圈地幔的厚度(P)。熔融作用发生的时间及深度同样是区分不同类型石榴橄榄岩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4.
榴辉岩及其围岩的变质作用和年代学研究是揭示超高压变质地体形成机制及演化过程的关键,但是作为榴辉岩围岩的副片麻岩,由于其矿物组合相对简单,缺少指示温压条件的特征矿物,不容易将其岩石学特征与变质年龄相联系。本文对柴北缘超高压变质带都兰地区3个含石榴石副片麻岩样品进行了岩石学及独居石电子探针原位U-Th-Pb化学法定年研究,获得3个样品中独居石的表面年龄分别为433±15.4 Ma(8S01,沙柳河剖面)、440±11.2 Ma(8S55,都兰北带野马滩)和435±14.7 Ma(8S116,都兰南带)。其中沙柳河及都兰南带的两个样品年龄相似,与北带样品约有5 Ma的年龄差。3个测试样品中的独居石均表现为富集轻稀土元素,重稀土元素严重亏损,具有Eu的正异常,其中Eu/Eu*与寄主岩石石榴石中Ca含量存在耦合关系。岩石学研究及温压条件计算表明独居石为角闪岩相退变过程中变质重结晶生长而成。都兰南带独居石样品测试点年龄介于440~430 Ma时具有较高的Y含量,且Y与Eu/Eu*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性,表明440~430 Ma之间都兰地区部分副片麻岩经历了角闪岩相退变质作用。  相似文献   
85.
To understand the provenance and evolution of eolian input in the last 1.95 Ma in the Parece Vela Basin in the eastern Philippine Sea, the clay mineral assemblage of a gravity core PV090510 from the basin was investigated using paleogeomagnetic dating and X-ray diffraction. The assemblage of the core mainly consisted of smectite (-46%) and illite (-40%), with some chlorite (-10%) and kaolinite (-4%). Analysis of the provenance of these minerals suggested that smectite was mainly derived from volcanic rocks of the Mariana Arc, while illite, chlorite, and kaolinite were mainly transported as eolian dust by the East Asian monsoon from central Asia. We used the ratio of (illite+chlorite+kaolinite)/smectite as a proxy for Asian eolian input to the Parece Vela Basin since 1.95 Ma. This ratio followed glacial and interglacial cycles and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intensity of the East Asian monsoon and aridity of central Asia since 1.95 Ma. The changes of the ratio reflected three different stages of the East Asian monsoon and provenance climate.  相似文献   
86.
正2013年,笔者通过对澧县农用地流转面积较大的澧阳镇、张公庙镇等4个乡镇500家已经实行土地流转的农户进行了调查问卷,分析了影响当前澧县农用地流转的基本现状与重要因素,提出了促进农用地流转的建议和措施。澧县农用地流转现状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6月,澧县全县土地流转面积近1万公顷,流转面积占全县家庭承包总面积的16%,耕地面积流转约占90%左右,涉及农户近3万户。  相似文献   
87.
本文运用数值逼近法去逼近地壳运动函数p(x,y,z)=f(t),进而分别导出了按条件观测平差和按间接观测平差的严密公式。它的解是唯一的;平差后的大地网条件方程,满足任一时刻闭合差为零的严密条件。且可最佳地求出地壳相对运动的影响成份σ(Δt)以及地壳运动的逼近函数。  相似文献   
88.
桂林-永福断裂北段断层岩显微构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桂林—永福断裂北段是桂北大断裂带的典型构造区,具有代表性。文章对该断层岩从微观的角度来研究,在塑性变形显微构造和微观运动学特征中可看出,矿物普遍发生细粒化,并发生动态重结晶。各种运动学标志如微观的S-C面理、旋转残斑系、云母鱼、不对称褶皱和微型小断层等都十分清楚且互相吻合。研究表明,韧性剪切带的运动学特征指示上盘向西下滑,为一正滑型的韧性剪切带。这一结果和宏观研究一致,也为该断裂的整体研究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89.
桂北宝坛地区铜镍硫化物矿床成矿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北宝坛地区发育中元古代基性超基性岩体,分为第一期(Ⅰ)的层状、似层状基性-超基性杂岩体和第二期(Ⅱ)的岩盆状中基性杂岩体。第二期岩浆活动为多中心式侵入,具有良好的深部岩浆熔离分异作用和铜镍成矿的地质条件。同位素年代学揭示,铜镍硫化物成矿为两期成矿,建立了两期多阶段的成矿模式,研究指出,在岩浆穹窿构造底部及下伏岩浆侵入通道及附近的断裂构造是主要的成矿场所。  相似文献   
90.
在计算中,用高斯约化法解算数量较多的法方程式由于某种原因使组成或解算过程中产生的偶然性错误,直至解算完了回代到原始法方程式时才被发现,如果全面返工重算,势必造成人力物力上的大量浪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