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50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262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61.
黔西北铅锌矿床控矿因素及找矿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黔西北铅锌成矿区是川-滇-黔铅锌成矿域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贵州省主要的铅锌产地。研究认为,黔西北铅锌成矿区可划分为4个构造带,3个成矿亚带,铅锌矿产出受地层、岩性、构造、沉积环境等多重因素控制,岩性优于层位,断裂构造是主要控矿因素,构造具分级控矿特点。区内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具备寻找大型、超大型矿床的潜力。作者结合区域地质特征,初步建立了地物化遥综合找矿模式。  相似文献   
62.
我国西南“三江”地区的金沙江成矿带,以富产铜铅锌资源著称,迄今尚未有钨矿体的发现。近期,该成矿带内的羊拉大型铜矿床深部新发现了钨矿体,为金沙江铜多金属成矿带内的首次报道。新发现的钨矿体宽2~10m,呈不规则脉状及团块状产出于泥盆系里农组二段大理岩内,其中钨矿石已达到工业品位,可作为伴生资源开采利用。初步研究表明,白钨矿原位U-Pb年龄为(30.6±1.7) Ma、(30.3±2.4) Ma,反映其形成于渐新世,明显晚于铜矿体的成矿年龄,花岗闪长岩可能为钨矿提供了成矿物质。钨矿体的发现,表明羊拉矿床可能经历了多期成矿作用的叠加复合。  相似文献   
63.
黔西北玉龙地区稀土含矿层(Pxt)处于宣威组(P3x)底部,假整合于峨眉山玄武岩组(P2-3em)之上,是一套富集了Nb、REE的铁质、铝质黏土岩。研究表明,铁质段与玄武岩微量元素、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形态基本一致,说明铁质段与峨眉山玄武岩具亲源性,主量元素投点反映出铁质段物源主要由峨眉山玄武岩提供。铝质段与玄武岩微量元素、稀土配分曲线存在差异,且主量元素投点显示铝质段物源具多源性,表明除峨眉山玄武岩提供物源外,还有部分中酸性岩浆物质提供部分物源。铁质段和铝质段均呈轻稀土富集型,铝质段富集程度更高,轻稀土元素中La、Ce、Pr、Nd富集明显,占轻稀土元素的85.76%~98.36%,重稀土元素中Gd、Dy、Er、Yb富集较明显,占重稀土元素的84.41%~89.33%。铁质段形成于水动力较弱的氧化环境,铝质段形成于水动力强-弱交替的氧化-还原界面,CIA、CIW、ICV值反映铁质段、铝质段经历过强烈的风化改造作用。  相似文献   
64.
赫章县天桥铅锌矿床位于扬子准地台西南缘的黔西北铅锌成矿区中部,是本区已发现的96处中、小型矿(床)点的典型代表。天桥铅锌矿床由三个矿体群组成,其金属资源量(Pb+Zn)超过0.2Mt。本文报道了该矿床矿石硫化物的硫和铅同位素组成及其稀土元素组成特征。矿石硫化物δ34SV-CDT值主要集中在8.4‰~14.4‰之间,总体具有δ34Spyδ34Sspδ34Sga特征,表明成矿流体中硫已达到平衡。该矿床成矿流体中δ34S∑S值与不同时代地层中海相硫酸盐δ34S值(15‰)相近,表明成矿流体中硫来源于不同时代地层,为不同时代地层海相硫酸盐热化学还原(TSR)的产物。铅同位素组成相当均一,n(208Pb)/n(204Pb)值为38.875~39.057(平均38.945),n(207Pb)/n(204Pb)值为15.708~15.763(平均15.728),n(206Pb)/n(204Pb)值范围为18.481~18.544(平均18.516),与碳酸盐地层相近,在n(208Pb)/n(204Pb)—n(206Pb)/n(204Pb)和n(207Pb)/n(204Pb)—n(206Pb)/n(204Pb)图,落入碳酸盐地层范围内,表明铅来源于与矿物铅同位素组成相近的各时代碳酸盐地层。硫化物样品具有低ΣREE(3×10-6)和负的Eu异常(0.13~0.88)特征。在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图上,全部样品具有相似特征,且与地层中的黄铁矿(下石炭统大塘组C1d)、地层白云岩及蚀变围岩相比,具有一致的稀土配分模式和Eu负异常特征,表明成矿流体来源围岩及下伏碳酸盐地层。综合S、Pb同位素和REE地球化学特征认为该矿床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具有多来源特征,各时代地层均不同程度地为成矿提供物质和流体。  相似文献   
65.
云南鸡街碱性超基性岩铂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正  漆亮  黄智龙  严再飞  许成 《岩石学报》2010,26(3):938-946
本文首次报道了攀西裂谷南段云南省鸡街碱性超基性岩中铂族元素(PGE)的地球化学特征。采用改进的Carius管法测定了霞霓钠辉岩、霓霞岩和磷霞岩中的低含量PGE。PPGE与IPGE呈现强烈分馏,推断幔源岩在低程度部分熔融过程中Pt、Pd表现为相似的不相容性,而Ir、Ru表现为相容性,这种分馏效应随着结晶分异作用的进行而逐渐增强。3种岩石均出现Ru的负异常及Pt、Pd的解耦,说明母岩浆经历了早期的橄榄石晶出,在结晶分异过程中Pd较Pt更不相容。由于岩浆上升过程中的压力减小和结晶分异作用导致的成份变化使岩浆可以达到硫的局部饱和而熔离,表现为部分样品中Cu/Pd远高于原始地幔值。本文通过碱性超基性岩与金伯利岩、煌斑岩和邻区碱性、过碱性玄武岩PGE特征的对比,探讨了其岩浆源区及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66.
冈底斯造山带两套不同成矿体系的含矿斑岩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Cu(Mo、Au)矿化和Pb-Zn-Ag矿化分别是冈底斯成矿带南缘和北缘最重要的成矿作用,目前在冈底斯南缘发现了长达350km、宽40km的斑岩铜矿带,对该成矿带铜矿化及相关斑岩已有深入研究,而北缘的Pb-Zn-Ag矿化及相关斑岩还刚为人们所认识。纳如松多银铅锌矿是冈底斯北缘Pb-Zn-Ag矿化带的典型矿床之一,并出露未风化的斑岩。与冈底斯南部铜矿带斑岩相比较,纳如松多斑岩具有高Si,低Ti、Ca、Mg和极度贫Na的特点;总体上富集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而Ba、Sr、P等元素则明显亏损;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为略微右倾的燕型模式,轻、重稀土元素分异不明显,具有明显的Eu负异常。纳如松多斑岩与林子宗群典中组火山岩在空间上和时间上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整体上也具有较为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应与典中组火山岩具有相同的岩浆起源,即主碰撞期后仍然残留的新特提斯洋板片及卷入的陆源沉积物的部分熔融形成的原始岩浆;原始岩浆经过约75%的斜长石分离结晶后,在主碰撞期典中组火山岩喷发后上侵形成纳如松多斑岩。  相似文献   
67.
滇西澜沧老厂银铅锌多金属矿床是"三江"成矿带南段代表性大型银铅锌多金属矿床之一,矿区火山岩广泛分布,是该区重要的含矿岩性之一.利用锆石SHRIMP U-Pb定年方法对老厂矿区火山岩进行了定年,获得成岩年龄为323.6±2.8 Ma(MSWD=1.17;12个测点),表明火山岩成岩时代为早石炭世.根据老厂矿区火山岩与滇西金沙江和哀牢山缝合带蛇绿岩具有相近的成岩年龄,认为金沙江构造带、哀牢山构造带和谰沧江构造带在"三江"地区古特提斯打开之后属于同一相连的古洋盆.  相似文献   
68.
地幔流体作用——地幔捕虏体中流体包裹体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被碱性玄武岩和金伯利岩带到地表的地幔捕虏体是认识地球深部信息的窗口 ,是人们能够直接观察到的一种上地幔样品 ,其矿物中流体包裹体的存在提供了上地幔流体活动的直接证据。流体 /地幔矿物之间元素的分配对约束地幔交代过程中流体相的作用和上地幔流体的组成 ,揭示俯冲带壳幔物质的再循环过程 ,解释岛弧玄武岩高场强元素亏损的原因有重要意义。文章对近年来有关地幔捕虏体中流体包裹体的研究进行了评述 ,并结合近年来流体 /地幔矿物之间元素分配的高温高压实验研究讨论了流体在地幔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9.
地幔流体及其成矿作用   总被引:50,自引:2,他引:50  
地幔流体及其成矿作用的研究是当前地学界倍受关注的前沿课题。地幔流体是一种以CO2和H2 O为主、同时含有一定量的溶质成分、相对富集大离子等不相容元素的超临界流体 ,具有独特的溶解和输运能力 ,主要来源于俯冲板块的脱水、脱气作用和地核及地幔脱气作用。地幔流体在许多大型—超大型金属、非金属、油气矿床和矿集区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地幔流体成矿作用主要表现为本身成矿、提供成矿物质、成矿流体和成矿热动力。地质构造背景、岩浆活动、矿床地质、矿床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均可提供地幔流体成矿作用的证据。地幔流体成矿作用的主要特征是矿床具有深大断裂构造背景、伴随幔源岩浆活动、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具有幔源性、往往形成大型—超大型矿床和矿集区  相似文献   
70.
海南岛中元古代花岗岩地球化学及成因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海南岛中元古代花岗岩岩体主要由二长花岗岩、花岗冈长岩等岩石组成,构成一个明显的 自花岗岩向花岗闪长岩和英云闪长岩的岩浆演化系列及钙碱性演化趋势。该岩体为一套板块碰撞 后隆起期原地一半原地过铝质花岗岩。是板块碰撞引起的地壳增厚升温和随之的玄武岩浆底侵加 热联合作用下,主要由抱板群变质沉积岩及斜长角闪片麻岩部分融熔、并在幔源物质的参与下形 成的,所形成的花岗质岩浆在“走滑扩容泵吸”机制驱动下沿戈枕剪切带上升、固结就位,因而具壳 幔二元混合成因特点。化学成分以高 SiO2、K2O、Rb、Ba、Ta、Ce和贫P、Ti、Zr、Sr、Fe2O3+FeO、 MgO、CaO为特征;元素比值Zr/Nb、La/Nb、Ba/Nb、Rb/Nb、K/Nb、Ba/La及Cr、Co、Ni、V均接近 大陆中下地壳成分,Rb、Sr、Ba、Ta、Zr及比值K/Sr、Rb/Sr石r/Ba变化范围小,反映岩浆源区成分 或熔融方式上的一致性;轻重稀土较强分馏,负铕异常明显,稀土配分模式总体相似,呈左高右低 型,和抱板群变质沉积岩稀上元素组成基本一致;εNd(t)值普遍高于抱板群地层,(87Sr/86Sr)i值变化 大,暗示幔源参与信息。结合抱板群变基性火山岩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