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地质学   6篇
海洋学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南海西南次海盆的平面形态比较独特,是一个往北东开口、尖角指向西南的“V”字型海盆。正确认识其扩张运动学特征是研究南海新生代扩张与构造演化的关键一环。本文利用反射地震剖面、重力异常和磁异常资料、IODP大洋钻孔资料等,详细分析了西南次海盆的地质构造特征。研究结果揭示,次海盆边缘扩张期的上超层序自北东而西南特征相同,是海盆同一时间开启形成的沉积;作为西南次海盆与东部次海盆的构造分界,中南-礼乐断裂带并非完全呈S—N向延伸,而是一条南、北两端均朝西弯曲、略呈弧形的断裂带,此为西南次海盆扩张期间呈扇形推移所导致;西南次海盆西部一条断层面西倾的断裂带在此分隔了扩张海盆区与过渡壳区,两区之上发育一套扩张期间沉积的层序,覆盖在扩张区的洋壳之上和过渡壳区的古近系之上,证实两区经历了同步拉张的过程。由此证实,西南次海盆的扩张运动学模式为“剪刀式扩张”。即海盆的扩张自北东而西南同时开启,扩张速率却自北东而西南逐渐减慢,导致越往西洋壳区越窄,使得海盆西部尖角区域成为有拉张而无扩张、面积较窄的过渡壳区,因而形成呈“V”字型展布的西南次海盆。  相似文献   
12.
利用南海西北部莺歌海盆地高分率单道地震资料,在海南岛西南海域发现了一套晚更新世埋藏古三角洲,命名为琼西南三角洲。根据钻井资料的AMS14C与OSL光释光测年结果,初步确定琼西南三角洲顶、底界面的年龄分别约为33.2ka和45.9ka。经粗略估算,该三角洲分布面积约2.5万km2。根据区域地质背景和地震资料等综合分析,推断该三角洲沉积物主要来自海南岛西部并向外推进。该成果对研究南海西北部晚第四纪气候及沉积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亦可为油气勘探等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3.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