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79篇
  免费   2444篇
  国内免费   2883篇
测绘学   1412篇
大气科学   2244篇
地球物理   1991篇
地质学   6767篇
海洋学   1650篇
天文学   189篇
综合类   885篇
自然地理   1268篇
  2024年   106篇
  2023年   348篇
  2022年   422篇
  2021年   427篇
  2020年   337篇
  2019年   490篇
  2018年   520篇
  2017年   298篇
  2016年   358篇
  2015年   408篇
  2014年   684篇
  2013年   561篇
  2012年   568篇
  2011年   527篇
  2010年   530篇
  2009年   526篇
  2008年   546篇
  2007年   520篇
  2006年   550篇
  2005年   522篇
  2004年   490篇
  2003年   411篇
  2002年   425篇
  2001年   397篇
  2000年   378篇
  1999年   354篇
  1998年   370篇
  1997年   433篇
  1996年   431篇
  1995年   365篇
  1994年   353篇
  1993年   299篇
  1992年   321篇
  1991年   306篇
  1990年   281篇
  1989年   244篇
  1988年   155篇
  1987年   157篇
  1986年   138篇
  1985年   132篇
  1984年   130篇
  1983年   104篇
  1982年   103篇
  1981年   66篇
  1980年   50篇
  1979年   36篇
  1965年   19篇
  1959年   24篇
  1958年   33篇
  1957年   2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32.
本文介绍了对时序垂直角观测值进行谱分析的方法和所得到的结论。使以往对于大气折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的定性认识得以定量化。  相似文献   
33.
根据第四纪地层内孢粉组合和动物群等新资料恢复了我国东部各大区域第四纪各个时期的自然环境特征,其温暖期与干冷期的交替与深海沉积O~(18)温度变化趋势大致对应。庐山三次“冰期冰碛层”内孢粉组合表明均为温暖湿润针阔叶混交林景观,而不是寒冷的冰川环境。  相似文献   
34.
密度和压缩系数的散射层析成像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在速度成像的基础上研究了同时对密度和压缩系数成像的散射波层析成像法.对不同散射角度的计算可以得到一系列反演图像,拟合这些图像,从而可以有效地达到对密度和压缩系数(或速度)成像的目的.与单纯的速度成像相比,增加了反演的难度.首先是对资料的方位性要求增加;其次是对资料的利用率下降.即便如此,从对较少量的炮点和检波点资料的数值计算来看,仍取得了满意的成像结果.我们对组成字母“A”的散射体结构进行了成像计算,结果能够同时再现密度和压缩系数,成像清晰,表明了方法的可行性,并能应用于复杂结构的成像问题.  相似文献   
35.
TL ages of 56 loess samples collected from Xinjiang and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were determined by using fine-grained quartz and man-made light source bleaching techniques.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1.The well-preserved loess sections in Xinjiang began depositing 400000 a ago.The loess/paleosol series may be comparable with that observed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but the depositing time was probably delayed by 30000-50000a.2.The bottom boundary age of the Malan loess varies from one place to another.The TL dates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group:70000-130000 a and 30000-50000 a.The TL data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appearance of two warmer climate periods since the Pleistocene,indicating obvious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stratigraphic development of loess,i.e.,paleosol occurred in the warm climate period in the same location,but loess was deposited in other locations.The initial age of loess deposition tends to become older from west to east and from south to north .In contrast ,the cold cli-matic belt showed an opposite trend.The TL ages of loess provide strong evidence for the Quaternary stratigraphy throughout geological times and the shift tendency of climatic belt.3.The depositing rate of the Malan loess along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varies from place to place but the TL age shows a linear relationship with the depositing thickness.The de-positing rate of loess in the north i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south,suggesting that loess materials are derived from desert areas of northern China.  相似文献   
36.
中国地震震害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1969年以前发生在中国境内的5级以上的地震震害进行了总结。提出了历史震害分布规律及震害出现次数与烈度曲线函数关系,给出震级与震害最大距离的关系公式。这些规律和公式,对震害预测和烈度小区划有一定参考价值。 我国有丰富的地震灾害记录,但至今还散落在各种地震文献之中,如果把这些资料进行整理,用之于生产建设,将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据此目的,本文对公元前1177年至1969年间发生的地震进行了总结,并着重研究了震害情况  相似文献   
37.
古代西域南道上的若干历史地理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北辰 《地理研究》1983,2(3):30-43
本文探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沿、和田以东至若羌间的几个历史地理问题。1,历史时期,塔里木盆地南沿上是否有过一条与北方塔里木河相对应的“南河”?笔者认为是没有的。2,自古以来,和田以东的绿洲数目是在逐期增多或是逐期减少?笔者认为是逐期增多。3,历史时期,和田以东出现过几处绿洲城镇废弃和交通路线改线的现象,笔者就其中的安迪尔、且末、尼雅三地的历史演变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8.
一万年来白洋淀的扩张与收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探讨了一万年来的全新世期间,白洋淀兴起、扩张和收缩的变迁过程,恢复了各个发展阶段的古湖淀范围,论述了相应时期的古环境特征,指出了白洋淀令后的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39.
安徽省黄山地区唐家坞组生物地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刘村一带唐家坞组的时代以往归为晚志留世,新近在唐家坞组中采获腕足类、瓣鳃类、腹足类等多门类化石,并首次采获胞石、鹦鹉螺等化石,其中胞石Conochitina(Densichitana)dens的时代为兰多维列世末至文洛克世初期,含这些化石的层位相当于秀山动物群的层位。结合地质情况分析,唐家坞组时限主要属于早志留世。  相似文献   
40.
数字矿床模型(DDM)是传统矿床模型的数字化.本文论述了数字矿床模型的概念,提出了其主要组成结构和建模关键技术.在吸收国内外地质领域专家系统建立的经验基础上,将人工智能技术与地理信息技术(WebGIS)相结合,通过构建矿床模型知识库,建立数字矿床模型推理网络结构,并以斑岩型铜矿为例论述了建立数字矿床模型的系统过程.本文是"十一五"期间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863)计划的阶段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