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1篇
  免费   224篇
  国内免费   376篇
测绘学   107篇
大气科学   159篇
地球物理   267篇
地质学   741篇
海洋学   304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122篇
自然地理   14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77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3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4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为探究长蛇鲻(Saurida elongate)的生态习性和分布规律,并为长蛇鲻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养护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根据2016年秋季在山东南部近海进行的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数据,分析了该海域长蛇鲻的分布特征,研究长蛇鲻成体、幼体的分布差异,并利用广义可加模型(GAM)研究其分布与生物因子和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长蛇鲻成体与幼体的分布存在差异,成体分布范围广,幼体主要分布在30 m等深线及以浅水域。GAM模型的结果表明,饵料生物、底层水温、水深和底层盐度是影响长蛇鲻相对资源量分布的主要因子。成体、幼体的分布与影响因子的关系差异极显著(P<0.01)。长蛇鲻成体的相对资源量随饵料生物和底层水温的增加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幼体呈现一致上升趋势;成体和幼体的相对资源量随水深增加均呈下降趋势;幼体相对资源量随底层盐度增加有明显上升趋势,而盐度对成体的影响不显著。本研究认为山东南部近海是长蛇鲻的重要栖息地,水温和盐度是成体和幼体分布差异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92.
哈罗铁路沿线沉积物粒度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哈罗铁路开通对沿线资源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自开通以来饱受风沙危害.对铁路沿线及防沙体系内沉积物粒度特征参数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期为该线风沙危害的科学防治提供有益参考.结果表明:(1)铁路沿线沉积物组成以中细沙为主,灌丛沙地分选性中等至很差,偏度以近对称为主,峰度中等至很窄;戈壁区沉积物整体分选性较差,偏度以极正偏为主...  相似文献   
93.
目的:观察补肾封髓汤对肝肾阴虚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 例SLE且中医辨证为肝肾阴虚型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以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进行标准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肾封髓汤口服,12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骨密度及白蛋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补肾封髓汤可改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激素治疗后出现的肝肾阴虚证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4.
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系统服务时空变化及权衡-协同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基于“当量因子法”、空间自相关及相关系数等方法,定量分析了1990—2015年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变化及生态系统服务间的权衡与协同关系。结果表明:① 1990—2015年,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不断上升趋势,从研究初期的542.37亿元增加至研究末期的834.70亿元,增长292.33亿元,增幅53.90%,每一阶段平均增长率为9.01%;长江源园区与黄河源园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占比情况与三江源国家公园整体情况一致,水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高,其次为草地、湿地,其中草地与水域提供了各园区90%以上的生态服务;澜沧江源园区的生态系统服务占比则为草地(70.58%)、湿地(23.58%)、水域(3.38%)。② 空间上,长江源园区及澜沧江源园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东南高西北低的特征;黄河源园区则呈现西高东低特征。③ 相关分析表明,协同关系是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主导关系,但各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相关程度各异。④ 数量方面,4类典型生态服务之间的权衡与协同关系的Moran′s I指数与相关性系数表现一致;空间分析方面,生态系统服务之间权衡与协同关系的异质性显著。  相似文献   
95.
渤海湾环流的一次观测和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为了对渤海湾的环流形态有一个准确的认识,对渤海湾进行了一次较为全面的海流调查。这次调查以Lagrange观点为指导,采用3种方法:海流计在固定站位连续测流;漂流板轨迹观测和“人工水母”测底层流。本文分别介绍这三种方法及观测过程,并分析得出了渤海湾Lagrange余环流型大致是顺时针的结论  相似文献   
96.
以国家"973"项目资料和历史资料为基础,研究了黄海南部水域渔业海洋学特征、蓝点马鲛洄游行为及与渔场形成、渔期更迭关系.侧重分析2006和2007年春季水温年际变化对蓝点马鲛渔场、渔期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2006年冷春,2007年黄海南部水域升温较早,渔汛盛期出现于4月25日,较2006年的5月1日左右明显提前,10℃等温线分布是早春南黄海蓝点马鲛鱼群分布与形成渔场的重要因子,而密集中心渔场往往出现于5月初;文中还讨论了南黄海大沙和吕泗渔场的性质特征,以期为蓝点马鲛渔情预报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7.
张守文  王辉  姜华  杜凌 《海洋学报》2016,38(1):10-19
基于全球降水气候态计划(GPCP)的降水资料和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WHOI)的客观分析海气通量(OAFlux)的蒸发数据,对CMIP5的13个耦合模式的淡水通量历史模拟结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模式能够模拟出淡水通量的气候态空间分布,但普遍存在双热带辐合带(ITCZ)现象,热带海域是模式模拟不确定性最大的区域。模式能较好模拟出纬向平均的淡水通量的分布特征,但量值较实测偏小,且由于模式对1月10°S附近淡水通量的模拟过低,导致年平均的赤道和10°S之间的淡水通量模拟存在明显的偏差。季节尺度上,模式对北半球淡水通量的变化特征有很好的模拟能力,但对南半球的模拟能力不足。年际尺度上,模式普遍能够刻画ENSO引起的淡水通量在太平洋中部同西太平洋以及印尼贯通流反相变化的空间分布特征,但是时间特征模拟很差。从各个方面评估模式的历史模拟结果,多模式集合的结果都要优于单个模式的结果。全球变暖背景下,未来淡水通量变化最显著的区域位于热带和亚热带区域。原本蒸发(降水)占主导的海域,蒸发(降水)更强。不同气候情景下,淡水通量变化的空间形态没有显著变化,但RCP8.5气候情景下模拟的淡水通量变化幅度及模式间变化的一致性均强于RCP4.5的结果。  相似文献   
98.
为探究强壮箭虫(Sagitta crassa)在黄河口及其邻近水域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等因子的关系,本文依据2013—2014年在黄河口及其邻近水域6个航次的调查数据,采用丛生指标(I)、聚块性指标(A)和负二项分布参数的倒数(CA)等聚集指标,分析了强壮箭虫的空间分布特征;应用广义可加模型(GAM)研究了强壮箭虫密度的时空分布和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黄河口及其邻近水域强壮箭虫平均密度为21.85 ind/m3,春、秋季高,冬、夏季低;其密度的空间分布以黄河入海口附近水域为密集中心,向远岸水域逐渐降低;强壮箭虫在黄河口及其邻近水域的聚集特征随密度的变化存在两次聚集和两次扩散;水深、表层水温和浮游桡足类密度是影响其密度时空分布的主要因子,总偏差解释率为55.11%,强壮箭虫密度随水深的增加而减小,随表层水温的升高先增加后减小,随桡足类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强壮箭虫密度受黄河口及其邻近水域环境因子变动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空间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99.
针对海洋测绘面临的问题,分析了无人时代海洋测绘技术的发展机遇,提出了无人水下智能海洋测绘的新模式,讨论了无人水下智能海洋测绘的技术体系和无人水下智能海洋测绘装备的关键技术,以及无人水下智能海洋测绘的装备产业链,展望了无人水下智能海洋测绘装备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0.
随着国家战略利益的拓展,国家对全球海洋环境预报保障的需求日益凸显。近年来,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研发并建立我国首个涵盖全球大洋的"全球海洋数值预报系统",该预报系统由MOM4全球海洋环流模式及三维变分同化系统组成。该系统的建立,实现了全球范围海洋环流预报业务全覆盖,为我国探索深海大洋环境的迫切需求提供有力保障,明显提升了我国海洋环境预报能力,体现了我国海洋数值预报技术的发展和进步。该系统的历史回报试验和业务化试运行结果表明其对全球海洋环境要素具有较好的预报能力,其预测结果已经在实际业务中得到了应用,在"雪龙号"极地遇险脱困、马航MH370失联飞机搜救等重大事件的预报保障任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我国实施海洋强国战略,推进实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应对海上突发事件、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等各个方面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和保障,并成为我国全球海洋预报业务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