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2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101篇
测绘学   108篇
大气科学   48篇
地球物理   44篇
地质学   319篇
海洋学   56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52篇
自然地理   43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红壤旱地棉田间作小气候效应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棉田间作对田间小气候的影响,共设置4个处理:棉花单作、棉花间作花生、棉花间作甘薯、棉花间作大豆,研究不同间作棉田群体对不同层次的光强、土壤温度以及棉花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棉花单作系统相比,间作系统可通过改变受光结构、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等促进棉花生长发育,利于棉花种植获得高产;棉花间作大豆模式是较适宜在红壤旱地推广的间作模式。  相似文献   
72.
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俗称龙趸、龙胆石斑鱼,属鲈形目,鳍科,石斑鱼亚科,石斑鱼属。鞍带石斑鱼有“石斑鱼之王”之称号,是石斑鱼类中体型最大的种类,最大体长270cm,体重可达400kg以上,主要产地在东南亚、大洋洲海域,在我国的南海(南沙群岛)亦曾发现,但数量稀少。鞍带石斑鱼生长迅速,抗病性强且肉味鲜美,  相似文献   
73.
高分辨率机载SAR影像判读实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肖洲  赵争  黄国满 《测绘科学》2006,31(2):42-43
近年来机载SAR系统在国内得到快速发展。由于SAR系统具有不同于光学传感器的成像机理,因而可以提供全新的数据获取手段和不同的地物信息。利用高分辨率机载SAR影像进行解译时必须熟悉其成像机理和图像信息特点,充分了解SAR图像解译标志的特点和各类地物的解译规律。本文以高分辨率机载SAR数据为基础,对比光学影像,从SAR成像特点和地物散射特性出发,对SAR影像进行了目视解译,分析了SAR影像在地形地物要素识别中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74.
板桥稀土矿遥感找矿信息提取与矿产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成矿规律的分析,从浙江省板桥地区的遥感地质特征研究入手,在研究区地表范围内进行稀土遥感找矿信息的提取。首先利用SPOT图像和DEM数据构建的坡度数据对与稀土成矿相关的地貌单元进行解译;然后通过光谱特征分析和基于ASTER图像的矿物遥感异常提取,获取与成矿相关的高岭土、绢云母、绿泥石等风化特征矿物的分布信息;最后叠合分析地貌、坡度及异常提取结果,进行稀土遥感找矿预测。与地质调查资料及化探数据的对比分析证实,上述方法对圈定1∶5万的大比例尺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分布范围是有效的,可为更详细的稀土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5.
台风“圣帕”登陆后环流维持和路径变化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MICAPS提供的实时探测资料及NCEP全球再分析资料,综合分析了环流背景、冷空气活动和下垫面对台风“圣帕”登陆后的路径和强度变化的影响,并对“圣帕”登陆后的物理量特征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圣帕”在陆上长久维持过程中,高层高空槽区正涡度平流使其涡度增加,500hPa自外界获得正涡度补充,衰减缓慢并保持一定强度;(2)水汽输送和低空急流的维持支持积云对流发展,积云对流对台风的维持具有正反馈作用;(3)“圣帕”路径发生西折的主要原因是500hPa大陆副高加强向南伸展,表现为台风西侧环境场的北风风速明显增强,引导气流由东南气流转为东北气流;(4)低层冷空气入侵阻挡登陆后的台风低压继续北上,并促使其路径折向西南。  相似文献   
76.
以1999—2013年广东省雷电定位资料作为数据来源,采用数理统计方法、Sql server数据库技术和GIS技术,统计分析雷电时空分布特征。研究表明,全省雷电活动频繁,规律性强,每年有数百万次雷电发生,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以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区域和湛江局部地区雷电密度分布密集,粤东和粤西则分布相对稀疏,全省平均雷电密度为16.25次/(km2·年),其中广州最高,达30.96次/(km2·年),韶关最小,为9.52次/(km2·年);全省平均雷电流为25.29 k A,其中珠海最高,达33.7 k A,湛江最小,为22.3 k A;月分布主要集中在5—9月,占总数的89.5%,时段分布则在午后至傍晚13:00—19:00,占总数的62.0%。闪电以负闪为主,占93.01%,正闪占6.99%。  相似文献   
77.
本文从油气藏地质成因分析的基础资料入手,总结该项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构造、储层和油气水分布特征等3方面.结合自身科研实践,认为油气藏地质成因分析方法主要包括:野外露头和现代沉积考察、岩心观察描述、显微镜下薄片观察鉴定、地球物理解释预测、地质统计学分析、分析测试、各种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油气藏动态监测和生产动态等,并阐述了不同研究方法的优缺点.目前油气藏地质成因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对油气藏地质成因分析重视程度不够、研究方法偏定性、地质成因分析和油气藏表征结合不紧密、油气藏表征精度制约了地质成因分析的准确度、油气藏地质成因分析综合性不强、特殊类型油气藏地质成因分析还存在诸多难题等.本文指出了该研究未来发展方向.主要包括:依靠油气藏地质成因分析解决油气田开发中的难题、通过各种模拟方法提高油气藏地质成因分析定量化水平、加强地质成因分析以提高油气藏表征水平、利用油气藏表征促进地质成因分析进步、拓展油气藏地质成因分析在油气田开发中应用的领域、特殊类型油气藏地质成因分析等.  相似文献   
78.
采用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提取广州市城乡过渡带边界,利用基于sDNA模型修正的引力模型测算2012—2019年广州市城乡过渡带的空间交互强度,分析其空间演进特征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表明:1)2012—2019年广州市城乡过渡带总体呈扩大趋势,以北偏东方向发展为主,破碎区块逐渐演变为连续区域;2)广州市城乡过渡带之间的空间交互网络结构呈现“多方向化”趋势,从最初的西南侧单线网络结构逐步发育成多方向闭合网络联结结构,目前演变为南北两支、东西向的强空间交互态势,以白云区为代表的北部区域和以番禺区为代表的南部区域是广州市城乡过渡带的重要战略节点地域;3)广州市城乡过渡带社会经济优势度呈现出由内向外的3个空间层级结构,并由城市核心区辐射带动,向北、东北与东南3个方向推动发展为城乡过渡带;4)各城乡过渡带的发展速度不均衡现象仍较明显,广州市应结合本区域优势产业和自然资源,走联合与互补发展并存的道路,重视城乡过渡带区域发展引擎,增强其与周边地区联系的潜力。  相似文献   
79.
传统的油藏模型更新过程中, 油藏模型的最终优选主要以单井历史拟合结果为准, 井间剩余油分布预测是否合理往往无据可循, 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四维地震是现代油藏监测的重要手段之一, 对于指导井间剩余油分布预测具有较强优势。为进一步提升油藏地质模型更新的准确度, 提出在常规地质模型更新过程中融入四维地震监测信息的研究思路, 以四维地震反映的流体变化信息作为井间"硬数据", 形成一套四维地震-地质建模-油藏数模闭环式油藏模型迭代更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 四维地震信息可作为动态信息贯穿到从地质建模-油藏数模的大循环中, 建模数模一体化技术更加完善; 四维地震可作为井间模型参数调整的重要参考依据, 实现剩余油监测的定量化, 提升油藏模型预测的准确度。该方法对于深海浊积岩油藏应用效果较好, 对于建模数模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0.
官厅水库水质模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官厅水库狭长、水浅和水文、水力、水质迁移扩散等特点与河流相似的事实,采用一维St.Venant方程组模拟其水流状况;采用完全混合反应器概念模拟其水质变化,两者的藕合就构成了官厅水库的水质模型。该模型在模拟官厅水库NH3-N浓度时空变化时,精度令人满意,并已用于官厅水库的水质预测和水质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