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4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51篇
测绘学   92篇
大气科学   23篇
地球物理   28篇
地质学   195篇
海洋学   34篇
综合类   28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Isolates of Microcystis blooms collected from Dianchi Lake of South-western China in different seasons were tested by mouse bioassays. The LD50 of the vcdcrocystis isolates corre-sponding M. wesenbergii, M.viridis and M. aeruginosa were 221 mg · kg -1, 188 mg · kg -1, and 198 mg · kg -1 respectively. The cells of the three samples contained hepatotoxins or microcystins. The HPLC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analysis showed that all the three Microcystis species contained microcystin LR. In addition, M. wesenbergii contained microcystin RR, M. viridis contained microcystinYR, M. aeruginosa contained both microcystin RR and YR.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in different seasons the toxins which were produced by the dominating Microcystis species were fluctuent with regard to the composition and content of the toxins and consen-quently were obvious factors that aroused the water quality to decrease and change.  相似文献   
92.
休耕水稻田蓄水对土壤肥力影响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主要探讨水稻田休耕期间蓄水对休耕后土壤肥力之影响。选择两块水稻田区,在水稻收割后,将田区翻耕一次。一田区以人工连续灌溉,蓄存水量于田区;另一田区则为天然蓄水。在每一田区四边及中央处,以10cm为一层采取土样,取至60cm。再将每一层土样气干后,通过0.42mm筛网土样混合,分析田区同一层在不同时段与不同深度下之pH值、电导度值、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钙离子、镁离子、钾离子及钠离子之变化。试验结果显示:休耕后水稻根系腐化,造成土壤有机质以及有效磷显著的增加。蓄水后天然蓄水田区有机质和有效磷分别增加51%及88%,连续蓄水田区分别增加13%和69%。而天然蓄水田区镁、钾、钠分别降低35%、24%和47%,连续蓄水田区分别降低29%、14%及41%。  相似文献   
93.
一、前言环境质量评价是环境科学工作者经常遇到和探讨的问题。以往的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多采用初等数学的指数模式及数理统计方法。近二十年来一个新的数学分支——模糊集理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发展起来了。已有不少的学者把模糊集理论应用于环境科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只就模糊识别方法的一种——最大隶属原则在海洋环境水质评价中的应用作一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94.
研究了翡翠贻贝Pernaviridis的个体大小对放射性核素125I在其体内的积累与分布。实验结果表明,小个体对125I的浓集能力比大个体强。在贝体各部分组织中,足丝对125I的浓缩因子(约0.5×103-1.5×103)比贝体其余部分高得多,为软体组织的30—200倍,足的200-600倍,贝壳的600—1000倍。足丝的重量虽不及整体湿重的1%,但积累的125I占贝体125I总重量的50%-75%;足丝的浓集团子与贻贝整体湿重(或壳长)呈负幂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95.
受历史汞矿开采活动影响,万山汞矿区稻田遭受了严重的汞污染.为了查明万山汞矿区稻田土壤的汞污染现状以及评估其环境质量改善情况,系统采集了受汞矿区影响的五条主干河流沿岸稻田土壤进行汞含量分析,评价总汞和甲基汞污染程度及其生态风险,并与2008 年以来该区域稻田土壤汞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研究区稻田土壤的总汞含量为0.21...  相似文献   
96.
本文以L波段的ALOS PALSAR-2数据为基础,采用长时间序列InSAR技术对2014年9月至2019年8月的青藏高原区域进行动态监测,结合偏移量追踪法获取部分冰川在尼泊尔地震前后分别在距离向、方位向和水平方向的冰川流速分布结果.结果表明:在监测时段内,研究区普遍存在沉降现象,仅在个别年份出现小幅度的抬升,研究区最...  相似文献   
97.
夏色岭钨矿是浙江省内已知规模最大的石英脉型钨矿,其形成与夏色岭花岗岩体关系密切,前人对该岩体的年代学研究方法比较局限。本研究采集了夏色岭钨矿区的新鲜花岗岩样品,从岩石的矿物学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出发,讨论了岩体与成矿作用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精度更高、结果更可靠的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锆石U-Pb测年技术,获得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26.9±1.7)Ma,表明为燕山晚期早阶段(早白垩世)的产物,结合区域上的找矿成果,对本地区的地质找矿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8.
浙江矿产时空分布规律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浙江省主要矿产的矿床数量、规模、矿产组合时间演化以及成矿分带性、丛聚性等特征的分析与归纳,概要总结了浙江省矿产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通过系统收集和整理浙江省同位素成矿年龄资料,建立起全省成矿年代学谱系,并结合大地构造演化,将浙江省的成矿活动划分了5个时段。通过矿床数量、矿床规模以及矿产组合对比分析各时段的成矿信息和演化特征,构建了成矿时间演化图。依据浙江省矿产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将浙江省划分了4个Ⅲ级成矿带和7个Ⅳ级成矿亚带,从成矿密度和成矿强度的角度探讨各Ⅳ级成矿亚带矿床的分布规律。其中成矿密度划分了1个高密度区、4个中密度区和2个低密度区,综合矿产成矿强度划分了3个强成矿强度区、1个中成矿强度区和3个弱成矿强度区,以此为找矿方向和规划部署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9.
以Pleiades-1影像为对象,以探究其面向林地信息提取的融合算法选择为视角,通过基于目视和定量特征分析、辅助面向对象分类分析的方法,为林业部门遥感影像大规模融合应用提供参考。研究认为Pansharp和GramSchmidt算法融合结果目视效果良好,各波段与原多光谱相关系数均高达0.8以上,清晰度与纹理增强明显。两种融合算法影像在不同林地层次信息提取能力各有优势,Pansharp融合结果在林地层次分类总精度可达86.55%,Gram-Schmidt融合结果则在森林类型层次具有最高的分类总精度78.76%。具体融合算法的选取需根据其应用的信息提取层次而定。  相似文献   
100.
吐哈盆地大南湖凹陷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重点分析了大南湖凹陷中、下侏罗统的沉积环境、岩相古地理特征,以及地层、砂体的展布、厚度及埋深等空间分布特点,深入研究了砂体后生氧化特点及氧化带的分布范围,指出凹陷东部西山窑组含煤岩系发育厚度大、延伸稳定的氧化带。此外,对在野外调查中发现的铀矿化岩心进行分析研究,认为矿化与后生氧化作用的关系密切,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