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2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122篇
测绘学   103篇
大气科学   41篇
地球物理   71篇
地质学   253篇
海洋学   130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47篇
自然地理   6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绝大多数针对极端作用下的结构连续倒塌分析,在分析过程中不能实时地根据构件的损伤状态对分析模型进行修改,也不能考虑连续倒塌过程中的各种碰撞问题。连续倒塌过程中发生的碰撞对结构响应预测有重大影响。本文依据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发生梁-梁碰撞的机理,基于OpenSees平台建模,结合Matlab的混合编程计算碰撞力,通过添加碰撞时程力并对结构进行模型更新,合理地实现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强震作用下的连续倒塌过程中发生梁-梁碰撞的具体过程。将得到的结果和传统时程分析法的结果进行的对比表明,结合Matlab和OpenSees命令可以实时地计算碰撞力序列和对结构进行更新,梁-梁碰撞和构件的逐步失效使结构的水平位移和转角有一定的增大,竖向位移有一定减小。  相似文献   
92.
基于高要(西江)、石角(北江)和博罗(东江)水文站1954-2011 年的连续径流量和输沙率资料,采用Mann-Kendall 非参数秩次检验和小波分析的方法,分析珠江流域的入海水沙通量变化特征。结果显示:(1)1954-2011 年珠江的入海径流量没有明显变化趋势,但输沙率呈明显下降趋势,其间不同阶段的变化趋势不同:1954-1983 年珠江水沙均处于增长阶段,该阶段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输沙的贡献率分别是70%和30%;1984-1993 年珠江水沙通量呈先降后升(1989 年是转折点)波动阶段,主要与气候变化有关;1994-2011 年珠江的水沙通量均呈下降趋势;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输沙率下降的贡献率分别是20%和80%。(2)龙滩水库蓄水后的2007-2011 年与2006 年以前相比,珠江年均入海径流量减少了14%,而年均入海输沙率是减幅达到70%。这一时期水库蓄水和水土保持对输沙率减少的贡献率达到90%以上;(3)珠江的水沙通量变化具有明显年代际周期和年际周期变化特征,且不同子流域的周期有所不同。例如西江的径流量主要存在24 年和13 年的年代际周期以及4~7 年的年际周期,而输沙率主要存在16 年左右和10 年左右的年代际周期和4~7 年的年际周期;北江径流量主要存在12 年左右年代际周期和2 年左右以及8 年左右的年际周期和和输沙率年代际周期主要13-16 年,而年际周期是4~7 年和2~3 年;东江的径流和输沙率主要存在12 年左右年代际周期和2 年左右以及6 年左右的年际周期。这些年代际和年际变化周期与珠江流域降雨量的变化周期有较好关联性。  相似文献   
93.
教育系统和卫生系统地震灾害损失评估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历次地震灾害调查发现,中小学校舍和乡镇卫生院(所)房屋震害较重,教学设施、设备和医疗防疫器材损失严重。结合地震现场工作实际,在现行地震灾害损失评估方法的基础上探讨了教育系统和卫生系统的地震灾害调查和经济损失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94.
云南会泽5.3级地震构造背景及其序列活动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分析2005年8月5日云南会泽5.3级地震构造背景的基础上,利用图像分析方法,研究了该地震序列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此次地震序列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震区地震构造的形态组合及活动方式。  相似文献   
95.
在贵金属首饰的加工过程中难免会产生金属损耗,损耗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企业的效益。为了有效地控制损耗率,首先要剖析加工过程中产生金属损耗的原因。通过深入调查首饰生产过程中金属的损耗情况发现,导致损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归结为3个主要方面,一是加工工艺方面的损耗,主要发生在熔炼、浇注、打磨、抛光等工序中;二是为了保证最低的成色要求而引起的金数亏欠;三是由于物料丢失或因偷窃而引起的损耗。解析金属损耗的原因,为首饰工厂建立可靠的物质管理制度、完善的废料回收系统以及严密的安防系统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6.
高分辨率SAR影像斑点噪声滤除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SAR影像中一般都存在着斑点噪声,它严重干扰了地物信息的提取与SAR影像的应用,影响了地物的判读,因此,抑制SAR影像斑点噪声对SAR影像的应用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斑点噪声的产生机理及数学模型,然后介绍了滤除斑点噪声的方法,重点介绍了几种局域统计自适应滤波,总结了SAR斑点噪声滤除的两种数学模型作为构造SAR斑点噪声滤除方法的基础,然后针对几种典型的滤波算法进行了对比试验,最后提出了一套对这些滤波斑点噪声滤除效果的定量化评价指标,并运用到试验中,指导SAR影像斑点噪声的滤除以及滤波算法的构造。  相似文献   
97.
InSAR干涉条纹图去噪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了干涉条纹图中相位噪声的来源,介绍了几种专门用于InSAR干涉条纹图噪声滤除的方法,针对干涉条纹图的相位跳跃现象,提出了正余弦变换的方法解决相位跳跃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两种新的相位噪声滤除方法———正余弦均值滤波法和正余弦中值滤波法,最后进行了对比试验,证明了本文提出的方法具有噪声抑制效果好、边缘信息保持能力强、算法简单的特点。  相似文献   
98.
SAR影像多项式正射纠正方法与实验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1  
提出了一种针对SAR影像的多项式正射纠正法———引入投影差改正的多项式纠正法,并对ERS 2、RADARSAT和机载SAR影像进行了实验。引起SAR影像变形的因素很多,其中多数变形可以通过多项式纠正方法得到改正;但是,因高差引起的变形很难通过一般的多项式纠正方法进行改正。在本文中,先根据斜距和侧视角改正高差引起的投影差,然后用一般多项式纠正的方法改正其他因素引起的变形;重采样时则恰好相反,先根据多项式参数求得未受高差影响的像点坐标,然后加上投影差,从而获得真实的像点坐标。与其他正射纠正的方法相比,本文的方法非常易于实现,而且能够达到相当高的精度。根据以上原理,设计了相应的软件,并对云南大理一幅Radarsat的山区影像进行了纠正实验,控制点精度为2 2个像素;而采用一般多项式,使用同样的控制点,对这幅影像进行纠正,只能达到44 4个像素。另外,使用ERS 2影像和机载SAR影像进行了相应试验,结果类似于Radarsat影像的纠正。因此,本文提出的方法是有效、可行的,能适应地形起伏较大地区的SAR影像的几何校正。  相似文献   
99.
2002年10月8日,与“汉江中游天气雷达监测系统”建设配套的气象雷达综合业务楼主体工程在荆门市城南掇刀新区破土动工,荆门气象事业跨越式发展序幕随之拉开。近3年,是荆门气象事业发展进程中历来最为精彩的一页,气象业务服务规范化、信息化、现代化进程迅速加快,气象干部职工工作生活环境明显改善,气象部门和气象人的社会形象有口皆碑。天上会掉下馅饼吗?不。这一切,来自他们永葆“明星台站”风采的信心,来自他们敢于争创“四个一流”的决心,来自他们“加速发展、强局兴业”难舍的情结。  相似文献   
100.
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是广泛分布于西北太平洋大陆架水域的浮游桡足类,在海洋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具有重要作用。根据2006年7月至2007年10月4个季节使用网目孔径为0.505mm的浮游生物网采集的样品,分析了南海西北部陆架区中华哲水蚤的水平、季节和昼夜垂直分布以及与季风、海流和温度的关系。中华哲水蚤丰度季节变化显著,整个调查海域春季的平均达(22.30±77.78)个/m3,夏季的降低,平均为(13.74±45.10)个/m3,秋季消失,冬季调查期间仍未出现。中华哲水蚤的区域分布差异十分显著,将调查海域划分为粤西近海、琼东近海、粤西-琼东外海三个亚区,在粤西近海亚区春、夏季中华哲水蚤的平均丰度分别为(115.63±145.93),(68.12±84.00)个/m3,远高于另外两个亚区。夏季琼东沿岸上升流区的中华哲水蚤没有昼夜垂直移动行为,呈底层分布,以躲避表层高温的伤害。南海西北部陆架区是中华哲水蚤的季节分布区,冬春季东北季风期间由广东沿岸流从东海沿岸携带而来,出现的时间从北往南逐渐推迟;夏季西南季风期间雷州半岛东部近海的冷涡和琼东沿岸上升流区成为中华哲水蚤度夏的避难所;秋季季风转换时期上升流减弱或消失,中华哲水蚤因耐受不了高温(>27℃)死亡而消失。因此,中华哲水蚤对东北季风时期的沿岸流和西南季风时期的上升流均具有良好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