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63篇 |
免费 | 709篇 |
国内免费 | 59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80篇 |
大气科学 | 440篇 |
地球物理 | 250篇 |
地质学 | 1443篇 |
海洋学 | 460篇 |
天文学 | 70篇 |
综合类 | 273篇 |
自然地理 | 34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8篇 |
2023年 | 87篇 |
2022年 | 99篇 |
2021年 | 104篇 |
2020年 | 105篇 |
2019年 | 98篇 |
2018年 | 128篇 |
2017年 | 61篇 |
2016年 | 74篇 |
2015年 | 73篇 |
2014年 | 144篇 |
2013年 | 125篇 |
2012年 | 116篇 |
2011年 | 120篇 |
2010年 | 115篇 |
2009年 | 113篇 |
2008年 | 123篇 |
2007年 | 114篇 |
2006年 | 119篇 |
2005年 | 125篇 |
2004年 | 121篇 |
2003年 | 84篇 |
2002年 | 108篇 |
2001年 | 95篇 |
2000年 | 75篇 |
1999年 | 83篇 |
1998年 | 63篇 |
1997年 | 59篇 |
1996年 | 76篇 |
1995年 | 66篇 |
1994年 | 55篇 |
1993年 | 55篇 |
1992年 | 61篇 |
1991年 | 61篇 |
1990年 | 52篇 |
1989年 | 51篇 |
1988年 | 45篇 |
1987年 | 45篇 |
1986年 | 42篇 |
1985年 | 34篇 |
1984年 | 34篇 |
1983年 | 34篇 |
1982年 | 31篇 |
1981年 | 13篇 |
1980年 | 15篇 |
1979年 | 13篇 |
1965年 | 8篇 |
1959年 | 11篇 |
1957年 | 7篇 |
1936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6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作者在表层土壤系统采样调查的基础上,计算出宋家地区土壤元素地球化学背景值,并通过与不同区域土壤元素地球化学背景值、基准值的对比研究,总结了该区土壤元素地球化学基本特征,为该区土壤资源、环境评价和农业经济发展规划提供了实用地球化学信息。 相似文献
122.
123.
廖家坪高陡斜坡详细勘查结果表明廖家坪坡体上分布有7层软弱层,发育有两组高倾角节理,相互垂直,形成众多危岩体岩柱.上部软弱层为蠕滑层,悬崖壁存在的众多危岩体及岩柱以软弱层为基底.根据平推式滑坡的变形失稳机理分析,计算其起动临界水头高度,认为该斜坡上部坡体平推式滑动的可能性较小.根据工程地质类比法认为由于基础风化压缩,也可造成硬岩拉张,形成次生倾倒破坏;采用离散元分析验证了廖家坪高陡斜坡倾倒破坏演化过程,模拟结果与野外调查的变形破坏现象完全一致,表明该高陡斜坡的变形破坏机制为倾倒失稳模式.这一破坏模式的判定为廖家坪高陡斜坡的稳定性分析和防治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4.
大跨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的静力弹塑性(pushover)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基于美国规范ATC-40和N2方法,建立了大跨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竖向地震反应的静力弹塑性(pushover)分析方法.编制了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截面弯矩-曲率的计算程序.这些为评价大跨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竖向抗震能力提供了有益的参考.结合具体工程实例进一步说明了该方法的实施步骤. 相似文献
125.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针对预应力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不同的受力特点,提出了适合于分析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的非线性有限元模型。模型首先将混凝土结构离散为杆单元,然后对各杆单元按分层组合原理分成许多混凝土层、预应力钢筋层和普通钢筋层,计算混凝土分层单元、预应力钢筋和普通钢筋的应力和应变,最后,根据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滑移关系高速钢筋变形,根据混凝土弹性模量调整结构及杆单元变形,通过对普通混凝土构件和三个预应力混凝 相似文献
126.
塔里木盆地塔北和塔中地区的海相腐泥型天然气,N2含量较高,尤其是湿气,N2含量分布在10.1%~36.2%,而干气的N2含量则低于10%,即湿气的N2含量高于干气的N2含量。同是下古生界寒武—奥陶系来源的海相腐泥型天然气,为什么湿气和干气的氮气含量相差如此之大?根据与氮气相伴生的烃类气体、非烃气体及稀有气体的组份及同位素特征,认为塔里木盆地的中高氮天然气属于有机成因,来源于下古生界海相烃源岩。文章还提出塔北和塔中地区湿气和干气N2含量差异与源岩的演化程度和圈闭的捕获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127.
天然气的组分和碳、氢同位素组成特征研究表明塔里木盆地已发现的天然气均为热解气。通过气源对比可知,该盆地东部地区的天然气主要有两种类型 :1)是来自震旦纪到下古生界海相腐泥型母质的油型气,其甲烷、乙烷、丙烷δ13C值,分别为-44.5‰~-33.8‰、- 42‰~-2 8.1‰和-35.4‰~-2 8.4‰,其甲烷的氢同位素组成大于- 2 0 0‰;2 )是产自中生代陆相腐殖型源岩的煤型气,其甲烷、乙烷、丙烷的δ13C值分别为-40.5‰~-33.1‰、- 2 9.7‰~-2 1.3‰和-2 6.3‰~-2 0.3‰,其甲烷的氢同位素组成小于-2 0 0‰。将天然气的地化特征与地质背景相结合判断可知,在塔北隆起地区一些天然气藏是由成熟 (高成熟 )阶段的油型气与过成熟阶段的油型气混合形成,另一些天然气藏是由成熟阶段的油型气和成熟阶段的煤型气混合形成. 相似文献
128.
笔者以辽河盆地冷家地区冷94井为例,通过铸体薄片、电镜扫描、能谱分析和阴极发光等分析和实验手段,对沙三段砂岩的成岩历史、成岩序列与孔隙演化及发展趋势进行研究。指出成岩阶段可划分为同生期※早成岩阶段早期※早成岩阶段晚期※晚成岩阶段早期。孔隙演化主要在压实作用,粘土矿物的包膜作用,方解石、白云石的胶结作用,长石溶蚀作用,石英的次生加大和微晶石英的沉淀作用等方面进行了研究,阐述并总结了它们互相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29.
一次连续性大暴雨成因及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998年6月中旬发生在福建省北部地区的连续性大暴雨过程环流特征、影响系统、特殊地形条件作用,中尺度回波系统活动及小尺度强核回波对降水强度的贡献进行了综合分析,力求从雷达回波演变特征找出规律,以提高其短时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130.
莺歌海盆地浅层第四系-上新统存在丰富的生物气资源,已发现生物气的组成以甲烷和氮为主、干燥系数高达0.99,甲烷碳同位素轻(-65.57‰~-63.14‰)尤其是氢同位素偏重(-172.1‰~-108.5‰)是该区生物气的重要特点.研究表明,该区第四系-上新统海相沉积有机质是生物气的基质,这套源岩的平均有机碳含量约0.4%,有机质中细菌可利用基质以粗纤维、半纤维素和蛋白质为主,特别是有机质生化代谢过程中的中间产物-氨基酸、乙酸含量异常高,揭示其正处在活跃的生化成气时期;根据模拟实验结果结合本区的地质条件,初步确定生物气生成的主带在35~65℃之间、生化成气下限深度约为85℃(对应井深约2000 m,实际埋深1900 m左右),进而建立了海相生物气的形成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