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6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73篇
海洋学   1篇
天文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3篇
  1959年   10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3篇
  1954年   2篇
  1948年   4篇
  1947年   1篇
  1941年   1篇
  1938年   4篇
  1937年   1篇
  1936年   5篇
  1933年   2篇
  1931年   2篇
  1928年   2篇
  192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中国大地构造基本轮廓   总被引:104,自引:3,他引:101  
解放前,我国只有少数地质工作者对中国大地构造特点进行了初步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随着地质工作的蓬勃发展,大地构造学的研究在国内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百家争鸣的局面。各学派从他们各自的学术观点出发,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中国大地构造发展规律。对于海底扩张和板块构造学说,中国地质工作者在最近期间也给予了相当大的注意。学术观点尽管各不相同,但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大家通过争鸣,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为社会主义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并把地质科学的发展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62.
建国以来,根据不断积累的大量实际地质资料,我们对中国大地构造的特点,曾经不断地进行过分析研究,并先后发表了一些论文。现在将我们的最近成果和见解简短地阐述如下,供广大地质工作人员参考。一、欧洲和苏联地质学家的单旋回观点简介(图1) 1939—1950年间史蒂勒发表了几篇论文,提出地槽褶皱带的构造岩浆旋回发展特点,并总结如下表:  相似文献   
63.
按大地构造观点进行中国地震地质区划的尝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汲清 《地球学报》1979,1(1):18-31
在先前的几篇文章中,著者把自中生代以来中国的大地构造格局划分为三大构造域:滨太平洋构造城,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和古亚洲构造域,并简略地讨论了它们的发展特点。新构造运动,包括有史以来的地震活动在内,是三大构造域活动的继续,所以我们认为中国的地震地质区划也和大地构造区划一样,,表现为三大构造地震域,简称三大地震域,即滨太平洋地震域,特提斯喜马拉雅地震域和古亚洲地震域。既然滨太平洋构造域是太平洋板块向亚洲俯冲的结果,那么,滨太平洋地震域也应当是太平洋板块向亚洲俯冲的结果;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城既然是印度板块向亚洲板块碰撞的结果,那么,特提斯喜马拉雅地震域也应当是印度板块向亚洲板块碰撞的结果,它们两者之间的分界就是有名的南北地震带,后者是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两个应力场所形成的干涉带。这样的地震地质区划是和一些地球物理学家的观点完全一致的。古亚洲构造域的主体是西伯利亚地台和蒙古皱褶系。整个说来它的地震活动性表现得很微弱,只有蒙古西部,特别是阿尔泰地区有若干强震,这可能仍是受印度板块碰撞的结果。而贝加尔裂谷型地震活动可能是北冰洋中脊地震活动带的南延。因为这些地区已不再中国境内,本文不作讨论。下文仅就大地构造观点来谈谈中国的地震地质区别。  相似文献   
64.
65.
66.
“文化革命”以前,地质部下面设置了一个区域地质测量局,各省区地质局之下设置区域地质测量队。这些机构的主要任务是系统地测制全国规模的区域地质图,首先是二十万分之一地质图;在测图的同时进行矿产普查初步工作。区域地质测量是地质工作的基础工作,是“基本工”,也就是地质部的“基本工”。但在“文革”期间,区域地质测量局被取消了。考虑到“区测”工作如果没有统一的规划和应有的基本统一的要求,这对整个地质工  相似文献   
67.
关于风和潮流作用下单点系泊船体的鱼尾状摆动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用模型试验和静平衡状态的特征值分析调查了单点系泊的船体在风和潮流作用下的鱼尾状摆动的特性。试验结果和计算结果显示了良好的一致。为了调查浅水效应,还进行了浅水中的鱼尾状摆动的数值模拟和稳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68.
黄汲清  许德佑 《地质学报》1936,15(4):519-528
The Tsientang estuary surely belongs to one of the interestingregions whose geomorphological features will furnish us the key to thesolution of the problem of coastal uplift or subsidence.However,it israther surprising to note that,besides the rapid reconnaissance work of  相似文献   
69.
70.
The specimens described in the present contribution were collected byDr.V.K.Ting in 1930 at the fort of Kungchishan,Nantanhsien,Kuangsi Pro-vince,Loc.T241 (广西南丹县公鸡山) The containing rock is a lightgrey limestone full of Funsulinoids,which,according to M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