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7篇
  免费   214篇
  国内免费   234篇
测绘学   193篇
大气科学   105篇
地球物理   127篇
地质学   735篇
海洋学   115篇
天文学   22篇
综合类   124篇
自然地理   8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100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6篇
  1979年   3篇
  1973年   6篇
  1959年   11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7篇
  1933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41.
采用小动力无加压旋挖钻机在粒径较大的卵砾石地层和泥页岩地层中进行1500 mm以上大口径钻孔灌注桩施工,由于钻机动力小且不能加压,用常规嵌岩短螺旋钻头钻进出现进尺慢或不进尺现象。通过对河南西峡县宛西制药责任有限公司新厂房桩孔施工过程中出现此种现象的分析和处理,提出了嵌岩短螺旋钻头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2.
9月24日上午。阴。从隆回县城往北出发,一个小时后,到达司门前镇雷锋村,距离魏源故居5公里。这就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研制的“Y两优2号”百亩超级稻试验田,亩产达到926.6公斤,9月19日向全世界公布。7年奋斗,袁隆平终于成功实现了亩产超900公斤的目标。当时,81岁的袁隆平还兴奋地向世界许诺:“10年以后,争取亩产一千公斤。”  相似文献   
43.
在短期基坑沉降监测中,由于数据量少且呈非线性变化,沉降模型很难准确建立。灰色GM(1,1)对数据少、趋势性强、波动小的数据有较高的预测精度,但不能模拟复杂的非线性函数;BP神经网络可以对非线性数据进行学习训练,具有自学习、自适应能力;通过将GM(1,1)与BP神经网络组合,并优化网络部分的学习率、权值和阈值等,建立一种改进的灰色神经网络模型,该模型具有对非线性数据自学习、自适应能力和预测精度更高等优点。通过某基坑沉降监测分析,验证改进的灰色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精度更高,适合短期建模,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44.
利用2013年7-8月在哈密榆树沟水文站采集的河水样品,对主要的化学离子、p H值、电导率EC、总可溶性固体TDS进行了系统的分析,阐明了研究区离子的来源及成因.分析结果表明:榆树沟流域夏洪期径流水体呈弱碱性;HCO_3~-、Ca~(2+)分别为最主要的阴、阳离子,Ca~(2+)质量浓度占阳离子总数的69.45%,HCO_3~-质量浓度占阴离子总数的84.18%;水化学类型为HCO_3~--Ca~(2+);径流中所含的水化学物质一定程度上受水量的稀释作用控制;通过Gibbs图、阴阳离子三角图示法以及主要离子比值法的综合分析得出,水化学离子主要来源于H_2CO_3风化碳酸盐岩,同时还伴有少量的H_2SO_4风化碳酸盐岩,岩石风化主要以方解石矿物的溶解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45.
孙岩  琚宜文  黄骋  周巍  晁洪太  王志才 《地球科学》2018,43(5):1518-1523
通常认为岩石是被剪破或张裂的,那么,为何我们能寻觅到位于同压力垂直方向的破裂构造呢?H Odé剪切变形理论给出一个精辟的回答:在塑性或粘-弹性变形中,由于介质的分异作用,存在一个从屈服条件中获得的速度不连续性,这样,其介质就能沿着等速的特征面剪切滑移.该理论亦称为塑性剪切作用准则,之前是从宏观-直观力学表象予以验证,如构造挤压带的破裂面、正压力下Griffith裂隙端点裂开和垂直压力下的碎裂流动等.进而,我们对花岗岩标本实施高温/高压实验,并取其位于轴压垂直方向裂隙的薄壳表层做扫描电镜观测.然后把从其表层观察的具有H Odé力学表象的微纳米现象,同一般剪切作用的屈服效应结构,从3个方面相比较鉴别.(1)粘-弹性变形:高温-高压的实验样品更容易产生塑性压缩容积流动,不仅具粘性也具弹性变形,随之,样品可展现纳米涂层作用和纳米分层作用.(2)纳米尺度结构:纳米尺度颗粒能成为单一纳米粒-纳米线-纳米层结构,且复体的纳米粒可细分成粒状的、线状的和片粒状的结构等.(3)有序组构:尽管H Odé破裂的粒化流动和纹理流动的优选方位,同普通剪切作用相比,处于弱势范畴,然而综合分析观之,这两者的屈服特征是完全一致的.反之,我们应用H Odé剪切理论去研究一些非常规的变形现象,必能拓展纳米地质学的研讨范畴和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46.
南祁连晚奥陶世多索曲组由火山碎屑岩、火山熔岩和沉积岩组成,火山岩类型从玄武岩连续变化到英安岩,为钙碱性系列组合。采用LA-MC-ICPMS锆石U-Pb定年法,在多索曲组火山岩中首次获得~(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449.9±1.5)Ma、(449.5±1.8)Ma,确定该套火山岩形成于晚奥陶世。地球化学分析表明,该套火山岩总体具有高Al_2O_3、低TiO_2特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Sr、Rb、Ba)和不相容的高场强元素(U、Th)及轻稀土元素(La、Ce),亏损Ta、Nb、P、Ti以及强相容元素Cr、Ni。稀土总量较高,轻稀土元素(LREE)富集型,Eu弱正异常至弱负异常。综合分析认为该套火山岩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岛弧环境。  相似文献   
47.
利用1979~2019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中国地面基本气象要素日值数据集(V3.0)的气温和降水资料,首先定义了客观表征冬季青藏高原南北两支绕流变化的指数,然后分析了其不同的变化特征,并采用相关分析、合成分析等方法初步研究了青藏高原南北两支绕流异常变化对中国气温和降水的影响机制。主要结果有:(1)青藏高原冬季北支绕流和南支绕流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北支(南支)绕流强、南支(北支)绕流弱时,对流层中低纬度地区从高原西部到我国东部沿岸为一个大范围的异常反气旋式(气旋式)环流系统,500 hPa高原的中部为一个异常反气旋(气旋)环流中心。(2)青藏高原冬季南北两支绕流的变化对中国冬季天气气候有显著影响。当青藏高原北支绕流强(弱)时,中国除东北是气温偏低(高)、降水偏多(少)外,河套、青藏高原及长江以南则是气温偏高(低)、降水偏少(多);当南支绕流强(弱)时,中国气温普遍偏低(高),东北及新疆北部是降水偏少(多),南方大部分地区是降水偏多(少)。(3)分析高原绕流异常变化对中国天气气候的影响机制表明:当青藏高原北支绕流强、南支绕流弱时,中国东部35°N以北的对流层中都是异常西北风,35°N以南都是异常东北风,受高原异常纬向绕流影响,对流层大气为明显的“正压结构”;相应的对流层底层从南到北为一致的异常西南风,850 hPa以上35°N的之间为反气旋式切变和下沉运动异常,300 hPa以下异常偏暖,这些条件加强了下沉增温,导致中国东部气温偏高、降水偏少。当青藏高原南支绕流强、北支绕流弱时,对流层中的纬向风异常则为明显的“斜压特征”,异常西风呈现为从对流层低层到高层、低纬度到高纬度的倾斜的带状特征,其下方自华南近地面到华北200 hPa的“三角形”状异常东风,配合相应的经向风异常和华南到华北的异常上升运动,低层为“三角形”状的异常冷气团向南切入到中国南海,中上层为异常偏暖的西南气流在冷气团上自南向北爬升到中高纬度地区,导致中国大范围的气温异常偏低、降水偏多。  相似文献   
48.
1︰50000地形数据库更新的工艺比较复杂,技术要求高,资料来源多,工作量大,这就要求参加生产和质量检查的人员有较高的内、外业测绘知识及经验。现根据检验工作的具体情况就该项目的质量控制,对1︰50000地形数据库更新数据检验方法、易出现的突出问题和检验技巧进行了总结、分析和分类。  相似文献   
49.
付勇  夏鹏  龙珍  张恭境  谯文浪  郭川  杨镇 《地质论评》2021,67(3):67040017-67040017
通过调研扬子地区震旦纪(埃迪卡拉纪)—寒武纪(E—C)转折期大陆风化、海洋环境和有机质富集特征研究。结果显示,扬子地区E—C转折期遭受了较强烈的化学风化作用,且在这一时期区内兼具浅水碳酸盐台地和深水盆地环境。在台地相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黑色岩系不整合接触于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之上,该不整合与E—C转折期全球“大不整合”具有紧密的关系,盆地区发育的完整的沉积地层记录了台地区被风化地层的痕迹。现有大陆风化的地球化学证据集中于n(87Sr)/ n(86Sr)、δ13C、CIA和e??Nd(t)等,同时这些地球化学数据也局限在少数的剖面和层段,因此迫切需要更多的地球化学参数来反映该风化作用的影响范围和演化特征。准确认识扬子地区E—C转折期大陆风化作用与海洋环境演变间的耦合关系,是揭示古生物演化、有机质富集机制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50.
钢筋混凝土(RC)板与一定厚度的土颗粒缓冲层组合结构被广泛用于山区高位单体及群发性崩塌落石的防治,为研究此类防护结构在落石作用下的冲击力衰减规律及RC板的破坏模式,开展了室外系列落石冲击试验。结果表明,增大缓冲层厚度能够有效减小最大冲击力,峰值加速度随缓冲层厚度减小而增大,尤其在缓冲层厚度为0.1 m及0.2 m时,最大值急剧增大,峰值加速度与缓冲层厚度的变化满足指数函数关系;根据量纲分析原理得到缓冲层最大冲击深度与动能的平方成正比、与最大入射冲击力成反比的计算公式,且与实测值较吻合;入射冲击力在缓冲层内的衰减率随缓冲层厚度的增加以指数函数递增,在0.6 m缓冲层厚度下可使峰值冲击力衰减70%左右;随累积冲击能级的增大,RC板经历了弯曲起裂及扩展、次级弯曲裂纹和剪裂纹产生及跨中弯曲裂纹贯通的过程,试验结束时RC板整体表现出典型的弯曲破坏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