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11篇
海洋学   11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6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81.
纳日贡玛铜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类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纳日贡玛铜钼矿床成矿地质背景、含矿斑岩体及矿床地质特征、流体包裹体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等系统资料,并通过与玉龙斑岩型铜钼矿床的对比,认为纳日贡玛铜钼矿床成因类型为斑岩型铜(钼)矿床。  相似文献   
82.
西方劳工地理学研究进展及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与新古典工业区位论和新马克思主义经济地理学论将工人视为一种生产要素和抽象劳动力不同,劳工地理学将工人视为具有能动性的社会主体,研究工人如何按照自身的意愿创造有助于自身生存和再生产的空间。这种劳工认识论的转变在国际经济地理学界产生了极大和持续的反响,促使劳工地理学发展成为具有独特概念体系的经济地理子学科。本文梳理了近20年西方劳工地理学的研究进展,围绕工人能动性的概念、表现形式、形成机制以及它与空间、尺度、地方、全球生产网络之间的关系展开分析。最后基于劳工地理学前沿问题的分析,认为中国劳工地理研究应重点关注中国特色工会体制下工人能动性的构成、经济地理影响与形成的地域条件,并探索有助于社会升级的制度安排。开展劳工地理研究有助于拓展经济地理学的劳动力研究范畴,对认识中国市场经济深入发展时期面临的劳资矛盾和探索共享发展政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3.
广州市居民住房条件的空间分异格局与形成机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广州都市区1 361个社区的第六次人口普查住房数据为基础,从住房的建成年代、建筑结构、户均建筑面积、住房生活设施4个方面构建居民住房条件评价体系,分析其空间分异格局与形成机制。结果表明: 广州市居民住房条件由中心向外围逐渐提升,具有“圈层基础上的多核心”式空间分异结构; 户均建筑面积和建成年代是决定其住房条件差异的2项重要指标,旧城的住房条件异质性最高; 城市发展的历史进程、互换效应和过滤效应、高房价和高地价影响和强化了住房条件分异格局,制度性因素、政府决策和市场力量同时起到了引导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4.
王长建  张小雷  张虹鸥  汪菲 《地理学报》2016,71(7):1105-1118
基于区域视角的能源消费碳排放影响机理分析,是有效实现节能降耗减排的重要研究议题。本文基于投入产出理论,通过构建“能源—经济—碳排放”混合型投入产出分析框架,利用扩展的IO-SDA模型,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疆)1997-2007年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结构分解分析。结果显示:① 新疆能源消费碳排放从1997年的2070.08万t增长到2007年的4034.33万t,碳排放的增长主要集中在能源资源生产与加工业和矿产资源开采与加工业。② 碳排放影响因素的直接效应分析,人均GDP、最终需求结构、人口规模和生产结构的变化是引起碳排放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碳排放强度的降低是这一时期遏制碳排放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说明在经济规模和人口数量不断增长的同时,经济结构未得到有效优化,生产技术未得到有效的提升,导致新疆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快速增长。③ 碳排放影响因素的间接效应分析,省域间调出、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城镇居民消费对于新疆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变化影响显著。④ 碳密集产业部门的固定资产投资增加,能源资源型产品的省域间调出增长,使得区域间“隐含碳”转移效应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85.
大数据已渗入到各行各业,并深刻影响着行业的进程.依据国土资源部和贵州省委、省政府的相关文件精神,贵州省国土资源厅高度重视国土资源大数据建设和应用,专门制定了战略行动方案,并进行了国土资源云的建设.依托国土资源云,贵州省国土资源厅打造了一系列的国土示范应用,并对未来国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远景规划.  相似文献   
86.
国内外学者对港口体系结构演化的定性分析较深入,但从长时间尺度定量的研究较少。本文在阐述港口体系结构波动的一般特征基础上,提出港口体系结构波动的两个基本假设。引进港口体系全局指数和基尼系数,以欧洲北部港口体系为研究案例,从长时间尺度分析了传统货物运输和集装箱运输两个角度下港口体系结构的演变特征,计算结果表明,北部港口体系结构在长时间尺度趋向于集中发展,而从短时间来看,港口体系结构波动特征明显,遵循集聚发展、分散发展和均衡发展相互交替的发展规律,验证了两个基本假设。最后讨论了区位因素、港口规模以及技术进步对港口体系结构的影响过程。  相似文献   
87.
1988―2006年珠三角建设用地扩展的空间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珠三角1988、1998、2006年3个时相的建设用地解译数据,借助GIS空间分析工具,采用空间重心分析、象限缓冲区分析、典型区位空间分析、景观形态分析等空间分析方法,对1988年以来珠三角建设用地扩展的空间特征进行研究。其结果表明:1988年以来,珠三角的建设用地进入高速扩展时期,建设用地空间重心总体向东南方向移动,整个区域东部及南部的建设用地扩展占绝对优势,特别在近珠江口以及珠江口东岸地区表现得更加明显,围绕珠江口形成"剧烈扩展型―强扩展型―弱扩展型―稳定型"递变圈层结构;建设用地总体上呈现向沿路、沿海和平原区等典型区位集聚的特征,但在斑块层面上则表现出形态复杂和布局散乱的特点,且围绕城市中心区形成"集聚(高水平)―分散―集聚(低水平)"的圈层递变结构。  相似文献   
88.
"三江"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银多金属成矿带,现已累计探明的银储量约占全国累计探明储量的5%.解嘎银多金属矿区位于"三江"成矿带的北段,与北西端的纳日贡玛斑岩型铜钼矿带毗邻,构成了我省南部地区主要的一条银多金属成矿带.通过综合分析解嘎地区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初步总结了区内矿床成因类型,并进一步提出了区内下一步矿产地质工作的重点及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89.
“三江”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银多金属成矿带,现已累计探明的银储量约占全国累计探明储量的5%:解嘎银多金属矿区位于“三江”成矿带的北段,与北西端的纳日贡玛斑岩型铜钼矿带毗邻,构成了我省南部地区主要的一条银多金属成矿带。通过综合分析解嘎地区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初步总结了区内矿床成因类型,并进一步提出了区内下一步矿产地质工作的重点及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90.
为了进一步规范海洋与渔业执法程序,严格依法行政,日前,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根据有关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了"山东省海洋与渔业行政执法证件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