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5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78篇
测绘学   36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32篇
地质学   272篇
海洋学   22篇
天文学   27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0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401.
通过对藏北祖尔肯乌拉山地区大面积分布的新生代火山岩的^40Ar-^39Ar同位素测年结果分析表明,火山岩^40Ar-^39Ar同位素年龄介于45Ma~39Ma之间,集中于40Ma左右,属始新世。火山岩^40Ar-^39Ar同位素年龄的精确限定,不仅为该区生物化石缺乏的新生代陆相红层沉积时代上限提供了同位素年代学依据,而且为藏北EMⅡ型富集地幔形成时限提供了同位素年代学的约束。  相似文献   
402.
本文记述贵州青岩中三叠统腹足类二新属,二新亚属。沃氏螺属低沃氏螺亚属Worthenia(Humiliworthenia)属翁戎螺超科Pleurotomariacea脊旋螺科Lophospiridae。亚属型Worthenia nuda Koken,1900。螺塔中等高,侧角大干80°,阶梯状。螺环的上斜面与外侧面近于等宽,具上、下两旋棱,下旋棱较弱。裂带位于上旋棱处,凸,有时几近平。生长线弱,表  相似文献   
403.
青藏高原沱沱河盆地渐新-中新世沉积环境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沱沱河盆地保存着青藏高原内部至今发现最完整的渐新世至中新世连续沉积记录,由渐新世雅西措群(31.3~23.8Ma)和早中新世五道梁群(23.8~21.8Ma)组成,总厚度2393m。雅西措群主要为紫红色、砖红色砂岩、粉砂岩与泥岩韵律互层,五道梁群为一套内陆湖泊相泥灰岩、内碎屑灰岩和叠层石灰岩沉积。沱沱河盆地渐新-中新世沉积环境经历了3个阶段的演化:(1)早渐新世,以河流环境为主,古水流以北向为主,反映古气候条件比较干燥;(2)中晚渐新世,以湖泊环境为主,古水流以东北向为主,古气候条件相对温暖潮湿;(3)晚渐新世至早中新世,主要为湖泊环境,古水流转为南向,沉积岩性由雅西措群项部的砂泥岩互层为主转变为五道梁群的泥灰岩为主,反映当时的物源区发生重大转变,构造活动趋于稳定,古气候条件由温暖潮湿转为干燥。沱沱河盆地渐新-中新世气候和构造活动历史对于研究青藏高原早期隆升作用和全球气候变化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04.
羌塘盆地构造改造强度划分与油气远景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羌塘盆地是经历了多期构造改造的改造型盆地。通过对盆地地层暴露程度、变质作用.火山-岩浆活动和构造变形强度综合研究,将羌塘盆地划分为弱构造改造区、中等强改造区和强改造区3种改造类型。在此基础上,结合生、储、盖层特征、保存条件、构造条件和地表油气显示,采用多重信息叠合法将羌塘盆地划分为油气有利区、较有利区、较差区和不利区,其中吐坡错-确旦错-半岛湖地区、白滩湖-波涛湖地区、比洛错东-土门地区和长梁山-黑尖山地区为盆地油气有利远景区。  相似文献   
405.
对陆梁油田白垩系及侏罗系储层成岩作用过程的研究表明,储层的孔隙演化主要与压实作用、溶蚀作用和胶结作用等有密切关系。压实作用、石英次生加大和高岭石的后期充填作用是使孔隙遭受破坏的主要成岩作用类型,长石和碳酸盐矿物的溶蚀作用是形成次生孔隙的主要成岩作用类型。各种成岩作用的时空配置关系控制着孔隙的发育程度;储层孔隙发育具垂向分带性,在纵向上发育一个次生孔隙带,这对预测本区储层物性的空间分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06.
油坊庄油田长2油层组发育水上分流河道、天然堤、决口扇、沼泽等沉积微相类型,储集砂体以水上分流河道砂体为主,天然堤等次之。顺着物源方向,砂体连通性较好,物性较好,非均质性弱;垂直于物源方向砂体连通性、物性较差,非均质性强。储层层内非均质性较强,储集砂体垂向韵律以正韵律为主,不利于水驱油。长2油层组单砂层数越多,层间非均质性越强。综合研究表明,储层非均质性受沉积环境控制。  相似文献   
407.
在野外详细测量剖面基础上,对碳酸盐岩宏观特征、矿物和碎屑组分、结构、碳氧稳定同位素、生物古生态等特征进行系统研究。研究显示碳酸盐岩主要为泥晶灰岩、颗粒泥晶灰岩和泥晶颗粒灰岩等岩类,δ13C和δ18O值呈现低→高→低→高→低(雀莫错组→布曲组→夏里组→索瓦组→雪山组)的规律性变化。雀莫错组和雪山组以河控三角洲相沉积为主,布曲组为碳酸盐缓坡相沉积为主,夏里组主要为潮坪-三角洲相沉积,索瓦组主要为潮坪-泻湖相沉积,中晚侏罗世羌塘盆地古水深在下降的总趋势中呈现浅→深→浅→深→浅的升降旋回,盆地沉积中心由东向西迁移,区域构造演化和全球海平面变化共同控制了沉积面貌。  相似文献   
408.
本文采用南纬45度以前的南极地区的自由空间异常及地形的最新数据求其布自异常的分布.并从重力异常方面考查了该地陆区及邻近海域的地下构造.全部陆区出现负异常,这表示巨厚的冰床及基底地形的重量全由地壳均衡地支撑着.在大陆周围的海域部分.大洋中脊比起周围地区相对地存在有负异常地带.进一步详加解析的结果.罗斯海的地下构造与大洋中脊有关联性,而且这一地区岩石圈与软流圈的界面不清,暗示软流圈的境界要上达于地壳的下层.本研究使用了已往有南极的重力与地形的资  相似文献   
409.
可可西里是羌北—滇西构造域中重要的新生代沉积盆地,其古近系红层是认识中国陆相微陆块成盐作用的重要窗口。该区南部沱沱河盆地、北部错仁德加盆地古近系雅西措群地层中明显包含两套含盐系地层,两套层系形成的时代、古气候条件相同,但古地理条件、古盐湖盆地规模、成盐机制各异。渐新世时期沱沱河盆地属于封闭型的干盐湖沉积,错仁德加盆地属于开放型干盐湖沉积环境,预示着青藏高原中部渐新世大可可西里盆地并非相互连通,其中小型盆地的沉积成盐环境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10.
根据实测水文泥沙资料,利用悬浮泥沙沉降公式、泥沙起动流速公式、再悬浮通量与沉降通量公式以及通量机制分解方法,分析了庙岛海峡周边海域的悬浮泥沙时空分布和变化特征,计算了再悬浮通量、沉降通量、单宽悬浮泥沙输运量,探讨了表层沉积物再悬浮和悬浮泥沙运移特征及动力机制。结果表明,悬浮泥沙浓度周期变化与潮流流速周期变化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底层悬沙浓度变化对高流速的响应比较明显,表层悬沙浓度变化对低流速响应比较明显;悬浮泥沙单颗粒沉降现象不明显,除庙岛海峡外其他海域较适合悬浮泥沙絮凝沉降,并以中、底层絮凝沉降为主,且表现出自表层至底层絮凝沉降作用逐渐加强趋势;表层沉积物再悬浮对近岸浅水区、庙岛群岛周边海域水体悬浮泥沙浓度的影响显著于其他海域;悬浮泥沙输运整体以平流输运为主,垂向净环流为辅,庙岛海峡南侧向黄海输沙、北侧向渤海输沙,二者同时进行,悬浮泥沙净输运主要由水道向两侧浅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