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5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78篇
测绘学   36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32篇
地质学   272篇
海洋学   22篇
天文学   27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0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67 毫秒
381.
牛头群中的燧石岩主要是交代灰岩和页岩的产物,少量呈粒间胶结物出现。在野外,燧石的产状有以下几种明显不同的形式,(1)粗砾石和薄板状灰岩边缘的硅化边;(2)灰央和页岩内的结核;(3)达,夺和页岩的硅化层;(4)砾岩内的碎屑或屑的部分交代产物。放射虫和海绵骨针山微晶石英或方解石组成,在燧石集中出现的该套地层的奥陶系部分,放射虫和海绵骨针最为常见。在与燧石伴生的灰岩中,通过阴极发光发现,被方解石交代的放射虫和骨针的数量要比通过岩石显微镜观察到的更多。在硅质和极少量黄铁矿化放射虫之间的岩石学关系进一步说明,这些生物骨粒在压实之前以被溶解。除了间接通过硅化灰岩和页岩存在外,放射虫没有留下它们先前存在的任何痕迹。压碎的内粒被玉髓胶结表明,燧石沉淀发生在压实期间或压实之后。硅化的历史和硅质生物碎屑被溶解或交代的延续时限是从沉积物-水界面附近(此时伴随着灰岩的早期固结石化)到较深埋藏的机械压实作用之后。  相似文献   
382.
拉日玛金矿床位于西秦岭白龙江复背斜之次级温泉背斜内,赋矿地层为太阳顶群(寒武-奥陶系?)。含金岩系主要为一套碳质板岩和层状、透镜状黑色燧石岩组成的沉积建造,间夹少量硅化白云岩透镜体。矿床学研究证实,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地层本身。产有金矿床(矿点)和密集分布金异常的太阳顶群以Au、As、Hg、Sb和Ba、U等元素的高异  相似文献   
383.
林兵  程海生 《现代地质》1992,6(2):150-159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甘肃西成铅锌矿田毕家山矿床的成矿地球化学条件、矿床成因和成矿物质来源。研究结果表明:(1)该区成矿金属物质主要取自基底地层,而不是含矿层。地层地球化学和铅同位素研究都证实了这一论点;(2)该矿床矿石硫主要取自海水硫酸盐的还原硫;(3)矿床成矿流体的水主要来源于渗流加热的大气降水和部分回灌的海水;(4)该矿床应属于同生热液沉积-动力分异热液强改造型层控铅锌矿床。本文并建立了该矿床的成矿模式,以便直观地了解该矿床的成矿地球化学条件。  相似文献   
384.
伊海生  张叔华 《矿物岩石》1993,13(3):100-108
本文扼要地总结了拉尔玛金矿床赋矿岩石和矿石中微量元素的分配特点,指出元素的沉积初始富集是成矿的基础,而后期叠加改造强度则是元素工业富集的关键。进一步通过元素组合的相关分析,详细地剖析金、铀矿化及其伴生元素系列的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385.
昭和基地的地震观测是从日本在1957年的国际地球物理年(IGY)参加南极观测时开始的。当时的南极观测只是 IGY 的一个临时体制。昭和基地建在挪威已宣布为领土的翁古尔岛上。后来,缔结了南极条约,冻结了各国在南极的领土权,只要是以和平为目的的科学活动,就可以在南极内自由地进行。南纬60°以内的南极大陆及其周围地区尽管位于国外,但也是日本人可按自己意志活动的唯一场所。1965年,新破冰船“富士”号下水,使中  相似文献   
386.
为改变目前地震监测与震情会商工作效率低、人为因素大,资料利用差等情况。国家局科技司于1988年下达了《广东省地震局会商系统建设》的课题任务,该项目由我局综合预报室负责承担,于1989年11月底完成并于1989年12月26日通过局级验收,可正式投入使用。 该系统引用现代计算机设备和技术,实现了对各种地震观测数据的汇集、储存和管理,并进行快速的计算处理。通过大屏幕投影、绘图仪或打印机等输出各种图形、曲线、表格及数据,为地震预报人员进行预报决策提供了现代化的会商手段和先进的数据处理技术。系统  相似文献   
387.
现代海底热水活动的系统性研究及其科学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现代海底热水活动是当前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研究海底地质作用体系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海底的构造作用、岩浆活动等因素制约了热水循环的发育和活动规律,而热水活动又直接或间接地产生了一些地质效应,如海底的热水喷流成岩成矿效应,此外它还与海底的热能输导与转化、海洋化学组分特征、海洋生命和生命起源等现象有着密切的成因联系。开展现代海底热水活动的系统性研究,应注重将热水循环的内部动力学机制和热水活动所引发的外部环境效应相结合,为此我们把它初步展开为:热水循环的空间组构研究、热量输导作用研究、热水流体的化学成分研究、热水活动与极端生命的关系研究以及热水活动的生命周期研究等5个方面,分别解析其内部特征以及引发的环境效应。最后初步探讨了开展海底热水活动的系统性研究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388.
上扬子地区晚二叠世晚期及早三叠世早期异常碳酸盐岩可以按成因分为3大类:A类-生物成因 的异常碳酸盐岩,B类-非生物成因(化学及水动力成因) 的异常碳酸盐岩,C类-生物、水动力及化学等复 合成因的异常碳酸盐岩;还可进一步识别出8个具体类别,包括微生物岩、角砾状灰岩、扁平砾屑灰岩、条带 状灰岩、薄板状、纹层状泥质灰岩、鲕粒碳酸盐岩及a、b型蠕虫状灰岩。近乎极端的古海洋环境和古气候条件 是P/T转换时期以错时相为主的异常碳酸盐岩得以发育并作为早三叠世重要沉积类型的基础;P/T生物大灭绝 事件发生以后,底栖动物对海相沉积层表面的破坏几乎停止,海洋洋流近乎停滞,与此同时表层海水饱受季风 与飓风风暴的侵扰,分布在生物礁或浅水碳酸盐岩台地之上的透光带菌藻生态系统生长为具有一定抗浪能力的 微生物岩,频繁的风暴对海底的影响使得同生期弱固结的碳酸盐软泥被打碎而形成同生砾屑,一定的古地形坡 度又加剧了风暴为诱因的碳酸盐沉积物重力流的发育;此外,碳酸钙过饱和的海水可以使得碳酸盐直接化学沉 淀于海底,同时巨型季风带来的黏土和粉砂与碳酸盐化学沉积共生,这一系列的过程发生于早三叠世早期特殊 的古环境中,造成了上扬子地区多种多样的异常碳酸盐岩沉积。  相似文献   
389.
伊盼盼  韦昌富  陈盼  马田田 《岩土力学》2012,33(4):1025-1030
详细介绍了改进的常流速联合测试系统,该系统增加了气泡冲刷和量测装置,能够冲刷试验过程中溢出陶土板的气泡并测量气泡的体积,进而对溢出水量进行修正,使测量值更加接近于真值。使用该系统对试样进行一步脱湿、吸湿流动试验,得出溢出水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利用HYDRUS-1D水分运移模型对该曲线进行拟合并得出相关参数。根据这些参数,反算得出试样脱湿段和吸湿段的土-水特征曲线和渗透函数并和实测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很好的拟合实测溢出水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通过模型得出的土-水特征曲线和实测值比较接近,证实了该方法的可靠性。并且,与传统的测试方法相比,该方法能够节约大量的时间。因此,通过一步流动试验测定非饱和土-水力学参数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90.
塔里木灌区膜下滴灌的棉田土壤水盐分布特征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通过膜下滴灌田间试验,研究了塔里木灌区棉田土壤盐分运移特征。结果表明:膜下滴灌的棉田土壤盐分呈Y状垂直分布,膜下土壤盐分含量小于膜间,膜间土壤盐分从表层到深层呈逐渐增减的趋势。随滴灌量增加,膜下土壤盐分峰值位置下移。滴灌量从2 618 m3/hm2增大到4 265m3/hm2,湿润峰位置从40 cm下移至100 cm,盐分峰值位置从30 cm下移至60 cm。滴灌结束后,膜下0~60 cm及0~100 cm土壤平均含盐量均减小。脱盐程度随滴灌量增大而增加,0~60 cm土层脱盐率从6.0%增加到34.8%;而膜间土壤呈积盐状态,积盐程度随滴灌量减小而增大。随滴灌年限增加,0~60 cm的土层平均含盐量逐年增加,从2005年到2007年,4 265、3 926、3 600、3 271m3/hm2灌溉定额下的土壤平均含盐量年均增加了0.4、0.6、1.1、1.1 g/kg。研究结果指出了塔里木灌区现行棉花膜下滴灌制度存在的积盐问题,成果对完善干旱区膜下滴灌灌溉制度具有一定得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