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8篇
  免费   202篇
  国内免费   268篇
测绘学   80篇
大气科学   85篇
地球物理   323篇
地质学   701篇
海洋学   124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44篇
自然地理   8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4年   2篇
  193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The Dongsha fault- uplifted massif (for convenience . Dongsha massif from here on) is located in the northern continental shelf-slope of the South China Sea, where the water depth is 100-400m. The massif is considered to be a part of the large-scale fault-uplifted zone directed NE and separating the Pearl River Mouth Basin into northern and southern graben areas. The sedimentary cover of the Pearl River Mouth Graben consists mainly of a 7000-10000m thick Tertiary system. A large-scale uplift occurred in the Dongsha fault-uplifted zone during Paleocene-Eocene when the lower structural layer (lower Tertiary) existed only in the small depressions of the fault-uplifted zone.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the Dongsha fault-uplifted zone could be divided into: 1) the basement formation stage (J2-K1); 2) the slowly uplifted stage (K2-E22); 3) the weathering and erosion stage (E23-E31); 4) the integrated subsidence stage (E32-N12) and 5) the last uplifted stage (N13-Q). The formation of the oil and gas pools o  相似文献   
912.
913.
遥感技术在国土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遥感技术作为新兴的具有极大应用价值的信息科学技术,在最近几十年有了巨大发展,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通过实例对这一技术在国土资源调查中的应用做了一些基本探讨,从而为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14.
长江,我国第一大河流,主干途经云南、四川、湖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七省一市。总面积约49万平方公里。共计人口有1.53亿。如果包括水系纵横所及范围,则达18个省市自治区。复盖了国土面积的1/5,聚集了全国1/3的人口,创造了我国2/5的工农业总产值。如此重要之地,可否建成为我国乃至世界上最大的产业密集带,已引起国内外人士的普遍关注。本文试从战略的高度、发展的眼光,就它开发的价值、方案和前景作一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915.
偏移是一种提高地震资料空间分辨率的方法,它使倾斜反射界面归位,绕射波收敛.对偏移成像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包括主要的偏移方法(二维与三维偏移、叠后与叠前偏移、时间与深度偏移)和算法(克希霍夫积分偏移、频率波数域偏移、有限差分偏移);讨论了偏移成像技术的发展趋势,包括各向异性偏移、粘弹性偏移、真振幅偏移、速度综合建模及复杂地形条件下成像问题;并通过一个叠前深度偏移成像的实例验证了新技术在复杂构造条件下有很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16.
利用中国第32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于2015年12月至2016年1月在南极威德尔-斯科舍汇流区获得的湍流微结构、温盐深仪和下放式声学多普勒海流计观测资料,分析了该海域上层海洋(30~500 dbar)的湍流混合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显示,湍动能耗散率(ε)和湍扩散系数(Kρ)分布呈现明显的区域性特征,与当地的水团和环流分布密切...  相似文献   
917.
简要介绍了在数字大庆成果基础上,基于地理信息技术和三维GIS技术建设的大庆三维数字城市,其在大庆市城市规划和地下综合管线管理与应用服务方面的作用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18.
针对现有海洋地质调查数据的应用需求,采用面向对象技术和分布式技术,借鉴Epicentre数据模型提出了以面向对象数据模型作为统一数据模型的海洋地质调查数据服务平台。介绍了平台的体系架构及其所采用的关键技术,并对平台进行设计开发,初步实现了海洋地质调查数据的集成共享,为海洋地质调查数据服务系统建设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919.
本文利用成都地区地基GPS得到的GPS-PWV对2008年一次暴雨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得出了成都地区GPS-PWV的变化同实际降水间存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GPS-PWV对于空中水汽变化具有很高的敏感性,能及时反映大气中水汽的时空变化;降水强度的极大值滞后于可降水量的峰值,对降水有一定的提前性;强烈的上升运动有利于PWV的积累增长,并且上升运动的强度同GPS-PWV的大小有很强的相关性;GPS-PWV处于高值区时往往大气都处于不稳定的状态。  相似文献   
920.
海洋涡旋携带着极大的能量,然而缺乏足够的现场观测数据,对于中尺度涡的认识还很不完整.本文基于船舶观测和卫星遥感数据研究了 2019年上半年西北太平洋黑潮延伸体区域(25°~40°N,130°~160°E)唯一一个存活天数超过150 d的典型强中尺度冷涡的涡旋特征:其平均半径58.37 km,平均涡能量密度达4.7×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