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48篇
测绘学   1篇
地质学   111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3 毫秒
51.
52.
53.
提要:本文介绍了采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CSAMT)和瞬变电磁测深(TEM)在河南省舞阳王楼、小韩村两个铁山式矿区进行深部铁矿探测试验研究与找矿预测。试验研究表明,CSAMT和TEM电磁方法寻找隐伏沉积变质型铁矿是可行的。在同等地质条件下,线源TEM的有效探测深度最大,CSAMT的有效探测深度居中,中心回线TEM较弱;TEM方法受地表低阻体干扰影响较CSAMT方法大,但垂向分辨率优于CSAMT方法。在干扰较强的铁矿区采用CSAMT预测,以经山寺、小韩村、冷岗一带为中心,可能存在深部隐伏铁矿体,为整装勘查下一步工作部署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4.
提要:本文以局部奇异性方法为手段,结合证据权模型中点-面空间相关关系显著性指标t值,确定了成矿元素局部奇异值最优的α阈值,据此圈出了单元素异常分布区域。同时采用基于广义自相似性原理的S-A方法对复合异常进行分解,得出区域背景场和异常场的空间分布。研究显示,上述方法圈定的异常区域与已知矿床及区域成矿条件吻合程度较高,能有效地提取和增强元素弱异常,所圈异常区域可靠程度较高,具有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55.
通过对测区遥感解译环形构造与1:5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元素异常产生的叠加关系进行分析比较,认为具有叠置、套合关系的环形构造和元素异常具有相同的内在地质成因关系。选择测区内扎赉河农场Cu多金属元素异常区开展野外地质调查验证,在两者交集部位发现了(黄铁矿、孔雀石、黄铜矿)矿化构造蚀变岩(带).这一实践过程为区域地质找矿工作早期确定元素异常矿化位置起到了标示作用.  相似文献   
56.
豫西公峪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较为详细地总结了公峪蚀变岩型金矿的地质特征,将成矿作用分为3个阶段,即石英-黄铁矿阶段,石英-硫化物阶段和石英-碳酸盐阶段,并测定了矿石样品的稳定同位素组成。结果表明:硫化物的δ^34S值变化于-1.7‰~2.2‰之间,与陨石硫的δ^34S值接近,反映为深源;成矿Ⅰ阶段流体的δD值为-68‰--86‰,δ^18OH2O为-0.6‰~ 4.9‰,成矿Ⅱ阶段流体的δD值为-67‰~-84‰,δ^18OH2O为-0.6‰~-8.9‰,反映成矿流体主要有两个来源,Ⅰ阶段以深源水为主,Ⅱ阶段有大量大气降水混入。公峪金矿与祁雨沟金矿应属于同一成矿系统的产物,均与燕山晚期岩浆热液活动有关,可能为同源、同期、不同构造空间的演化产物。  相似文献   
57.
东秦岭钼矿类型、特征、成矿时代及其地球动力学背景   总被引:88,自引:19,他引:88  
文章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论述了东秦岭钼矿床的时空分布、分类和基本特征。东秦岭钼矿带沿区域构造线呈近东西向狭长带状展布,钼矿床主要集中分布于金堆城—南泥湖地区内;其形成与燕山期中酸性浅成_超浅成小花岗斑岩体有关,钼矿床直接产于岩体内外接触带及其附近;矿床类型主要为斑岩型、斑岩_矽卡岩型,少量热液碳酸盐脉型。结合Re_Os同位素年龄数据,探讨了东秦岭钼矿床的成矿时代及其成矿物质来源、成矿环境、大规模成矿作用时限及其特征,以及成矿地球动力学背景、演化特点和成矿过程。研究结果表明:除黄龙铺钼矿床形成于(221.5±0.3)Ma外,东秦岭地区钼矿床的大规模成矿主要出现在(144.8±2.1)~(132.4±2.0)Ma时限之间,对应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为华北克拉通与扬子克拉通的碰撞造山后陆内造山局部伸展过程、中国东部地球动力学体制大转换晚期岩石圈拆沉及伸展时期。  相似文献   
58.
鲁西平邑归来庄金矿床成矿流体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鲁西平邑地区归来庄金矿成矿晚阶段蚀变矿物方解石的流体包裹体和稳定同位素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后发现:保存于方解石脉中的包裹体均为气液两相盐水溶液,均一温度在110℃~250℃之间,冰点变化于-2.8℃~-9.3℃之间,对应的盐度在4.65%~13.18%之间。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矿床的δ^34S值介于-0.71‰~2.990‰之间,δ^13CPDB值为-3.3‰~0.0‰,δDSMOW为-48‰~-61‰,δ^18O水值在-1.13‰~5.07‰之间。硫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流体来源于地幔,碳、氢、氧同位素则显示有较多的大气降水混入。锆石SHRIMP测年结果暗示归来庄金矿形成于中侏罗世,其成因与角砾岩体的隐爆、流体的减压沸腾和深循环的古大气水混入有关。  相似文献   
59.
中国北方中生代大规模成矿作用的期次及其地球动力学背景   总被引:170,自引:67,他引:170  
本文论述了中国北方(包括华北、东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金属矿床的空间分布特点,分析和讨论了主要成矿区带(长江中下游、小秦岭-熊耳山、西秦岭、华北克拉通北缘和大兴安岭南段)及一些大型矿集区(胶东、鲁西和乌奴格吐-甲乌拉)中矿化组合和成矿期次以及地球动力学背景。提出中国北方大规模成矿作用出现在200-160Ma,140Ma左右和120Ma左右三个峰期。通过对中生代地球动力学演化的分析研究,认为三大成矿事件所对应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分别为后碰撞造山过程、构造体制大转折晚期和岩石圈大规模快速减薄。在200-160Ma时期主要表现为大厚度岩石圈局部伸展有关的岩浆-热成矿,在140Ma左右时期成矿表现为与深源花岗质岩石有关的斑岩-夕卡岩矿床,而120Ma左右时期的成矿是在岩石圈快速减薄过程有大量地幔流体参与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60.
结合近年所做地质工作,对碎云母的资源现状、开发利用情况、加工工艺流程以及市场需求、发展前景等做了概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