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地质学   13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6 毫秒
11.
随着近年来对朗杰学群的解体,发现前人对于朗杰学群、涅如组、修康群及洛林岩群的研究存在混淆,研究对象是否为朗杰学群应重新审慎,同时,几者是否为同一构造背景产物仍存在较大争议。本文对朗杰学群命名地(贡嘎县姐德秀镇-朗杰学乡一带)的朗杰学群重矿物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及古生物化石进行了研究。朗杰学群砂岩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化学成分低于地壳克拉克值,SiO_2含量平均为74.14%,K_2O/Na_2O值平均为0.70,反映砂岩成熟度较低,没有经历明显的成岩后生改造;化学蚀变指数(CIA)较集中,平均为71.55,属低级-中等风化程度,指示气候和构造环境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古环境分析显示,100Mg/Al_2O_3值平均为7.85,CaO/Fe+CaO值平均为0.314,表明朗杰学群形成于中等盐度的深水厌氧环境,且由北向南沉积水体逐渐加深;重矿物以锆石为主,其次为金红石,分选磨圆较差,ATi指数为93.3~98.97,ZTR指数为48.01~85.75,反映朗杰学群物源区的火山岩较为丰富,且搬运距离较近;REE-La/Yb图解、Hf-La/Th图解、F_1-F_2图解、Th/Sc-Zr/Sc图解及重矿物特征均显示朗杰学群物源区主要为中酸性火山岩及长英质陆源碎屑岩,结合前人研究的古水流方向证据,并对比直孔-松多特提斯洋演化及南冈底斯中-晚三叠世岩浆岩与朗杰学群碎屑锆石峰值年龄(240Ma),确认了朗杰学群物源来自南冈底斯;构造判别图解显示朗杰学群为大陆岛弧与活动大陆边缘环境之间特定构造背景下的产物,形成环境更靠近活动大陆边缘一侧;古生物化石以凸海燕蛤(Halobia convexa Chen, 1964)为代表,显示朗杰学群形成于晚三叠世卡尼期;综合风化程度、物源区、构造背景及形成时代分析,朗杰学群的形成与雅鲁藏布特提斯洋的演化相吻合。  相似文献   
12.
冀北三叠系二马营组分布于下板城—平泉一带,主要为一套河流相红色砂泥岩组合,时代原定为中三叠世。通过1∶5万区域地质调查,首次在二马营组上部发现凝灰岩夹层,并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其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234.2±2.6Ma(MSWD=3.2),综合古生物化石、后期脉岩、地层接触关系等依据,将二马营组沉积时限重新厘定为中—晚三叠世。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认为冀北三叠系二马营组凝灰岩夹层的形成可能与西伯利亚板块与华北板块碰撞造山有关,该凝灰岩层作为有效的地质事件标志层,记录了当时构造背景下华北陆块北缘的一次火山活动。  相似文献   
13.
西藏普兰、吉隆沟一带藏南拆离构造发育较为完整,主滑脱面位于基底聂拉木岩群与盖层肉切村群及绒沙组之间,但部分地段被中新世二长花岗岩侵蚀。调查研究认为,藏南拆离构造具有长期、多期活动性,不仅在中新世有多次强烈活动,而且在古生代至中生代长期伸展拉张作用过程中就已逐步形成并不断活动,至少在早石炭世、早二叠世、早三叠世、晚三叠世、早侏罗世等均有过较强烈至强烈的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