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87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21篇
地球物理   49篇
地质学   116篇
海洋学   103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25篇
自然地理   4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贾国东  黄国伦 《地学前缘》2005,12(Z1):29-35
沿海地区海底地下水排放在北美和欧洲等发达地区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海岸带陆海相互作用过程。但这一过程在我国尚未引起足够认识,有关研究极少见。海底地下水排放的研究历史不长,只是近十多年才有了快速的发展,有了越来越多的定量研究成果。其研究方法主要有水文计算法、现场实测法和地球化学示踪法,各种方法之间的对比实验是目前的热点问题。沿海地下水排放具有重要的环境意义,它可以是陆地营养物质和污染物质的一个重要排放通道,可以对海岸带环境产生一定影响。我国沿海地区应该加强有关的研究工作,为海岸带环境管理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52.
层序地层研究表明,位于扬子地块西南缘的黔西南地区在中三叠世末期(相当于Ladinian-Carnian期)出现了一次与全球同步的大规模海侵,形成了一个向上变深的碳酸盐岩台地淹没沉积层序。垄头组顶部和竹竿坡组分别是海进体系域(TST)的下、上部分。碳、氧同位素研究表明,垄头组顶部自下而上δ(18O)持续增大,而δ(13C)先逐渐增大,后在顶部界面附近快速下降,反映了垄头组顶部在暴露环境下氧化作用的结果。竹竿坡组δ(13C)自下而上逐渐增大,δ(18O)总体呈现逐渐减小趋势,反映了海平面变化特征。研究认为,海进体系域的δ(13C)和δ(18O)演化不但反映了海平面和沉积环境变化,同时对密集段(CS)、层序界面和古暴露面等也有很好的识别作用,在层序地层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3.
统计了渔洞水库的水位变化规律,分析了水库蓄水前后库区及其附近地区的地震活动性和构造应力场特征。结果表明,水库蓄水前后研究区地震活动的图像、强度和频次都没有明显变化;水库蓄水和水位变化对研究区构造应力场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54.
为研究免共振沉桩过程对地表振动影响,采用密度放大法以消除模型桩弹性模量过大对计算效率的影响,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中建立了相应的连续振动沉桩模型,并和文献中的现场测试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了激振力幅值和振动频率这两个施工参数对地表振动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放大法可有效提高数值模拟的计算效率,模拟沉桩7.0倍桩径(4.9 m)所需计算时间约为12.0 h,数值结果较好地模拟了现场测试中免共振沉桩的地表振动影响;激振力幅值和振动频率均主要对近场(水平距离为5.0倍桩径范围内)的地表振动有明显影响;临界沉桩深度与地表振动影响峰值相对应,该深度随水平距离先增大后趋于稳定;激振力幅值对临界沉桩深度的改变不明显,振动频率对远场临界沉桩深度则有较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5.
三维并行合成震源记录叠前深度偏移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一种基于波动理论的三维合成震源记录叠前深度偏移方法,该方法不含任何物理假设,利用波动方程算子的3个性质,合成炮震源及炮震源记录,将面炮记录合成与相位编码合成两种方法在理论上和计算上合二为一,成为一个统一的合成理论. 通过双重叠加把三维叠前五维数据转换为三维数据,既保证了成像质量同炮记录偏移成像一样精确,又显著地提高了计算效率,且适于复杂地质构造成像. 针对不同情况,给出了几种不同的合成算子,使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有较大的灵活性和选择性. 基于MPI并行算法的实现,进一步提高了计算效率. SEG\EAGE盐丘C3_NA数据模型上的试算结果和新疆三维起伏地表实际地震资料的处理结果进一步说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56.
Acartia bifilosa (Copepoda: Calanoida) is a common species in offing of global waters and it often becomes dominant species in some estuaries. This species develops different strategy according to variation of environment. Despite its ecological role, Acartia bifilosa also has been concerned as live feeds in aquaculture, but study on egg production rate of this species in saturated diet in different temperature and different diet is so far not available. In order to interpret the importance of temperature and diet on natural population variation and also on aquaculture as foods of larval fish, the functional response of reproductive success of Acartia bifilosa was quantified in the laboratory using different temperatures and diets. Acartia bifilosa was captured in Jiaozhou Bay and acclimated to corresponding temperature for 3~4 days. In order to reduce the effect of large extent temperature range on organism, we captured Acartia bifilosa from March to June and acclimated them to temperature which is adjacent to natural temperature. Daily egg production rate (EPR, eggs female-1day-1) was detected for 11~15 days at 5 different temperatures ranged from 8.0 to 23 °C and all the females was feed on saturated diet all through the experiments. EPR on first day was not calculated in the mean EPR to eliminat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diets. This result showed that Acartia bifilosa spawned continuously during the experiment days and no obvious regulation was found. EPR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emperature from 8.0 to 23 °C. The highest mean EPR was observed at 23 °C (7.3 eggs female-1day-1), and the lowest value was found at 8 °C (3.8 eggs female-1day-1). The effect of diets on EPR was evaluated at two different temperatures (8.0 °C and 12.5 °C). Same trends were found at the two temperatures: mean EPR fed on Chaetoceros sp. was higher than that fed on Skeletonema costatum, and during the 14-day experiments, EPR was higher for females fed on Skeletonema costatum than chaetoceros sp. in the first few days (3~5 days), but it changed reversely in the subsequent days until the end of the experiments. Hatched eggs were observed in the two experiments at temperature 8°C and 12.5 °C and no diapause eggs were found. The hatching success rate was low at 8°C but reached 93.2% at 12.5 °C.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in this paper, we detected the comfortable temperature range for EPR, and evaluated the effect of Skeletonema costatum which often brings out red tide in natural waters. These results are beneficial to ecological research for explaining population variation and population recruitment of this species, These data also can be used in Acartia bifilosa aquaculture.  相似文献   
57.
本文研究基于GIS服务,建立一套地理空间数据快速提取、遥感影像快速纠正和遥感影像快速制图的软件服务平台,实现成果数据由人工被动提供到计算机主动提供的转变.通过四川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测绘专项建设工程的实际应用证明,平台可以实现基于GIS服务的控制点选取、DEM提取、遥感纠正及多源异构数据的智能提取;利用该平台完成了阿坝州测绘保障与援助项目、“8.13泥石流”抢险救灾的遥感影像纠正处理及影像挂图的制作.  相似文献   
58.
利用ArcGIS技术对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南渡江水下三角洲地形资料进行冲淤分析,并探讨冲淤变化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1963-1980年、1980-1996年和1996-2003年3个时段南渡江水下三角洲的淤积/侵蚀面积比分别为2.2,1.1和0.73,净淤积速率分别为4.17,-0.002和-2.2 cm/a.这种...  相似文献   
59.
51 年来珠江流域输沙量的变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根据1955~2005 年珠江流域主要水文站的径流量和输沙量数据以及流域降水量数据, 对珠江流域输沙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 结果发现: (1) 石角站(北江)、博罗站(东江)、迁江站 (红水河) 以及高要站(西江干流) 输沙量呈下降趋势, 而柳州站(柳江)、南宁站(郁江) 的输沙量则呈上升趋势。(2) 1955~2005 年珠江入海泥沙(石角站、博罗站、高要站输沙量之和) 均 值为7529×104 t/yr, 并在总体上也呈下降趋势。珠江入海泥沙还存在着年际变化上的波动性和阶段性特征, 即从1950 年代到1980 年代呈显著的上升趋势, 而此后呈显著下降趋势。通过分析认为: (1) 气候变化是造成珠江流域输沙量年际波动性变化的主要因素, 但不是造成珠江入海泥沙下降的主要影响因素; (2) 珠江流域入海泥沙的阶段性变化特征与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相关; (3) 水库建设是造成1955~2005 年珠江流域入海泥沙减少的主要因素。(4) 珠江流域入海泥沙将可能进一步减少, 这将对未来珠江河口环境和三角洲的演变产生影响, 加强进一步的研究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60.
我国水文测流仪器进展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正惕  杨世伦 《水文》1998,(6):62-64
以事实为依据,资料背景,介绍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水文测流仪器的几个发展过程,对我国的水文测流仪器既看到了成绩,又找出了差距,并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