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4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21篇
海洋学   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通过对桃仙机场 1989~1999年 ( 6~8月)雷暴资料的统计分析 ,总结了夏季雷暴的气候特征 ,概括了桃仙机场出现雷暴的 7种天气形势 ,为雷暴预报提供基本资料依据。  相似文献   
52.
53.
利用水面以上法对曹妃甸近海Ⅱ类水体进行现场光谱测量,对获取的数据与同步采集的水体悬浮泥沙浓度进行相关分析,初步建立了水体悬浮泥沙浓度与TM数据对应的可见光至近红外波段遥感反射率的经验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近海Ⅱ类水体的反射率随悬浮泥沙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泥沙浓度小于20 mg/L时,570 nm处的反射率随泥沙浓度增加而增大的特征优于670 nm处的,但当泥沙浓度大于20 mg/L时,后者反射率的增幅明显优于前者;TM 3中心波段处的反射率与表层悬浮泥沙浓度(SPM)呈显著的指数相关,利用模型计算的悬浮泥沙浓度平均相对误差低于±28%.  相似文献   
54.
义敦岩浆弧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由甘孜—理塘古特提斯洋在晚三叠世向西俯冲形成。由于缺乏对区内前寒武系变质岩石的研究,制约了对该岩浆弧构造演化过程和大地构造属性的深入认识。义敦岩浆弧前寒武系变质岩中发育大量的绿泥石,通过详细的镜下鉴定工作,并利用电子探针对该套变质岩中的绿泥石进行矿物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该套变质岩中的绿泥石均为富铁种属的蠕绿泥石,其化学成分主要受泥质岩类控制,暗示其形成于相对还原的环境;绿泥石四面体位置置换类型为Al IV对Si的替换,八面体位置置换类型以Fe对Mg的置换为主,以Al VI对Mg的置换为辅,反映其形成于相对酸性的环境;绿泥石具有较低的Si含量,较高的Fe、Mg和Al IV含量,且成分中Al IV与Al VI含量相近,说明该绿泥石为变质成因,主要由黑云母发生水解作用形成;绿泥石温度计估算其形成的温度范围为352℃~443℃,平均值为404℃,与其共生的多硅白云母指示其形成压力为0.57~0.90GPa,平均值为0.73GPa,说明义敦岩浆弧变质基底经历了中压型变质作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义敦岩浆弧具有扬子地块的亲缘性。  相似文献   
55.
为探讨沙漠地区水泥混凝土路面温度梯度分布,提供最大温度梯度设计参数,根据气象学和传热学原理建立了层状路面结构体温度场数学模型,采用解析理论和Newton-Naphson迭代法推导出完全依赖于气候条件下非线性边界条件路面温度场计算方法。用该方法模拟了位于内蒙古锡林浩特沙漠地区试验路温度,温度最大误差不超过2℃,计算结果和实测值基本符合。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水泥混凝土路面温度梯度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路面温度梯度沿深度非线性分布,板内温度梯度变化明显。最大温度梯度随面层导热系数和面板厚度增大而减小,导热系数和面板厚度每增加1 kcal.m-1.h-1.℃-1和1 cm,最大温度梯度分别减小约0.2~0.3 ℃.cm-1和0.025~0.052 ℃.cm-1。沙漠地区最大温度梯度设计值推荐为1.01~1.09 ℃.cm-1。  相似文献   
56.
HSE(health,safety and environment)是将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一体化,突出强调事前预防和持续改进的现代管理体系,将其应用于海洋调查领域可有效降低海上作业过程中风险事故的影响。文章介绍了HSE管理体系的基本要素,讨论在海洋调查中有效实施的关键及注意事项,并指出在海洋调查工作中建立HSE管理体系的重要现实意义在于对实际发生与潜在的风险的快速有效响应与预先规避。  相似文献   
57.
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融合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丰  王昆  王猛 《海洋测绘》2012,(1):61-64
针对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特点,利用IHS变换、Brovey变换、PCA主成分变换、Gram_Schmidt变换以及Pansharp变换等五种融合方法对QuickBird影像进行了融合实验,并从目视效果、波谱剖面图以及定量分析三方面对融合后影像质量做出了科学的比较,结果表明Pansharp和Gram_Schmidt融合算法更适合高分辨遥感影像融合。  相似文献   
58.
高光谱遥感技术找矿应用是当前遥感地质领域研究的前缘和热点,国内外都在积极进行探索。本文依托国土资源部航空物探遥感中心高光谱遥感地质找矿项目,利用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遥感信息与图像分析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拥有的国内唯一一台CASI/SASI/TASI航空高光谱成像系统,在甘肃北山柳园-方山口地区,共采集了3500km2的高空间分辨率的高光谱遥感数据。经数据预处理,光谱重建和蚀变矿物填图,开展了航空高光谱遥感固体矿产的探测研究。从航空高光谱遥感的新角度,研究了柳园-方山口地区的区域成矿背景,构建了研究区成矿构造格架(非构造格架),提出黑石山-花牛山深大断裂带为柳园-方山口地区的区域控矿断裂,其呈EW向区段为该区最佳找矿地段的新认识。探讨了固体矿产高光谱遥感矿床定位模型的建模思路、方法,构建了研究区金属矿产的矿床定位系列模型。强调模式找矿是高光谱遥感找矿的有效途径,在研究区开展了模式找矿的示范应用,发现了7处找矿靶区,取得了明显的找矿效果。实践表明,高光谱遥感技术在地质找矿中有其独特的优势,主要是可快速、大面积地提取蚀变矿物,特别是航空高光谱遥感技术,由于可以获得高空间分辨率(可达亚米级)的高光谱遥感数据,从而可以识别规模小的近矿围岩蚀变,找矿实际上就是找近矿围岩蚀变,从这层意义上讲,航空高光谱遥感技术具有直接找矿的效果。航空高光谱遥感的快速、大面积地提取蚀变矿物的技术优势是迄今为止其他地质勘查方法无法替代的。因此,在地质找矿中应充分发挥高光谱遥感技术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9.
田丰  冷成彪  张兴春  田振东  张伟 《岩石学报》2021,37(9):2889-2909
西藏冈底斯带中段的岗讲斑岩铜-钼矿床发育多期次侵入体,而成矿作用主要与其中一期岩体(流纹英安斑岩)密切相关。为探究其原因,本文对岗讲斑岩铜-钼矿床中发育的各期次侵入体进行了全岩主、微量元素分析,并重点研究各期次侵入体内部新鲜斑晶(黑云母、斜长石)和副矿物(锆石、磷灰石)的化学成分和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矿区各期次侵入岩均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具有相近的锆石饱和温度,都来自较为氧化的岩浆。此外,相比其他期次侵入岩,主成矿期的流纹英安斑岩中的磷灰石具有较高的SO_3、Cl含量,较低的F含量;黑云母含有较高的Cl含量和较低的F含量;同时,斜长石发育反环带。这些证据表明,在主成矿期岩浆就位之前,存在富S、Cl的偏基性岩浆注入了深部岩浆房,并发生岩浆混合作用,这不仅导致了主成矿期斑岩体的就位,同时还诱发流体出溶进入浅部岩浆房,并最终形成岗讲斑岩铜-钼矿床。  相似文献   
60.
EO-1Hyperion高光谱数据FLAASH模块大气纠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EO-1Hyperion高光谱遥感影像在实际应用中,需对图像进行大气纠正及补偿等预处理,以便获得较好质量的图像,为进一步分析和应用提供保障.笔者运用FLAASH大气校正模型对中国云南香格里拉地区的Hyperion卫星影像进行大气校正,利用图像MNF转换法对光谱曲线进行去噪平滑优化,再对校正前后影像进行遥感影像和典型地物光谱曲线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影像经FLAASH大气校正和MNF平滑后,较好地消除了大气影响和Hyperion高光谱遥感图像的光谱噪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