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质学   17篇
海洋学   3篇
自然地理   1篇
  2019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基于3S技术方法的中国冰湖编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制一整套基于3S技术的冰湖编目规范与方法,以159景Landsat8 OLI遥感影像为基础,结合中国第二次冰川编目数据与Google Earth中的影像数据等,通过人工目视解译获取冰湖边界,首次完成了基于统一规范的中国冰湖编目数据库建设,查清了2015±1~2年中国冰湖的整体分布状态。结果显示,当前中国共有冰湖17300个,总面积1132.83±147.449 km2,其中冰川补给湖约占中国冰湖总面积的74.6%和总数量的66.5%。并且冰湖数量与面积分布的空间差异十分显著。流域上,外流区冰湖广泛发育,其中恒河—雅鲁藏布江流域是中国冰湖分布最多的流域,现有冰湖7898个,面积约622.42±75.55 km2,分别占中国冰湖总量的45.7%和54.9%;海拔上,中国冰湖分布于2167~6247 m的海拔范围内,各山脉的冰湖面积呈近似正态分布,总体在5000~5500 m处达到峰值,占总面积的36.7%(975.06±128.83 km2);但各个山脉的分布差异显著,其中念青唐古拉山、喜马拉雅山的冰湖分布最为集中,分别占中国冰湖总面积的28.3%和26.4%。  相似文献   
12.
ζ电位测试数据稳定性的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BDL—B型表面电位粒径仪测定了高岭土、氧化镁、氧化铝和二氧化钛的ζ电位,结果表明数据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蒙脱石与铅锌溶液界面反应动力学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反应动力学研究表明,在近中性稀溶液中铅锌离子与蒙脱石之间界面反应包括表面配合、层间离了交换和金属离子水解沉演。其中金属离子水解沉淀反应仅是50℃溶液中才明显观察到。而层间阳离子释放包含两个过程,即表面快速交换反应和层间扩散作用,可用一复合动力学方程描述。反应速率和质量平衡分析表明,较高的淌度和快速表面交换作用造成的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局域性“亏损”是造成金属离子水解沉淀的主要原因。蒙脱石对Zn吸附量大  相似文献   
14.
煅烧高岭土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介绍了高岭土煅烧反应机理和为煅烧过程中高岭土的结构变化以及煅烧高岭土在电缆、造纸、涂料、耐火材料及化学工业等领域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5.
长江悬浮颗粒物中磷的赋存形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6年9~10月在长江采集悬浮颗粒物样品,应用改进后的SEDEX法对磷的赋存形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自生磷灰石磷是长江悬浮颗粒物中磷的主要赋存形态.涪陵至万州江段,碎屑磷灰石磷的含量较高,弱吸附态磷和有机磷含量较低,磷的赋存形态主要受悬浮颗粒物含量的影响;香溪至葛洲坝下江段,弱吸附态磷和有机磷含量较高,碎屑磷灰石磷含量较低,磷的赋存形态主要受浮游植物生长及泥沙粒径的影响;城陵矶至大通江段,有机磷、碎屑磷灰石磷和铁结合态磷含量较高,弱吸附态磷含量较低,磷的赋存形态主要受泥沙粒径和洞庭湖输入的影响.长江悬浮颗粒物中生物可利用磷占颗粒态磷的45.6%,长江上游水体中生物可利用磷含量较低,下游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6.
矿物-水界面的表面离子化和络合反应模式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表面络合模式已广泛应用于研究矿物表面吸附和溶解反应,尤其是(氢)氧化物和层状铝硅酸盐矿物。表面官能团是矿物参与表面络合反应的基本单元,(氢)氧化物矿物只具有表面羟基,而层状铝硅酸盐矿物除表面羟基外还具有离子交换位。矿物的表面电荷由永久结构电荷、配位表面电荷和离解表面电荷组成,各种零表面电荷状态可由不同的零电荷点来表征。恒电容模式、双层模式和三层模式是3种最常用的表面络合模式,它们在双电层结构、表面反应(质子化反应和络合反应)、表面电荷与质量平衡方程及应用范围上存在着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17.
高岭石表面的酸碱性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魏俊峰  吴大清 《矿物学报》2002,22(3):207-210
采用双位模式(即假定高岭石表面存在>AIOH和>SiOH基团)拟合高岭石表面的酸碱滴定数据并描述表面上发生的质子化反应,Al位和Si位的表观常数拟合值分别为pKal,Al=1.78、pKa2,Al=8.47和pKa2,Si=5.12,它们的酸性比对应的(氢)氧化物表面位的更强。高岭石的总表面位密度远大于氧化铝和二氧化硅,其原因很可能是溶液中的质子或羟离子能够渗入高岭石的层间,与层间的羟基发生反应。此外,Al位密度也比Si位大近一个数量级,这种与理论化学式偏离的现象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高岭石表面总体在pH低于4.0时带正电荷,在pH高于4.0时带负电荷。正电荷仅由>AlOH基团通过质子化作用形成>AlOH2^ 表面化合态来提供,而负电荷则由>AlOH和>SiOH基团的去质子化作用产生,分别形成>AlO^-和>SiO^-表面化合态。  相似文献   
18.
铅在高岭石表面的吸附模式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采用表面络合模式,研究了高岭石表面的酸碱性质以及高岭石表面对铅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高岭石表面在不同pH条件下对质子和铅离子的吸附反应可以用单一表面基团、无静电表面络合模式来描述。高岭石表面酸度常数拟合值分别为pKa1=2.75和pKa2=5.52,电荷零点pHzpc=4.1铅在高岭石表面的吸附量随pH值的升高而增加,吸附铅的两种表面化合态〉SOPb^+和〉SOPbOH的浓度也随pH值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19.
铜(Ⅱ)在高岭石表面的吸附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天然水体系中,铜、铅、镉等重金属元素的形态分布、迁移、归宿和生物有效性强烈取决于重金属元素在水体颗粒物表面的分配趋势.本文对铜(Ⅱ)在常见的重要粘土矿物--高岭石表面的吸附进行了实验和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在同时考虑自由水合离子CU2+和羟基金属离子CuOH+与高岭石表面络合的情况下,单一表面基团、无静电表面络合模式能很好地描述铜(Ⅱ)的吸附行为.拟合得到的CuoH+的络合常数比Cu2+的大得多. 铜(Ⅱ)在高岭石表面的吸附量随pH值的升高而增加.吸附铜的两种表面化合态,>SOCu+和>SOCuOH的浓度在实验的pH范围内,也随pH值升高而增加,并且以>SOCu+为主.  相似文献   
20.
海洋污染生态毒性效应研究是认识和评价海洋环境质量现状及其变化趋势的重要依据。发展快速、有效的测试方法和指标对于防治污染、保护海洋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作者以海洋微藻运动性作为生理指标研究了典型海洋污染物的生态毒性效应。在本实验所测试的浓度范围内,铜(0~4.41μmol/L)和苯酚(0~9.03 mmol/L)分别在2 h内对亚心型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的能动性,包括运动方式、运动能力和游泳速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且都呈现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经Logistic模型拟合分析求得铜和苯酚对亚心型扁藻的2 h-EC50分别为2.21μmol/L~2.65μmol/L和4.47 mmol/L~5.71 mmol/L。在联合毒性实验中,铜和苯酚混合后,对亚心型扁藻的2h-EC501TU,其联合毒性效应方式表现为拮抗作用。上述结果与传统毒性试验(包括微藻72 h生长抑制试验,24 h~48 h大型蚤静止试验和96 h鱼类死亡试验)结果均是可比的,但相对所需测试时间较短,表明微藻运动性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测试指标可以对海洋污染物生态毒性(包括单一和联合毒性)进行快速、有效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