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1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20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24篇
海洋学   16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71.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在这一时代背景下,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不是由于资源枯竭无法支撑资源的消耗问题,不是新产业替代老旧产业的问题,而是传统产业的延链升级问题。因此,主动转型应该成为产业转型理论中的重要补充,更是解决众多资源型城市产能过剩和环境污染问题的现实需要。运用GE衍生矩阵分析方法,构建GE-钻石模型下的评价指标体系,为化工产业延链升级的实施路径提供分析框架。以韩城市化工产业为例,提出详细的转型升级实施路径。相关理论可为资源型城市探索主动、高效、高科技、绿色的产业转型之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2.
石人嶂钨矿区发育的角闪辉长岩与钨矿密切共生,研究该矿区对认识粤北地区区域地质演化、深部岩浆信息以及区域基性岩与成钨作用关系研究意义重大,但到目前为止,尚未开展相关系统的研究。文章报道了角闪辉长岩的锆石和磷灰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资料。磷灰石U-Pb年龄指示角闪辉长岩的结晶年龄为(171±14) Ma,形成于燕山早期晚阶段古太平洋板块俯冲背景下的岩石圈伸展的构造环境,其中,锆石为捕获锆石,具有3组年龄,分别记录了区域古元古代陆核增生,新元古代古华南板块的聚合和裂解,早中生代华南板块与华北板块,印支地块聚合的后造山伸展等多起构造事件。角闪辉长岩具有低Si、K、Mn,高Ca、Fe、Mg、Na、Ti的特征,富集Rb、Ta、Zr、Ti等,亏损Ba、Nb、Sr、Hf、Be、Cs、U、Th等元素,表明其源区具有E-MORB型富集地幔的属性。角闪辉长岩的形成主要受控于软流圈地幔的部分熔融。同时,由于角闪辉长岩的高氧逸度的特征及其较石人嶂钨矿成矿更早,角闪辉长岩的存在可能主要是为后期的钨矿化的叠加提供部分Ca、Fe等元素,并为富矿流体的运移提供通道。  相似文献   
73.
利用常规资料及微波辐射计、风廓线等新型探测资料,分析了2007年2月7日当大尺度环流形势非常有利并且华北东部地区出现大范围降雪的情况下,京津地区未产生降水及导致预报失误的主要原因。大范围环流形势演变分析结果表明,700 hPa以上辐合系统前部的偏南气流将水汽输送到降水区,且回流冷空气形成的冷楔和华北倒槽提供了有利的背景条件。弱冷空气南压导致倒槽填塞没有影响京津地区而且边界层内辐合系统产生的上升气流较弱是造成京津绝大部分地区未出现降水的原因之一。大湿度区层次高、湿层薄是北京城区没有降雪的另一重要原因。造成此次降雪空报的主要原因是:数值模式对边界层相对湿度预报过高,且时效间隔较长、其间的天气形势难以判断;不利于降雪的实况信息显现得过晚。北京东部个别测站出现降水的可能原因是在短时回流条件具备的同时有高空槽过境,但动力抬升条件差。在较强偏南暖湿气流提供水汽的同时,海拔高、水汽易于凝结是北京西北部的几个较高海拔测站出现降雪的原因。  相似文献   
74.
蓬莱市泊子宋家水源地是胶东地区极为罕见的断陷盆地型水源地,水文地质条件极为复杂,水源地允许可开采量为6051m^3/d。该水源地以玄武岩及大理岩作为主要开采目的层,水质优良,单井出水量大,供水保证程度高,便于城市集中开采供水。  相似文献   
75.
罗布泊地区位于中国新疆塔里木盆地的最东端,是古代中国与中亚诸国之间东西交往、青藏高原与蒙古高原之间南北来往的重要节点和枢纽.以往该地区人类活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青铜时期(小河-古墓沟)和汉晋时期(楼兰),而对于罗布泊地区石器时代人类活动却少有报道.文章针对野外考察新发现的一处埋藏石制品,通过对剖面沉积环境、年代学和石制品功能分析,获得了该地区早期人类活动的直接证据.沉积剖面粒度指标指示当时这里为水动力弱的湖心环境,表明该标本为原地埋藏、未经二次搬运,推测是当时古人在湖区活动的遗落物.根据石制品地层关系和沉积地层AMS~(14)C年代学结果以及石制品表面淀粉粒提取和微痕观测的结果,可以确认在晚更新世末期(约13cal ka BP)罗布泊地区存在古人采集小麦族(Tribe Triticeae)植物和根茎类植物等作为植物性食物并利用石制品进行简单加工的行为.晚更新世末期罗布泊西岸入湖三角洲地区环境条件适宜,可能已是一处人类活动较频繁的绿洲湿地区.  相似文献   
76.
微藻脂肪酸去饱和及其基因表达的生态调控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魏东  张学成 《海洋科学》2000,24(8):42-46
  相似文献   
77.
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是一种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是水产养殖动物幼体发育必需脂肪酸之一.富含EPA鲜活微藻、干燥微藻和冷冻微藻是水产养殖动物幼体重要的饵料[1].同时,EPA还能增强水产养殖动物免疫系统功能,提高成活率和抗病力[1~3].由于EPA含量是饵料藻品质的决定因素之一,品种选育、生态调控等提高EPA含量的措施均能提高微藻饵料价值.低温能提高微藻脂肪酸不饱和度,以维持生物膜流动性,抵抗低温伤害[4].另外,我们推测长链脂肪酸有可能提高微藻适应高温环境的能力.  相似文献   
78.
人类头面部形态特征具有区域性及人群间差异,在人类学的研究中被用作亲缘关系的证据.一般认为人类头面部的形态具有区域性分布特点,头面部的大小和形状与遗传和环境因素均有关,尤其受居住地的气温的影响,但学术界对遗传和环境因素对人类头面部体质特征的影响程度还不是很清楚,因缺少对性状来源的深入探讨,常把趋同特征用作亲缘关系的证据,得出的结论往往被质疑.本文以亚洲、非洲、欧洲、美洲和大洋洲18个考古遗址出土的295例现代人头骨为研究材料,利用3D激光扫描技术,获取脑颅的头盖部和面颅的颧骨部分的表面积,对不同纬度人群头面部大小的变化规律及与年均温度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人类头面部的形态特征具有适应性,现代人群头面部表面积在全球范围内有纬度性变化,也与当地温度有密切联系:头盖部的面积与纬度呈明显正相关,与温度呈明显负相关;颧骨面积和头颧指数(颧骨面积/头盖部面积)与温度呈明显负相关,与纬度没有显著的相关性.随着纬度的升高,头盖部面积明显增大;随着年均温度的升高,头盖部和颧骨的面积及头颧指数有显著减小的趋势.本文研究有助于区分同源特征与同功特征的问题,对人类体质适应性的研究具有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79.
射阳是江苏沿海资源大县。近年来,该县抢抓发展机遇,坚持港口、港产、港城“三港联动”,不断完善推进体制机制,持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沿海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80.
新疆楼兰地区雅丹地貌差异性侵蚀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楼兰地区雅丹地貌正处于活跃发育时期,为研究雅丹地貌侵蚀作用提供了良好的载体。对楼兰雅丹地层岩性、地貌形态特征等进行野外调查、测量,进行室内试验、分析。结果表明:楼兰雅丹地层形成于全新世时期,主要由较为坚硬的黏土粉砂层(CS)和松散的砂质粉砂层(SS)两类组成,并且CS层和SS层交替出现。这导致雅丹体出现显著的差异侵蚀现象。由于地层存在差异侵蚀,楼兰雅丹侵蚀较慢的CS层普遍出现岩层坍塌现象,CS层坍塌块体长度(L)和厚度(T)分别代表了SS岩层的相对侵蚀深度和CS层的厚度。统计结果显示楼兰雅丹CS层坍塌块体长度和厚度存在中度正相关关系(R=0.553)。但是,随着坍塌块体厚度的增加,其长度增加呈减缓趋势(L/T比值逐渐减小趋势),直至长度和厚度相等(L/T≈1)。综合分析表明,楼兰地区雅丹地貌发育主要受风蚀作用影响,但是区域地层岩性特征、重力作用对楼兰雅丹侵蚀起着特殊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