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9篇
  免费   531篇
  国内免费   628篇
测绘学   266篇
大气科学   488篇
地球物理   450篇
地质学   1534篇
海洋学   373篇
天文学   25篇
综合类   176篇
自然地理   346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105篇
  2021年   104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98篇
  2018年   100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98篇
  2014年   140篇
  2013年   124篇
  2012年   117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112篇
  2008年   111篇
  2007年   118篇
  2006年   139篇
  2005年   122篇
  2004年   117篇
  2003年   116篇
  2002年   101篇
  2001年   115篇
  2000年   89篇
  1999年   111篇
  1998年   82篇
  1997年   90篇
  1996年   101篇
  1995年   78篇
  1994年   92篇
  1993年   80篇
  1992年   84篇
  1991年   86篇
  1990年   56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25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3篇
  1964年   3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31.
OTC-1型开顶式气室的结构和数据采集系统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简要介绍了研究不同CO_2浓度对农作物影响的试验装置——OTC-1型开顶式气室的结构,该气室CO_2浓度控制和气室中CO_2浓度的自动采集系统。还介绍了QGS-08型红外可编程控制器的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732.
电线积冰是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指定的观测项目之一,山西省目前有18个国家基本(准)站需进行电线积冰项目的观测。因地形地貌和气候特点等原因,电线积冰现象在一些台站出现频次较少,观测人员容易忽视对电线积冰观测知识和技术的学习,在遇到该现象时不能准确客观地进行记载。为此笔者总结了电线积冰记录处理中一些比较特殊的地方,希望对观测人员业务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33.
孙荣双  季建清  高克勤  张越  周晶  马芳  徐芹芹 《岩石学报》2010,26(11):3397-3410
富含热河生物群鸟类和恐龙化石的辽西白垩纪地层属于中生代陆相火山沉积,其不同区域之间的地层对比和时代归属一直存有较大争议。本文采用激光40Ar/39Ar年代学方法,对葫芦岛新台门地区一个实测剖面中蝾螈化石点下伏的两层火山岩夹层进行了年代学研究。通过地层中火山岩夹层及火山岩颈的年代学测定,获得6组激光40Ar/39Ar年代结果。其中,下部层位中的流纹岩和安山质玄武岩样品XTM-3、XTM-5年龄结果分别为94.2±1.3Ma、93.7±1.3Ma;作为这一期喷发晚期就位的火山岩颈样品XTM-7的年龄结果为92.8±0.4Ma;而上部层位的安山岩和安山玄武岩火山岩夹层样品XTM-6、XTM-8、XTM-9年龄分别为110.1±1.0Ma、110.9±0.5Ma、93.7±1.2Ma。随后我们又从XTM-9位置的化石点下部采集样品XTM-9-2,进行实验验证。得到的结果表明,新台门地区早白垩世地层记录了至少两期火山喷发事件,喷发时间分别为110Ma和93Ma。根据测年结果,新台门白垩系的蝾螈化石层应代表中国北方中生代地层中迄今所发现的有尾两栖类化石纪录的最高层位,可能与辽西地区的九佛堂组或甚至与阜新组相当。  相似文献   
734.
干旱区地下水脆弱性特征及评价方法探讨   总被引:29,自引:18,他引:29  
干旱区地下水脆弱性是地下水系统本身固有的不稳定属性,是系统结构、功能状态在人类活动干扰及气候变化等自然因素作用下具有的敏感性、易变性和弹性的综合反映。可以以河川径流中冰雪融水比重、地表径流入渗占地下水补给比例、地下水补给强度、地表水的引用率等十项指标(IRRUDQELTS)进行定量评价。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南缘地下水脆弱性评价,表明该区属地下水严重脆弱区,其中又以民丰县、皮山县为极端脆弱,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合,说明该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735.
本文在总结野外资料的基础上,讨论了局部沙通量系数、断面通量系数与高度、粒径之间的关系,验证计算沙通量-般公式,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736.
150kaBP以来巴丹吉林沙漠东南区域地层序列的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7,他引:1  
巴丹吉林沙漠东南部边缘查格勒布鲁剖面中更新统/上更新统下部、上更新统下部/上更新统上部和上更新统上部/全新统的地质界线依次发生在59AGS/60L、39FD/40G和9L/10FD之沉积界面上。其时限依次大致为150kaBP、75kaBP和10kaBP,该剖面记录了150kaBP以来25个旋回的沙漠与湖相等沉积交替变更的历史过程。通过该剖面粒度和SiO2、Al2O3、Fe2O3、FeO在地层中的分布特征、软体动物化石指示的古生态等综合研究表明,所述这些沉积旋回是自那时以来,在北半球冰期间冰期气候波动影响下,冬夏古季风往复更迭所导致的非季风沙区沙漠期与间沙漠期多次正逆交替演变的结果。  相似文献   
737.
塔里木河干流输水运行对河流生态功效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8,他引:6  
塔里木河干流在2005年阿拉尔站的年径流量为57.18×108 m3,属丰水年,上、中、下游耗水量分别为31.63×108m3、18.93×108 m3、7.206×108 m3.1960-2004年新渠满站水文断面河床总淤积厚度达120 cm,由于河床淤积,洪水漫溢不断增大,导致上游段耗水量呈不断增加趋势.2005年实施了第七次生态输水,向下游"绿色走廊"输水2.80×108m3.从2000-2005年向塔里木河下游绿色走廊应急输水,共七次累计输水时间900天,前期主要利用开都-孔雀河处在丰水期的有利时机,后期靠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成果和上游三源流的水量增加.总计从博斯腾湖和干流调水25.06×108m3,自大西海子水库泄洪闸向塔里木河最下游河道输水量达20.40×108m3.2005年水头连续五次到达台特玛湖,不仅使塔里木河下游绿色走廊生态条件得到了改善,而且也使干流两侧胡杨林生态林草得到较快的恢复,并使塔里木河干流全程流水的受损河流生态系统得到了修复.塔里木河干流区域林草面积142.1×104hm2,其中上游段46.8×104hm2,约占干流林草总面积的33.0%,位居第二,中游段81.1×104hm2,占总面积的57.1%,位居第一,而下游段14.1×104hm2,占总面积的9.9%,位居第三.结果显示,塔里木河干流上游、中游的植被面积与水量消耗极不协调.2001-2005年上游消耗水量均超过了塔里木河干流初始水权比例下的分配额度.为了保障塔里木河干流实现永久输水和维护其区域生态功能,建议急需对上游河段采取河道整治和疏浚等工程措施,进一步调整干流上、中、下游区水量泄放比例,才能使得塔里木河的综合治理实现生态河流目标.  相似文献   
738.
最新地质调查与研究表明,赣东北江南次级盆地新元古界南华系是一套沉积超覆于基底变质岩系之上的裂谷系“楔状地层”。桃源组陆相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是该“楔状地层”的最低层位,代表了南华裂谷系江南次级盆地新一轮沉积旋回的起点。取自桃源组流纹岩样品的结晶锆石SHRIMP U Pb同位素年龄为803±9 Ma,这一年龄值基本上代表了该次级盆地新元古代盆地的开启时间。沉积相研究表明,江南次级盆地沉积作用主要由四个沉积相组合构成:(1)陆相火山岩组合;(2)冲洪积相及河湖相组合;(3)滨浅海-次深海相组合;(4)冰碛岩相组合。与扬子东南缘其它次级盆地相比,江南次级盆地沉积作用以陆相为主,但两者的剖面沉积演化序列非常相似,都经历了一个由陆相至海相的沉积超覆演化过程,代表了新元古代南华期华南古大陆解体之后扬子地块东南缘典型的裂谷盆地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739.
河流健康生命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永胜  王浩  王芳 《水科学进展》2007,18(2):252-257
维持河流健康生命,实现人水和谐是我国新时期治河目标。在探讨河流健康生命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河流健康生命评价指标体系。该评价体系既考虑了人类社会需求的满足程度,又考虑了维持河流自身生命的需要,从生态学、河流地貌学、经济学、河流动力学等多学科综合角度,构建了分层次分类别反映河流结构和河流功能的16个具体指标,并明确相应指标的意义及确定方法,最后选择分层次二元对比专家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相似文献   
740.
西江流域的有机碳侵蚀通量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在西江下游的马口水文站对径流进行了4个季节的有机碳采样分析。研究表明,西江径流有机碳的断面构成在各个季节均较为一致;季节性变化表现为,有机碳和悬浮物含量随流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水体悬浮物含量的增加,悬浮物的有机碳含量呈对数趋势降低。西江流域的有机碳侵蚀通量为10.18×106gC/km2·yr.,是全球外流域有机碳侵蚀通量的2~3倍,其中以颗粒有机碳的侵蚀通量为主,达到8.30×106gC/km2·yr.,溶解有机碳的侵蚀通量为1.88×106gC/km2·yr.。反映了流域内较强的机械剥蚀过程,这与西江流域典型的季风气候、较大的地形高差,以及农业耕作历史长久、土地利用强度较大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