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1篇
  免费   117篇
  国内免费   131篇
测绘学   45篇
大气科学   53篇
地球物理   101篇
地质学   498篇
海洋学   62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48篇
自然地理   8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8篇
  1961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21.
茂名山阁高岭土中铁赋存状态的EPR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EPR研究结果表明,茂名山阁高岭土中铁的赋存状态有两种,即结构铁和游离铁。结构铁存在于高岭石晶格中,以Fe3+置换八面体中的Al3+,分为处于斜方晶场对称的结构铁I和处于更高晶场对称的结构铁E。结构铁含量(Fe2O3)0081%~0122%,其中,I铁含量0031%~0055%,E铁含量0050%~0067%。I铁和E铁含量均与高岭石结晶度指数呈密切负相关,而E铁和I铁含量比值与高岭石结晶度指数呈正相关。游离铁以杂质形式存在,含量(Fe2O3)0467%~0648%,主要为赤铁矿、褐铁矿和针铁矿。化学除铁处理对结构铁不产生影响,而可去除绝大部分游离铁。  相似文献   
822.
半干旱雨养农田典型晴天感热、潜热的阶段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野外试验观测资料,就西北地区东部半干旱雨养农田典型晴天感热、潜热在作物不同生长时段的变化特征进行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在作物不同生长阶段,我国西北地区东部半干旱雨养农田典型晴天的感热、潜热日变化特点基本相似,均表现为单峰型变化特征。从春季到夏季。感热的阶段变化表现为增加的趋势,而潜热的阶段变化与晴天前期的降水变化基本一致,呈波动趋势。在农田的地气能量交换中,植被的影响为主导因素时,主要表现为潜热交换方式,太阳辐射的影响为主导因素时主要表现为感热交换方式。农田典型晴天波恩比的阶段变化与晴天前期降水量的阶段变化有较好的反对应关系。降水的季节变化基本决定了农田水分的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823.
There is a type of asphalt that originated from differentiation from reservoir bed (named reservoir bed-differentiated asphalt)in the Silurian asphaltic sandstones of the Tarim Basin.These asphalts are the result of second-time charging of hydrocarbons into the Silurian reservoir,which were derived from Lower Paleozoic source rocks.Asphalt was differentiated from the reservoir bed in the hydrocarbon gathering area of secondary migration.The different-tiation is caused by changes in reservoir physical properties when pearl or chain hydrocarbons migrating through and gathering in the reservoir bed,and light components are lost and heavy ones are involved in the formation of asphalt or heavy oil.There are two kinds of occurrence of these asphalts in the Silurian system of the Tarim Basin.One is the poor heavy oil layer with lower oil saturation in trap and the other is scattered hydrocarbon distributed along the trans-port layer and unconformity surface.Reservoir bed-differentiated asphalts have two characteris-tics:total hydrocarbon content is high in extractable organic matter and the ratio of saturated to aromatic hydrocarbon is usually greater than unity.The physically modeling experiment has confirmed thes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genesis of the reservoir bed-differentiated asphalts.  相似文献   
824.
济阳坳陷砂岩透镜体油气藏充满度大小及其主控因素   总被引:31,自引:5,他引:31  
砂岩透镜体油气藏为岩性油气藏中的一种重要类型,为济阳坳陷目前和今后油气勘探的主要对象之一。统计结果表明,济阳坳陷砂岩透镜体油藏的充满度分布在26.8%至94.1%之间,平均为55%,其中绝大部分砂岩透镜体油藏的充满度在40%以上,而大于60%的砂岩透镜体最多。砂岩透镜体油气藏主要分布在沙河街组的沙四段、沙三段和沙二段地层中,其中沙三段砂岩透镜体油藏充满度最高,平均达59%;其次为沙二段平均为50%;沙四段最小,平均仅为33%。砂岩透镜体油气藏充满度主控因素的主因子分析结果表明控制砂岩透镜体油气藏充满度最重要的因素为砂岩透镜体的几何特征(砂体厚度和砂体面积)和运移条件(主要为砂岩透镜体内部断层数量、砂岩透镜体与生油洼陷中心的距离以及砂岩透镜体内部的剩余压力),次重要因素为砂岩透镜体的储集物性(砂岩透镜体的孔隙度和渗透率)。  相似文献   
825.
赣江断裂带的活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和综合分析前人资料,对长江中游鄱阳湖及江西江段水患区内的赣江断裂带的活动特征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就其活动证据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26.
为丰富和深入理解渤海海域大油田的形成特征,以QHD32-6大油田为例,从点到面、从局部到整体,分析了研究区生烃史、断裂活动史、馆陶组砂体特征,最后系统全面论述了“网毯式油气成藏”、“新构造运动”的最终决定作用。研究结果表明:①QHD32-6油田油气主要来源于渤中深洼沙三段烃源岩和沙三与沙一二段混源岩,西次洼的沙三和沙一二段烃源岩也有一定的贡献,但是渤中深洼和西次洼源岩的成藏过程不同。②馆陶组砂体不仅是油气的侧向运移通道,也是油气临时存储的场所。“网毯式油气成藏”加之“新构造运动”的最终决定作用,促使QHD32-6大油田的形成。③新近系优势运移路径控制了大油田形成的最终位置。QHD32-6构造是渤中深洼和西次洼生成油气的主要聚集方向。   相似文献   
827.
采用OpenSees建立基于纤维截面的空心钢管混凝土柱有限元模型,对空心钢管混凝土柱的滞回性能进行计算。在该有限元模型基础上,考虑轴压比、长细比、截面空心率、截面含钢率、混凝土强度和钢材强度等因数对骨架曲线恢复力模型的影响,结合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骨架曲线恢复力计算公式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数值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2得到的空心钢管混凝土柱骨架曲线恢复力计算公式在一定设计参数范围内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828.
为探讨成岩作用对烃类流体活动的响应,利用显微观察、包裹体测温、扫描电镜、阴极发光等研究方法,系统地研究了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沙三段自生矿物形成与烃类流体活动的相关性。研究表明:研究区沙三段储层的成岩序列为:第一期石英次生加大边→第一期碳酸盐胶结物(黄铁矿)→绿泥石薄膜→第二期碳酸盐胶结物→第二期石英次生加大边(第一期高岭石)→第三期碳酸盐胶结物→第三期石英次生加大边(第二期高岭石)→第四期含铁碳酸盐胶结物(黄铁矿)。第一期油气充注发生于第二期碳酸盐胶结物形成的后期,第二、三期油气充注发生于第三期碳酸盐胶结物形成的中后期,第四期碳酸盐胶结物的形成标志大规模油气充注时期的结束。烃类流体活动对研究区的自生高岭石、含铁碳酸盐矿物(第四期碳酸盐胶结物)、黄铁矿等3类自生矿物的形成过程产生重要影响。砂岩储层中,第二、三期碳酸盐胶结物的港湾状溶蚀现象、高岭石大量发育、第四期碳酸盐胶结物和黄铁矿的共生组合等成岩现象可作为微观上识别烃类流体活动的标志。含油性较好的层段,烃类流体活动可导致碳酸盐胶结物产生大规模的溶蚀作用,并促使长石溶蚀产生大量高岭石,砂泥岩界面处可见黄铁矿与含铁碳酸盐胶结物共生;而含油性差及不含油的层段,由于缺少烃类流体提供的大量有机酸,高岭石发育较少,早期碳酸盐胶结物保存较好。  相似文献   
829.
在线监测环境下土木结构的模态识别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在线监测环境下结构考虑时效的模态识别计算方案。采用基于各测点加速度响应互功率谱的频域多参考点模态识别法来实现结构模态参数的抽取,从而绕过了监测环境下激励监测的技术难题;并用频域的平均法使识别参数的拟合曲线平滑和发现参数的变化趋势。通过对美国结构健康监测研究小组公布的Benchmark问题的第一阶段解析模型模拟加速度响应数据的识别,表明本文采用的算法有较好的识别精度和识别速度,是一个可行的在线监测环境下的模态识别计算方案。  相似文献   
830.
应用遥感(RS)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 分析了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 可可西里地区、昆仑山脉中段的新青峰和马兰冰帽近30 a来的冰川变化.1971-2000年间新青峰冰帽总面积呈减小变化, 马兰冰帽面积有所增加;结合以往研究结果, 发现新青峰冰帽面积变化在1979年前后为突变点, 1979年前冰帽总体面积扩大, 之后面积迅速减小, 期间经历了1989-1994年相对稳定的时期. 进一步分析新青峰冰帽东南侧新青峰冰川和西北侧西新青峰冰川长度变化过程, 发现新青峰冰帽面积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两条冰川的变化. 研究时段内两条冰川末端进退变化有较大差异, 西新青峰冰川在1971-1976和1994年之后为退缩期, 1976-1994年间为前进, 而新青峰冰川则有所不同, 该冰川1971年以来一直处于退缩之中, 但不同时段退缩速率不同, 且1994年后有加速退缩的趋势. 根据马兰冰帽冰芯δ18 O记录所反映的夏季气温变化, 近50 a来研究区在1976年之前为相对高温期, 之后为相对低温期, 两冰川不同的长度变化趋势可能与两冰川对气候变化具有不同的动力响应特征有关.根据两条冰川冰面地形特征分析认为, 受地形条件制约, 两条冰川可能具有不同的冰川表面物质平衡梯度, 这也可能是两冰川具有不同的动力响应特征的影响要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