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5篇
  免费   171篇
  国内免费   218篇
测绘学   97篇
大气科学   170篇
地球物理   101篇
地质学   596篇
海洋学   65篇
天文学   19篇
综合类   81篇
自然地理   5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73年   2篇
  1965年   4篇
  1959年   3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41.
利用深圳气象梯度观测塔观测数据,以2017年以来进入深圳150 km范围的7个台风个例为研究对象,基于幂指数律拟合讨论台风边界层风切变指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幂指数能较好地拟合台风影响下350 m高度以下风廓线,随着拟合高度范围增加,风切变指数增大,拟合精度基本维持;用深圳气象梯度观测塔等差层数据拟合台风风速效果好于全层次数据和等比层数据拟合;7个台风影响期间拟合风切变指数平均值为0.268,明显高于以往研究(0.1~0.177),主要原因是拟合的高度范围较以往研究明显增大,此外还与强风样本较少以及下垫面更粗糙有关。利用幂函数拟合台风不同风速段最大风切变指数,可在台风过程中预估不同高度极端大风风险。研究还表明:台风眼经过铁塔前后风切变指数明显升高,在抗风设计以及台风防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这一变化。  相似文献   
942.
东海区鲳鱼资源利用现状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东海区鲳鱼近年群体组成变化及银鲳生物学特性变化来分析目前鲳鱼资源利用状况,结果表明:一方面,虽然近年鲳鱼产量大幅增加,但其平均体重、优势叉长组成及年龄组成均出现明显下降,资源状况日益恶化;另一方面,1龄鱼已占渔获的93.68%,目前捕捞现行点开捕年龄tc=1和捕捞死亡系数F=2.51,单位补充量繁殖力相对百分比P〈1.9%,单位补充量渔获量为70g/尾,均显示已处于严重的生物学型捕捞过度,建议渔  相似文献   
943.
复杂的浅层气云使地下波场严重扭曲,地震剖面呈现模糊带,影响工区的构造认识和储层描述。品质因子Q是地震波在地层中的衰减属性,Q深度偏移是考虑了地层吸收衰减的偏移成像技术,是提高气云区成像质量的有效方法;但是当浅层气云和深层底辟构造复杂发育时,常规Q场建模的精度往往不能满足Q偏移精细建模的需求。为解决以上难题,本文创新性地提出了全波形反演(full wave inversion, FWI)约束Q场建模技术思路:基于常规网格层析建立初始速度模型,利用FWI技术精细刻画速度异常进而约束Q模型的建立。这一“常规层析-FWI-Q反演”迭代的技术思路在白云凹陷Q深度偏移成像中得到成功应用,不仅提高了气云模糊区的成像质量,而且避免了油气勘探认识的多解性,证明了FWI约束Q场建模和Q深度偏移技术方法对改善复杂气云发育区的成像有效性。  相似文献   
944.
源—汇系统分析已成为沉积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其中关键参数定量恢复是源—汇系统分析的重要内容。以柴北缘鱼卡地区中侏罗世发育的陆相盆地源—汇系统为例,通过支点法进行源—汇系统收支定量分析。首先识别干流河道沉积,测量或计算河道尺寸,进行粒度分析;然后计算瞬时满岸水流量及沉积物流量,结合古气候与流域分析,对年均沉积物量进行计算,得出在给定地层持续时间内输送的沉积物量;再对沉积区的沉积物量进行测量统计,并与计算出的沉积物量进行对比,分析源—汇系统收支状况。对柴北缘鱼卡地区中侏罗统石门沟组下部沉积的源—汇系统收支定量分析显示,目标研究层段河流沉积的干流满岸深度在3.1~3.3 m,河道宽度为69~77 m,流经了较缓的坡度(0.000 204 6~0.000 217 8),流速一般为1.046~1.048 m/s,搬运了中—细砂为主的沉积物。该时期流域面积约为3 209.8~3 781.6 km2,流域长度介于177.8~196.2 km,满岸水流量为239.9~286.2 m3/s,满岸推移载荷流量为0.043~0.048 m3/s,满岸悬浮载荷流量范围为0.083~0.094 m3/s。基于现代类似河流的对比研究,计算出鱼卡地区干流年均沉积物搬运量介于158 862.4~179 242.3 m3,在层序S2所持续的2.2 Ma共向沉积区输入349.5~394.3 km3的沉积物,与沉积区所统计的沉积体积(322 km3)大致相符。河流沉积物输入体积的高值约为支点下游沉积区统计体积的1.22倍,如果这一分析结果准确,则表明存在一定程度的沉积物遗失现象,研究区局限发育的重力流沉积可能是沉积物遗失的主要方式。建立的收支模型可进一步推广应用于陆相河湖沉积组合的源—汇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945.
2018年8月30—31日广东出现一次超历史记录的极端强降水过程,惠东高潭24 h雨量达1 056.7 mm,采用广东省区域雷达拼图产品、MICAPS实况、CFSR逐6 h再分析资料(水平分辨率0.5°×0.5°),以及广东省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和区域自动站资料,着重分析了此次过程中"列车效应"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列车效应"发生在缓慢移动的季风低压诱发的有利大气环流背景下,最显著的特点是水汽通量散度和假相当位温大值区主要存在于925 hPa及其以下的边界层中,且在强降水发生时段汕尾附近地区边界层风向由西南风逐渐逆时针转为偏南风,在汕尾中部附近地区形成气流辐合上升;MβCS中多单体对流风暴沿西南季风和莲花山山脉走势自西南向东北方向传播;地面中尺度辐合线以及低空西南-偏南暖湿气流的脉冲,以及惠东高潭附近的特殊地形分布触发了此次过程中"列车效应"的发生发展,从而引发了高潭创历史记录的极端强降水过程。  相似文献   
946.
应世界气象组织(WMO)邀请,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端义宏和梁旭东研究员参加了由世界气象组织世界天气研究计划(WWRP)热带气象工作组于2018年9月10-13日在新西兰奥克兰举办的第11次热带气象工作组会议及热带气旋全预警系统概念(Total Warning System Concept)科学讨论会。  相似文献   
947.
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GHW2井是在陕西府谷庙沟门施工的一口页岩气探井,地层主要为千5、盒8、山西组、太原组、本溪组,钻进过程中坍塌掉块、破碎严重。针对现场破碎、坍塌掉块及水敏性地层钻探遇到的主要难题,研制了双聚防塌冲洗液体系。该体系具有护壁性、抑制性和胶结性。通过在GHW2井中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护壁、护心效果,有效地保证了该项目的顺利施工。  相似文献   
948.
现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多尺度数字正射影像成果检验的关键点,以及各关键点在具体检验中的方法掌握,为多尺度数字正射影像的检验提供的技术上的支撑,对数据生产质量的提高及检验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949.
井陉县由一个古老的农业大县发展成为以打造河北省西部经济生态强县为主的经济强县,对地下水资源的需求量日趋增多,正确计算和评价本区奥陶系灰岩岩溶地下水资源,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威州泉域是华北地区著名的岩溶大泉,通过对奥陶系灰岩地下水资源的计算,是建立在对区域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16年的补给量进行计算。采用了综合相关分析和一次线性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相关分析法分别对可能构成地下水因素的降水、入境水、开采量及矿坑排水进行相关分析。经过分析计算可以得知入境水是制约井陉威州泉的重要因素。作为全排型泉域,开采净消耗量和溢出量即可作为本区奥陶系灰岩岩溶裂隙地下水资源量,得出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为26 661万m3。  相似文献   
950.
西秦岭文县东峪口—关家沟一带分布的关家沟组为一套粗碎屑流和浊流沉积组合,因缺乏古生物化石,其形成时代长期存在争议。在文县关家沟滴水岩剖面中、下部4件灰色粉砂质板岩样品中分离并鉴定出了晚奥陶世苔藓植物孢子(隐孢子)(cryptospores)和陆生维管束植物小孢子(miospores)化石8属18种(包括未定种)、疑源类(acritarchs)8属10种、几丁虫(chitinozoa)3属4种和虫颚(scolecodonts)3属3种,这些微体化石的地质时代相当于西欧Carodoc-Ashgill阶。在这些样品中发现苔藓植物孢子和早期陆生维管束植物小孢子,不仅是中国奥陶纪地层中首次发现和报道,而且也为研究早期陆生植物演化提供新的直接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