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6篇
  免费   172篇
  国内免费   219篇
测绘学   97篇
大气科学   172篇
地球物理   101篇
地质学   597篇
海洋学   65篇
天文学   19篇
综合类   81篇
自然地理   5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73年   2篇
  1965年   4篇
  1959年   3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81.
地震磁扰动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孕育及发生过程中伴随着不同程度的电磁信号,有效的分析方法不仅能成功提取显著异常信号,而且能加深对震磁异常机理的理解.本文从地震电磁扰动机理出发,介绍了动电效应和微破裂机制两种最可能的震磁异常产生机理.此外,从方法原理、震例、重要进展三个方面重点介绍了极化法、主成分分析法、分形分析法和梯度定向法四种异常提取能力较强的分析方法在震磁关系研究中的应用,对各种方法的典型震例进行了总结,并对其展开了相关评述和应用展望.对地震地磁扰动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82.
侏罗纪是地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时期,中国北方及中亚地区在中侏罗统发现了多个大型煤田.泥炭地作为碳储存的重要场所,所形成的煤层保留了丰富的古气候和古环境信息.米兰科维奇轨道参数旋回作为重要的时间尺度度量"工具",被广泛地用于"深时"研究,近年来该"工具"也被用来度量泥炭地发育的时限并对前第四纪泥炭地净初级生产力进行分析.针对准噶尔盆地南缘中侏罗世厚煤层,利用自然伽马、密度和电阻率测井曲线进行频谱分析,获得其米兰科维奇周期参数(偏心率123ka、斜率37.1ka、岁差21.7ka),并进一步计算43号和3号煤层的沉积时限分别为876~970和322~357ka.考虑煤化作用过程中的碳损失,获得43号和3号煤层的泥炭地碳聚集速率分别为58.6~64.9和60.3~66.8g C m~(-2)a~(-1),净初级生产力分别为251.8~279.1和259.1~287.1g C m~(-2)a~(-1).研究区中侏罗世的净初级生产力高于前人所获得的全新世、晚二叠世同一纬度带的净初级生产力,与早白垩世同一纬度带的净初级生产力相近.其主控因素为二氧化碳、氧气含量和温度,过低的二氧化碳或过高的氧气含量均导致泥炭地净初级生产力的下降.中侏罗世的二氧化碳含量高于冰室期二叠纪、全新世,与温室期白垩纪相近,该结果与Berner的全球二氧化碳曲线一致.因此,由测井信号提取出来的米兰科维奇轨道参数可用于计算不同地质历史时期的泥炭地净初级生产力,从而实现对"深时"古气候的分析.  相似文献   
883.
基于2019-01~2022-05共97景Sentinel-1A卫星影像,使用SBAS-InSAR方法对湖北恩施州进行形变监测。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存在多处滑坡群,最大滑动速率达49 mm/a。基于外部DEM生成研究区坡度图,统计形变和坡度关系后发现,滑动区域主要位于坡度为20°~40°的山体上,因此在铁路选线时需要重点考虑坡度和坡向因素。研究发现,远离河流的内陆型滑坡在雨季呈加速滑动趋势,雨季过后滑动速率变缓;而河岸型滑坡在雨季呈减速滑动趋势,雨季过后滑动速率增加。结合光学影像和地质勘察资料分析可知,InSAR监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湖北恩施州地表形变趋势及成因,表明时序InSAR技术可用于轨道交通工程滑坡普查与预警,滑坡监测成果可为高速铁路前期选线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84.
东海区鲳鱼资源利用现状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东海区鲳鱼近年群体组成变化及银鲳生物学特性变化来分析目前鲳鱼资源利用状况,结果表明:一方面,虽然近年鲳鱼产量大幅增加,但其平均体重、优势叉长组成及年龄组成均出现明显下降,资源状况日益恶化;另一方面,1龄鱼已占渔获的93.68%,目前捕捞现行点开捕年龄tc=1和捕捞死亡系数F=2.51,单位补充量繁殖力相对百分比P〈1.9%,单位补充量渔获量为70g/尾,均显示已处于严重的生物学型捕捞过度,建议渔  相似文献   
885.
对2018年3月—2019年6月ECMWF、GRAPES-GFS、JAPAN、GERMAN预报产品与对应相关格点值,采用相关系数法、均方根误差法、TS评分检验法进行检验.结果发现:四种模式中,降水预报均与本站实况有显著的相关性,但ECMWF模式降水产品24~48 h晴雨预报TS评分优于其他模式,均方根误差也小于其他模式...  相似文献   
886.
强结构性天然沉积土的强度变形特性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广泛分布在日本大分县的天然硅藻土是一种令人惊奇的具有正常固结历史的天然沉积结构土,其含水量如豆腐,却硬如石头。由于具有强结构性,其土样不会受到取样及成形过程的扰动影响,能够在室内对其天然状态进行力学性状研究,是一种难得的天然沉积结构性土。采用最大压力达10 MPa的高压三轴仪对天然沉积硅藻土进行试验,以探讨强结构性天然沉积土的力学性状。结果表明,其固结屈服压力达到上覆压力的57倍以上,固结屈服前的压缩曲线是水平的,固结压力达到固结屈服压力时,压缩性突增。强度试验结果显示,处于固结屈服前状态的强度与应力水平无关,而处于固结屈服后状态时其强度包络线与重塑粘土同样为通过原点的直线。  相似文献   
887.
浙江永康盆地沉积作用与成因地层格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充填于永康盆地内的永康群内陆河湖相沉积物,可划分为9个沉积类型,不同时期的沉积岩相组合和不同环境下的岩石学特征不尽相同,并可划出8种沉积总体,组成盆地沉积的基本构成单位。该盆地的6个主要地质界面,限定了盆地5个等时性地层单位,反映了盆地发展的5个演化阶段,称为5个沉积幕。沉积幕的叠覆,构成了永康盆地成因地层格架的整体样式。  相似文献   
888.
【目的】探究硇洲马尾藻(Sargassum naozhouense)幼孢子体附着的选择性及原生态位点固着人工藻礁对马尾藻海藻资源恢复效果。【方法】选用混凝土、黄泥砖、牡蛎壳、聚丙烯板、橡皮条、沥青等6种废弃物材质对硇洲马尾藻幼孢子体附着效果进行比较;将硇洲马尾藻于徐闻南山进行原生态位点投放,周年观察比较人工藻礁与自然藻礁生长差异,探究硇洲马尾藻资源恢复效果。【结果】(1)不同材质藻礁对硇洲马尾藻幼孢子体附着差异显著,附着效果依次为混凝土>黄泥砖>牡蛎壳>聚丙烯板>橡皮条,沥青完全没有幼孢子附着。(2)当年人工藻礁苗有性生殖苗较自然生态苗生长慢,第二年假根再生苗生长与自然苗生长无显著性差异。(3)人工藻礁苗成活率为29.2%,此后不出现消退死亡,并以假根再生维持种群的繁衍。【结论】混凝土是马尾藻原生态藻床恢复较理想的人工附着基,黄泥砖、牡蛎壳、聚丙烯板等废弃物也可用于天然硇洲马尾藻以及室内有性苗源的附着基。假根再生是马尾藻种群繁衍的主要方式,利用有性繁殖的幼孢子体附着于混凝土块上进行硇洲马尾藻原生态位点投放是短时间增加马尾藻资源的有效措施,可为硇洲马尾藻海藻资源恢复提供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889.
当前负责重力测量的国际组织CCM—WGG和SGCAG决定今后将举办绝对重力仪区域性国际比对,并开始着手在世界范围内选择区域性国际比对点.CCM—WGG和sGCAG制定了国际比对的技术规范,讨论了绝对重力仪比对申请为关键性国际比对的议案.本文将介绍相关的国际情况以及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在这方面所做的工作.本文还将介绍2005年第七次国际绝对重力仪比对的情况和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890.
汶川MS8.0级地震的发震构造为龙门山断裂带,地震地表破裂主要分布在其中的北川-映秀断裂和江油-灌县断裂上,尤其是沿前者发育了长达240 km左右的地表破裂带.通过对龙门山断裂带震后断层擦痕的测量,得到311条断层擦痕数据,利用由断层滑动资料反演构造应力张量的计算方法,得到研究区8个测点的构造应力张量数据,并获得了研究区构造应力场特征:区域现代构造应力场以近水平挤压为主,最大主应力方向(σ1)为76°~121°,平均倾角9°,应力结构以逆断型为主.受构造应力场及断层几何特征的影响,地表破裂呈现出分段性:映秀—北川段主要以NW盘逆冲为主,垂直位移明显;北川以北段为逆冲兼走滑,水平位移量与垂直位移量基本相当,或水平位移略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